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病篇症状解析:小便不利

 雪山鹤1230 2017-06-12

编者按:《伤寒论》讲课太阳病篇结束,我建议学员们每人领一个症状,总结仲景的治疗方药机理。莫愁同学这篇关于小便不利的论文,非常专业,条理明晰,思路井然。我读完之后,由衷赞叹——莫愁不愧是清华才子(注:莫愁,男)。小便不利,病机不出太阳、少阳、少阴,莫愁恰好也是如此分类辨析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更多人以启发。



伤寒论太阳病篇出现“小便不利”“小便难”等描述共18次,这里一并归集为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的直接相关器官在于膀胱,膀胱缺水,或膀胱气化不利无力排泄尿液,都会导致尿量减小,排尿困难,甚至闭塞不通。


从整个水液代谢系统来看,水饮水谷入胃,经脾的运化输转将水之清者上输于肺,经肺之宣发使之者散布全身外达皮毛,肺之肃降引水液向内向下输布,濡润五脏六腑,而脏腑代谢废水也经由肺的肃降之力和脾的输转之力传到肾,经肾之气化,清者上升复归于肺再次进入新一轮循环利用,浊者下输膀胱。膀胱中的尿液在肾阳和小肠之火的蒸腾气化作用下,部分气化入三焦油膜行太阳经走肌肉出皮毛(卫外之气),剩余废液化为尿液,在气化逆压之下排出体外。由此可见,膀胱气化不利,肺气不能通调水道,脾气不运水湿不行,肾气亏虚命门火衰,三焦决渎失职,均是小便不利的病因。



太阳病篇里和小便不利相关的方子有九个,下面分三组来讨论。


第一组:小青龙汤、五苓散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4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本证是外寒内饮之证,“表不解”,应有恶寒,无汗,身痛等表实证,“心下有水气”,乃是寒饮內停于胃,胃气上逆而干呕,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而咳。  

小青龙汤方义在于温肺化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少腹满乃是膀胱蓄水,此时小便不利说明是膀胱气化的问题。原方桂枝可助膀胱气化,加茯苓可助渗湿利水,麻黄气味轻升走表,与引气下行利水相反,无明显表证则去之。


[71]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半(三十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十二铢)

       五苓散的问题是大汗出(或太阳中风),阳浮于外(微热),膀胱火力不足,所以膀胱气化不利,无力生津(消渴),很可能有水蓄膀胱之症(小腹胀)。此证实质上是太阳表里证或太阳经腑证。方后说“多饮暖水,汗出愈”,说明此方是发汗利水表里双解之用。与小青龙汤有点像,只是病位并不相同。小青龙汤病位在肺胃,偏于中上二焦,方解偏于温饮发汗,如有小便不利之症才去麻黄加茯苓以利下焦之水。五苓散偏于下焦膀胱,利水为主,发汗为辅。事实上即使没有表证,也可用五苓散利水以散饮。五苓散之利水并不限于利膀胱之水,苓者,令也,能行肺,利三焦,以至于膀胱,通利水道。


[28]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大枣十二枚

       这里的问题不是水蓄膀胱,而是脾不输转(心下满,微痛),水饮內停于中焦,太阳之经水不能下注膀胱,没有水液可气化,非膀胱气化不利之过,在行太阳之水下达膀胱之前,都不应加桂枝以壮小肠之火干烧膀胱。水饮內郁,反遏太阳经之阳气,卫气无根(膀胱气化不利),无力护表,且有失津液滋润,因而显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之证,似表证而非表证。加茯苓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生津,两强将助脾转输,水邪去而太阳经水经气皆自顺,诸症皆除。


回顾一下这三个方子,在小便不利的主症(五苓散)或兼症(小青龙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出现时,方子里都少不了茯苓,其中的奥妙值得细细回味。


《本草经解》云:“茯苓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平味和,降中有升。有健脾渗湿利水之功效。”


所谓健脾并非直接补益脾气,而是脾天生恶湿,渗湿利水即是健脾。而肺为水之上源, 茯苓入肺,助肺气之肃降,以通三焦水道,下输膀胱,此正所谓渗湿利水也。


肺为娇脏,太阳病特别是太阳伤寒,肺气常受寒迫而抑闭难舒,通调水道之效必不利,所以一旦太阳病中出现水饮内停小便不利之症,必考虑加入茯苓。



第二组方子: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和甘草附子汤


[20]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附子一枚

       太阳病桂枝汤证误服麻黄汤,虚其虚,伤了卫阳,阳不摄阴,卫不固表,而汗漏不止,先伤阳而后伤阴,膀胱贮藏津液渐少,气渐冷,因而小便不利,甚至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扶阳温经的附子一枚,卫阳得复而守汗阴,津液留存而入州都之官膀胱,肾阳心阳得复而助膀胱气化,终而解小便不利。更深入的说一说肾阳与卫气的关系,“肾者水脏,水中含阳,生化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营运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别名之曰命火。”(《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此以膀胱为器,水液呼吸之气为料,以肾阳命火之热力,生化卫气以行太阳之表。


