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无非是楚国的焦大而已

 气功大法师蒋某 2017-06-12
屈原没你想象的那么崇高
  说起端午,屈原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我们自小就被灌输,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因报国无门,自沉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屈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文有屈原,武有岳飞,如果把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者排成两队,这二位肯定排在前头。
  如果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通过对屈原一生的审视,你就会发现,屈原,不仅没那么伟大,也没那么崇高。
  我们翻翻史书,看看屈原到底做出了那些惊人业绩,如此万古流芳、名垂青史呢?论功绩,比不上同时期的管、乐、苏、张;论作为,和商鞅、范睢、李斯、伍员差距甚大;蹇叔、百里奚急流勇退,堪称大智;郑伯、杞梁战死沙场,方为忠良。韩非因才被嫉杀,伍子胥、文种因忠而被赐死,和这些人相比,屈原只是因为一个被贬,看不到楚王,就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一觉醒来,抱起块大石头,“噗通”一声就跳江自尽了(“忽一日晨起,抱石自投汨罗江而死”),用现在的话说,这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弱了。他姐姐尚能说出“楚王不听子言,子之心已尽矣!忧思何益。幸有田亩,何不力耕自食,以终余年乎?”这样的道理来。
  估计屈原在自杀前,一定是逢人就说,见人就讲:“我对楚王(是楚王而不是楚国)这么忠诚,他怎么老怀疑我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就像祥林嫂那样喋喋不休,哭天抢地,呼爹叫妈(“未尝不呼天也,未尝不呼父母也”)。遇见一个打渔的,也要讲一番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大道理,说哪天我就跳河死了喂鱼(“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整个一个怨妇。
  说屈原是一个怨妇,并不是贬低屈原,他在《离骚》里就用香草美人来自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因为被君王贬斥的臣子和被丈夫抛弃的妻子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所以这个语境就流传下来,后世许多文人都用弃妇、怨妇来自喻、自嘲。
  当然,屈原的文学才华,在中国历史上那倒是数一数二的。大抵文人,都有点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所以文人干政,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果子。有专家就论证说,以李白的性格,肯定当不了一个好官。中国历史上失意文人多得是,如司马迁、、谢灵运、李白辈,屈原的际遇暗合了这些失意文人的心境。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屈原的形象也就在这些文人笔下一次次被放大。
  这还不是屈原最终成为文化符号的最根本原因,看看屈原逐步神化的过程,人们可以看出些端倪: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将屈原祠修缮并更名为清烈公祠。以后,自元、明到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历任州官,对清烈公祠多次进行维修,并晓州民:“岁以五月五日致祭”。
  宋元丰中,封原为清烈公,后复加封原为忠烈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