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春梦雨常飘瓦

 昵称30226819 2017-06-13


我有一个朋友说,康德虽然太难懂了,但不看好像一辈子挺亏的。这话深得我心。我们一世为人,总要尽可能见识一些高邈的风光,要不然真是不划算的。今天还是想写李商隐,上次解他的《海上谣》非但没有带来人气,反倒掉了很多粉,但这并不能阻挡我对他的热情。因为李诗太好了,不写下来我好像也吃了亏。一个好的作者未必需要把作品写得大家都读得懂,他可以尽情地深奥晦涩冷僻,只要有精彩的内涵自然会有识货的读者。但一个好的解读者,一定要把那些深奥晦涩冷僻的包裹解开,释放其中的美,让大家能够一睹风采,否则就是水平不够。我尽力为之。

 

李商隐的美,美到不可思议!如果我们只会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而错过了李商隐,就相当于只看到白天的美而错过了夜晚,错过了夜晚的梦境,错过了梦中的蝴蝶。

 

我的一个感觉,他的诗好多我们都要当梦境来读,是一片梦境接着一片梦境,有时候简直梦中又有梦,氤氲迷离。譬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一个梦;下一句跳到“望帝春心托杜鹃”,跟前一句的庄生完全没关系;再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没有任何时空的隔阂又忽然到了月色中的大海;再一句“蓝田日暖玉生烟”,又到了山上。如果强求像杜甫或者白居易那样的叙事逻辑,那么李商隐几乎没法读。拿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意识流的写法。它没有叙事逻辑的统一,但是,它有美感的统一

 

第二个感觉是要知道他的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有时候字面并不凸显,但我们带着深情的体贴去靠近他的诗行,那些瑰丽的字字句句才会开放,吐露芬芳。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从春到秋、从生到死,不绝不断,一往情深!我们有多少人是“身在欲常在”或者“身在利常在”的,李商隐不是的,他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我们小时候学这首诗,书上写的是无私奉献精神,真是玷污!这不是奉献,这是深情,深情至此情不由己,日日夜夜,至死方休!内心的深情不可遏制地缠绕着、煎熬着他的生命。他就是春蚕,就是蜡炬。所以,他的诗我们要尽可能地用深情去理解,只有深情才能读懂深情。

 

今天我们读《重过圣女祠》,圣女祠是供奉仙女的地方。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白色的石头门上长满了碧色的苔藓。这一句什么感觉?如果你到山上,看到一座祠庙,门是白色的石头门,上面长满了碧绿的苔藓。我问你,你敢不敢进去?我是不敢的,怕闹鬼。白石岩扉,冰冰凉的,没有温度;碧藓滋,这个“滋”跟“生”是不一样,“生”仅仅表示苔藓长在那里,而“滋”充盈着水汽,苔藓长得幽暗茂盛。那什么地方苔藓能这么长呢?绝对是没有人的地方,这句真一丁点儿人味都没有。有人说这一首诗是写仙女的,所以这一句应该是仙气而不是鬼气,这是自己给自己设栅栏,不敢跟随李商隐真实的感觉。其实仙又如何,鬼又如何?鬼气森森就一定不如仙乐飘飘吗?未必。那李商隐为什么要把仙女写得跟闹鬼似的呢?因为,这是一缕被贬下凡间的幽怨的精魂,与其说更像仙,不如说更像鬼。或者亦仙亦鬼,飘飘洒洒,哀怨怅惘。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一说女鬼就想到《聊斋》,不是说《聊斋》不好,而是《聊》中的女鬼更偏向于人性化、肉体化,而这里纯粹是一缕精魂,是没有肉体的。如果一定要比附的话,我觉得可以想象成《楚辞》中的山鬼(《九歌》),更偏向于灵而不是肉。

 

