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这是一首性质类似无题的有题诗。意境扑朔迷离,托寓似有似无,比有些无题诗更费猜详。题内的“圣女祠”,或以为实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的圣女神祠,或以为托寓女道士居住的道观。后一种说法可能比较接近实际。不过,诗中直接歌咏的是一位“上清沦谪”的圣女以及他所居住的环境——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首联是说,圣女祠的白石边长满了碧绿的苔藓,从上清仙境谪落此地迟迟未得归还。
古代有不少关于天上神女谪降人间的传说,因此诗人很自然的由眼前这座幽寂的圣女祠生出类似的联想。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门扉旁已经长满了碧绿的苔藓,看来这位从上清洞府谪降到下界的圣女沦落在尘世已经很久了。首句写祠前即目所见,从“白石”、“碧藓”相映的景色中勾画出圣女所居的清幽寂寥,暗透其“上清沦谪”的身份和幽洁清丽的风神气质;门前壁藓滋生,暗示幽居独处,久无人迹,同时也暗寓“归迟”之意。次句是即目所见而引起的联想正面揭示出全篇主旨。“沦谪得归迟”,是说沦谪下界,迟迟未能回归天上。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颔联是说,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
颔联从门前进而扩展到对整个圣女祠环境气氛的描绘。如丝春雨,悄然飘洒倒屋瓦上,迷蒙飘忽,如梦似幻;习习灵风,轻轻吹拂着檐角的神旗,始终未能使它高高扬起。诗人多能看到的,自然只是一段时间内的景象。但由于细雨轻风连绵不断的态势所造成的印象,竟仿佛感到它们“一春”常飘,“尽日”轻扬了。眼前的实景中融入了想象的成分,意境便显得更加悠远,诗人凝望时沉思冥想之状也就如目前。单就写景状物来说,这一联已经极富神韵,有画笔难到之妙。不过,它更出色的地方恐怕还是意境的朦胧缥缈,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暗示。由于以人们所熟知的高唐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又赋予“梦雨”以爱情的暗示;因此,这“一春梦雨常飘瓦”的景象便不单纯是一种气氛渲染,而是多少带上了比兴象征的意味。它令人联想到,这位幽居独处,沦谪未归的圣女仿佛在爱情上有某种朦胧的期待和希望,而这种期待和希望有总是想梦一样的飘忽、渺茫。同样的在“尽日灵风不满旗”的描写中暗透出一种好风不满的遗憾和无所依托的幽怨。这种由缥缈之境、朦胧之情所融合成的幽眇迷蒙之景,极富象外之致,却又带有不确定的性质,略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这是一种典型的朦胧美。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颈联是说,萼绿华自由自在说来就来居无定所,杜兰香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
颈联又由“沦谪”不归,幽寂无托的“圣女”联想到处境与之不同的两位仙女。道书上说,萼绿华年约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于晋穆帝(359)夜降羊权家,从此经常往来,后授权尸解药引其升仙。杜兰香本是渔父在湘江岸边收养的弃婴,长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携其升天而去。临上天时,兰香对渔父说:“我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来无定所,踪迹飘忽不定,说明并非“沦谪”尘世,困守一地;去未移时,说明终归仙界,而不同于“圣女”之迟迟未归。
中间两联,一用烘托,一用反衬,将圣女沦谪不归,长守幽寂之境的身世遭遇从不同侧面成功表现出来。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尾联是说,玉郎与圣女相会于此并给通报仙籍,圣女想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
“玉郎”,是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通仙籍”,指取得登仙界的资格。尾联又从“圣女”眼前沦谪未归的处境转出对未来的期盼。“忆”,思,想往之意,贯上下两句。
当时李商隐幕主柳仲郢内征为吏部侍郎,执掌官吏选拔,尾联中的“玉郎”或即影指柳仲郢,希望他能帮助自己重登朝籍。
这首诗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沦谪不归,幽居无托的圣女形象,并借咏圣女而寄托其身世沉沦之慨。
附录《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译文
圣女祠的白石边长满了碧绿的苔藓,从上清仙境谪落此地迟迟未得回还。
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
注释 名家点评 宋代吕本中《紫微诗话》:东莱公深爱义山“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之句,以为有不尽之意。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首谓祠宇闲封者,由圣女被谪上清,留滞人间也。“雨常飘瓦”、“风不满旗”,正“归迟”虚寂之景。“来无定所”、“去未移时”,乃仙伴疏旷之象。末谓己之姓名倘在仙籍之中,当会此相问飞升不死之药也。 明代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此则又托圣女以抒迁谪之怨也。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梦雨”、“灵风”,大有《离骚》之致。“萼绿华”、“杜兰香”,此亦《湘君》、《山鬼》之遗。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次联乃是爸女祠,移向别仙鬼庙不得。“玉郎”疑是自谓。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长吉、义山皆善作神鬼诗。《神弦曲》有幽阴之气,《圣女祠》多缥缈之思……至“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又似可亲而不可望,如曹植所云:“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也。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此《圣女祠》与《锦瑟》、《无题》皆自寄托,不必认真。起以“碧藓滋”吊动“归迟”。下“一春”、“尽日”,正应“归迟”。五六以“萼绿华”、“杜兰香”逼出“玉郎”,以“无定所”、“未移时”逼出“会此通仙籍”。以“忆向”遥应首句,言所会皆仙女,且不能长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圣女以形似得名,非果有其神,故以萼绿华、杜兰香比之。 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重过圣女祠》云:“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思入微妙。夫朝云暮雨,高唐神女之精也。今经春梦中之雨,历历飘瓦,意者其将来耶?来则风肃然,上林神君之迹也,乃尽日祠前之风尚未满旗,意者其不来耶?恍惚缥缈,使人可想而不可即。鬼神文字如此做,真是不可思议。 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此借题以发抒己意也。从来才人失志,其一种无聊不平之思,必有所托,或托诸美人,或托诸香草,或托诸神仙鬼怪之事,如屈子之《离骚》是也。……“得归迟”三字是通篇眼目。 清代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沦谪”二字,一篇之眼,义山自慨由秘省清资而久外斥也。 清代纪昀《玉溪生诗说》:前四句写圣女祠,后四句写重过。盖于此有所遇,而托其词于圣女。 清代胡本渊《唐诗近体》:“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写得迷离惝柷。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作飘缈幽思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玉溪此篇,借以寓身世之感,起结皆表明其意……收笔承第二句“上清沦谪”之意,言曾侍玉皇香案,采芝往事,长忆天阶。全篇皆空灵缥缈之词,极才人之能事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