[316]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

       此证乃少阴水脏阳衰,膀胱气化不利而蓄水腹痛小便不利,四肢为经络之末端,虚阳难达,湿寒滞留筋肉而沉重疼痛。真武汤能扶少阴阳气以镇寒水,故原名玄武汤。方中附子补肾阳,生姜散阴寒,白术健脾利湿,茯苓渗湿利水,此四味皆性燥,加白芍既养阴以抗燥烈之性,又可助疏泄而利水。


[177]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

甘草二两   附子二枚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风寒湿相博,湿留筋肉骨节,风受阻不能行,不通则痛,进而烦。附子白术药对善除寒湿肌肉关节疼痛,附子温阳逐寒,白术健脾燥湿。汗出短气,心阳虚,小便不利,气化不利,桂枝不可少,且桂枝温经通阳,化气而去风,故桂枝量大。


回头看这组三个方子,或卫阳受伤津液偏漏 (桂枝加附子汤),或肾阳火衰水邪泛滥 (真武汤),或需温经通阳以逐寒湿(甘草附子汤),都有比较严重的阳虚特别是肾阳虚的症状,小便不利只是兼症而非主症,其中都少不了一味药-附子。附子辛、甘,大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皆可应用。这组方对应之证,光是桂枝振心阳尚不足回阳振气,光是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尚不足以制水邪泛滥,必须要有附子才能回阳救逆,改变阳虚阴邪偏盛的不利局势。



第三组方子: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96]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邪气由太阳入少阳,半表半里,宜采用和解之法,使少阳枢机通达。柴胡清热疏肝胆之郁,黄芩清胆经胆腑邪热,半夏生姜组合下气止呕,味辛散结,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中益气,以防胆木热盛而克脾土。当出现“心下悸,小便不利”之症时,说明中焦脾胃虚寒,水饮内停上凌于心而“心下悸”,水液输转不利而小便不利,黄芩苦寒恐伤心阳君火,无明显心烦内热则去之,加茯苓四两以健脾利水。


[147]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甘草二两

       太阳少阳并病,少阳枢机不利而“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发汗而复下之,伤了脾胃,水液气化不利而“小便不利“,无力行津液,“渴而不呕”,只得“头汗出”。此方以小柴胡汤为底,一方面和解少阳,另一方面桂枝干姜助气化,天花粉生津液,牡蛎软坚散结,是专门针对少阳胆热而中焦脾胃虚寒的方子。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  龙骨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铅丹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  茯苓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枣六枚

       此病机为肝胆郁结,横犯脾土,上扰心神。上中下三焦皆病,少阳(胸满烦惊)阳明(谵语)太阳(小便不利)皆气不利,因而有“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之重症。而关键点还是在少阳,方义就在于和解少阳,开郁泻热,重镇安神。本方以柴胡汤为底疏郁清热和解少阳,大黄泻阳明里热,龙骨铅丹牡蛎重镇安神,桂枝茯苓利太阳膀胱气和水。


这三个方子,关键病机都在少阳,少阳枢转不利,胆热横犯脾土,则影响水液转输,少阳三焦水道不舒畅则气水皆不能行,进而膀胱气化不利,所以很容易会表现出小便不利之兼症。所以三个方子都以柴胡汤为底,以疏郁清热和解少阳为主要治病思路。


最后总结一下这三组九个方子,第一组桂枝茯苓方偏于行太阳之水气,第二组附子方偏于温补少阴肾阳,第三组柴胡方偏于和解少阳,从三个完全不一样的角度去应对气虚不利、阳虚、气郁对小便不利之症的影响。越是比对思考,参看前人注解,越是觉得其中深意暗藏,妙到巅毫,而越不敢下笔乱言。如今尚不能言悟尽其意而强行总结,只期望在未来的学习实践中去进一步淬炼存金。


参考文献:

宣明学社伤寒论、内景、本草讲义-应方生

《伤寒论浅注补正》-唐容川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