上清沦谪得归迟,上清是上清宫,天外的仙境。沦谪,是说被贬下凡间,沦落在凡间。得归迟是说迟迟地不能回去。这是交代身份、交代背景的一句诗。但我们要也注意字的气质。打个比方,同样表示仙境的还可以说“瑶池”或者“瑶台”,但“瑶池”是繁华盛美的,是暖色的;“上清”是寂寞绝尘的,是冷色的;这里只能选冷色的字。读诗不是读意思,字字句句如珠似玉,每一个字都有它的温度、气质和光泽。在李商隐的诗里,字的独立的美感特别强烈,他有刻意的美的凝练在里面。(这跟李白恰好相反,李白是一派天然,每一个字单独看起来都很普通,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没有一个费劲的字,但连起来一看,惊为天人!)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这句不是人写的!太不可思议了!除了楚辞,我们大概找不到这样通灵的句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句的魅力,我们先绕远一点来说。我们有一个传统,叫诗言志。简单来说,诗要表达人的一种高洁远大的志向,最好的诗要把个人情感融合在天地、苍生、家国天下之中。杜甫是诗言志的高峰代表。这一派传统从《诗经》而来。但是,这些东西到李商隐这里完全走不通了。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国家在哪里?苍生在哪里?完全没有这些东西!那么,在这样如梦一般的雨,似灵一般的风里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连形体都没有,只有灵魂!这是灵魂在吟唱,这是灵魂在飘舞,这是灵魂在天地之间无尽地徘徊,怅惘哀愁……

 

我们回到诗的内容中去,刚才说了,仙女回不去了,但是呢,她又明显不在这个圣女祠中,那么她在哪儿呢?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她化作雨,像梦一样迷蒙的雨,飘啊飘啊,飘在茫茫的天地间,飘在无尽的时间里;她化作风,像一缕悲伤的灵魂,缥缈低回,甚至吹不满一面优柔的旗子……所以这风这雨我们不能理解为诗人眼睛看到的东西,没那么实在,人世间不可能存在如灵魂一般的风和雨,这是他梦中的风雨,他在梦中邂逅这一缕不着痕迹的哀怨的精魂。这是不可思议的,这不是人写东西,这是灵魂写给灵魂的诗句。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和杜兰香都是仙女的名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仙女来无定所,去无痕迹。但这样读诗相当于把大龙虾连壳吞下去。还是刚才那句话,字字句句都有美的凝练在里面。萼绿华的那个“华”字,绝不只是仙女名号中的一个字,它是一种光彩。同样的,杜兰香的“香”是一种香味。所以这是一句有光彩有香味的诗。现在我们再看“萼绿华来无定所”,不是说仙女来无定所,而是,那一种光彩来无定所。当我们说仙女无定所的时候,我们只觉得一个实实在在的美人走了,但如果是那一种“光华”无定所呢?何等轻灵,何等惊艳!“杜兰香去未移时”,仙女走了,只有那一种香味还在氤氲缭绕。有注家说,怎么杜兰香明明“去”了还说“未移时”呢?说不通啊。真笨!去的是杜兰香,未移的是香气。这一句跟梦雨、灵风一样,是没有形体的。这里只有光华,惊鸿一瞥似有还无;只有香味,氤氲缠绵优柔不绝!干干脆脆地留或者痛痛快快地走都是一种了断,但这里偏偏不能了断,似走还留,此恨绵绵。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这一句色调变了。之前说鬼气森森,到这里,真的是仙气飘飘的句子了。玉郎,掌管仙籍的神仙,他一定玉树临风,非常的潇洒。这位玉郎在很久远的过去曾和这位仙女幽会过,会,是巫山云雨,男恩女爱,是深情的缠绵。忆向天阶问紫芝,天阶,通往仙境的阶梯;紫芝,仙境瑰宝,仙人吃的东西。这两个字真是美,高雅精致。一换成“蟠桃”就完了(王母娘娘那张胖脸就出来了,有木有?)。我觉得这句大概的意思是她在回忆当时和玉郎两个人在仙境中的美好生活。为什么结尾画风突变来这一句呢?因为她想回去,但是回不去啊!只好把无限的深情投影在对过往的回忆中。这是一句让人伤心的句子。如果是一片哀怨哀到底,可能反倒在哀怨中有所麻木,但在结尾,忽然翻出天堂的美景,深情的缱绻,叫人心中什么感受?这是她的“失乐园”。这是梦中之梦!如果说对仙女哀愁的想象是李商隐的一片梦境,那么仙女对于天堂的想象则是梦境中的梦境,这真是一个美丽又悲伤的结尾。

 

有人说,这里有很明显的托喻痕迹,李商隐当时相当于被贬,也期望能够重新被重用。这当然是说得通的。但我觉得当我们解读一首诗的时候,最好不要把这些东西加进去,因为它会消解诗的美感。诗不是考据、不是八卦,诗唯一的方向就是美。希望大家能感受到这一首诗的美,能一窥李商隐那幽微奥渺的心灵奇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