160,More Than Health--健康,就要160 俗话说,没有美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可俗话也说,病从口入,癌从口入;吃吃吃,可不能就知道吃…… 说真的,我们的一些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和癌症有很暧昧的关系。适当克制一些不够健康的饮食喜好,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癌症。 一、经常吃太烫,易诱发食管癌 平时经常说的“东西要趁热吃”,其实并不好,不仅嘴怕烫—— 食管也怕烫啊! 食管壁比较娇嫩,吃的东西温度超过65℃时,食管黏膜就容易被烫伤,反复烫伤可构成浅表溃疡。食管黏膜长期被这样反复刺激、反复损伤,就容易发生癌变。 刚泡好的茶/咖啡、新鲜出锅的油炸食品、翻滚的麻辣烫火锅、刚出炉的肉包子……姑且都晾一小会儿或者吹吹气吧。 怎么知道眼前这冒着热气的食物是不是过了65℃?倒是没有必要拿温度计测,入口觉得烫就要先缓缓再吃。 二、经常吃腌制/熏烤类食品,易诱发胃癌 胃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非常高。临床中不少胃癌患者都是从慢性胃炎发展而来,他们普遍存在三餐不规律、喜欢吃腌制和熏烤类食物等情况。 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如熏肉、咸鱼、腌酸菜等,都属于高盐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 其实亚硝酸盐本身并不会致癌,但如果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进入胃部,与肉食中的胺类成分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患癌的风险就变大了。 有胃肠疾病或胃酸不足的人群,尤其要注意克制这方面。 嗷呜心爱的烧烤 三、总爱吃红肉,少吃果蔬,易诱发肠癌 这里的肉,主要是指红肉,即哺乳动物的肌肉,没煮熟的状态下肉色发红,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 一排肉都中枪 这真的靠谱吗 来看看权威机构怎么说: 早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召集多个国家共22名专家进行科学评估,最终将食用红肉归为“对人类致癌可能性较高” 级别。 这一结论是基于“有限的证据”证明食用红肉在人类中会引起癌症,并有“强有力的”机理证据支持其致癌作用。 有另一种更详细的解释认为: 长期偏食红肉,人体在消化它们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会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有强烈刺激。经过5~10年的持续刺激和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很可能会发生癌变,最终引发肠癌。 更详实的原因有待医学界继续探索。在这之前,咱们对肉食的爱是不是也要克制点?多临幸一下果蔬,饮食营养均衡,身体会倍儿棒。 再过度迷恋肉食,不好好吃菜,就把你拖走 四、酗酒,易诱发多种癌变 其实这个是老生常谈了,可是你也许会忍不住喝喝喝吧?小编逮住一次机会就要念叨一次。 酒精的致癌性现在已经是公认的了。长期摄入过多酒精,肝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会变大,对于女同胞来说甚至还可能导致绝经期后乳腺癌。 可是怎样算过量饮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到:“成人如饮酒,一天饮酒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具体计算,以啤酒为例是这样:酒精含量一般在3%,一瓶500毫升的啤酒含酒精量为:500×3%×0.8(酒精比重)=12克。其它可以此类推。 碰上酒局,怎么挡?过来人请在文末留言,一起出出主意吖。 你也莫太紧张。以上几种饮食情况只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癌性,并不等于一定会致癌。量变才会导致质变,而且癌症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引发的;饮食上偶尔过过嘴瘾无大碍,但长远角度来看,克制一下必是极好。 防癌,我们的最后屏障是什么? 不是伴侣,不是孩子,是保险。如果你有癌症家族史,或者生活习惯中有高危因素,仅从生活中调整饮食或者生活方式,还是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不如为自己选购一款合适的防癌险。 小编在这里推荐一下众安癌症医疗保险。一句话总结它的特点就是——保障全面,不管是自费还是公费,都能报销,赔了还能买。
它都覆盖哪些疾病?刚才提到的肠癌、胃癌、肝癌啥的统统不用怕。有了它,万一生病了,心里好歹也有个着落,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
|
来自: xiaoyao110 > 《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