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这次展出的家具,有七件收录于《明式家具珍赏》,水平不次于上博。| 退藏

 刘伟1122 2017-06-13


清华藏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

之家具篇

时间:2016年9月11日起(常设展)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随方制象”家具厅



前言



适逢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式落成。目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拥有藏品一万三千余(组)件,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当下的藏品绝大多数来自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历年的收藏,以及校友及社会贤达的捐赠。




艺术博物馆外观和内景


其中,收藏有家具类藏品一百四十余组件,时代自明代至近现代,种类主要集中于桌案类、椅凳类和柜架类,也有少量的床围、箱类家具。其中尤负盛名的是五十多件以黄花梨、紫檀、鸂鶒木为主的明式硬木家具,有七件收录于《明式家具珍赏》。


艺术博物馆外观设计图。2002年开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就开始向社会各界征求建筑方案,最后由瑞士建筑设计师马里奥·博塔主持设计博物馆——这也是马里奥在中国的首个作品。


艺术博物馆模型图。整座建筑占地面积达15891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与新清华学堂以新主楼为中点成对称布局,17根廊柱支撑。展厅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包含一至三层临时展览展厅与四层常设展览展厅。


目前,“随方制象”家具厅中的这批明式家具共有41(组以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优质硬木为主。在家具雕刻方面,有几件精品十分精彩,装饰手法多见硬木家具的天然纹理、精工雕刻,也有漆木家具的描金、彩绘等绝妙画工其中榉木矮南官帽椅、黄花梨四面齐琴桌、黄花梨矮翘头案、黄花梨圈椅等均为传世明式家具中的罕见佳品。



七件


七件收录于《明式家具珍赏》中家具,悉数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可喜的是,这七件珍品悉数亮相此次展览。


它们分别是:


▲ 1 明 黄花梨无束腰裹腿罗锅枨加卡子花方凳



▲ 2 明 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长方凳



▲ 3 明 黄花梨玫瑰椅


▲ 4 明 黄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



▲5 明 黄花梨矮靠背南官帽椅



▲6 明 榉木矮南官帽椅



▲ 7清 黄花梨无束腰仿竹材方炕桌



现场



据亲历现场的专业人士反馈,此次展览中的家具,“水平不次于上海博物馆,而且可以近距离观看!



















藏珍



明 榉木矮南官帽椅


凡是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椅子,北京地区匠师统称之为南官帽椅。此椅座面因为比一般的南官帽椅要矮20cm,因此可称为矮南官帽椅。此椅形制独特,是传世椅子中仅见的一例。


搭脑向后弯曲幅度较大,两端与后立柱相接处加装透雕花草角牙,扶手与前立柱相接处也装角牙。座面以下,四面直券口牙子,椅盘为软屉原装,未经改换,下有穿带支撑,并批朱砂灰。两扶手向外弯曲,扶手下的联帮棍和鹅脖也做成两弯形式,一方面增大了坐具的使用空间,一方面也使得整个造型线呈现一种曲线美。靠背板以方形铲地浮雕为装饰,较之一般的圆形雕花,则更容易使得这个空间充盈起来。


当然,这只椅子最值得称道的,还是结构上的特点。椅盘高度只有一般明式椅的一半,加上垫子仿佛就是一件现代家具。明式官帽椅承载有礼制的意义,此椅据王世襄先生考证,很有可能是寺院禅椅,专供趺坐而制,趺坐指佛教徒盘腿端坐,而禅椅到了明代已逐渐进入文人生活。


这只椅子最早由张仃先生在东不压桥一家德国人开的古董店替工艺美院买回,陪同张仃先生的黄苗子当时就有心头突突、很想买回据为己有之感。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亦曾记载,“据鲁班馆的匠师见告,美国家具商杜乐门兄弟在40年代曾多次请人用黄花梨仿制,但未能达到此椅的艺术效果。”



明 黄花梨壸门靠背玫瑰椅(一对)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见形式,其特点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较细,因此给人一种轻便灵巧的感觉。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种扶手与靠背平齐的扶手椅并加以改进而成的。扶手与靠背平直的椅子,在宋画中一再出现,只需把两侧的扶手降低一些,其面貌就很像明代广泛流行的玫瑰椅。


在明式家具中,这是典型的玫瑰椅做法,四立柱均为一木连做,一木连做是古典家具采用的一种传统工艺,指在某些家具的腿、束腰、牙子、围板等部位采用一根木头制成。


搭脑直接落在后腿上端,靠背内安装壸门券口牙子,直接落在横直枨上。壸门牙板浅雕草花,造型与口沿同形一体。扶手下安装三面券口牙子,也落在横枨上。三面直枨下均做矮佬,矮佬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起到支撑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座面下依然安装壸门券口牙板,落在前横枨上。扶手平出直竖,通体风格方正严明、自然流畅,是为明代玫瑰椅之典型。


明 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


圈椅之名,是因圆靠背其状如圈而得来,宋人称之为“栲栳样”,明《三才图会》则称之为“圆椅”。所谓“栲栳”,就是用柳条或竹编成的大圆框。


此黄花梨圈椅椅圈三接,圆中略带扁形,所谓椅圈,也就是圆形的扶手,《清代匠作则例》称之为月牙扶手,造法有三接和五接之分,也即三圈和五圈,三圈可以减少两处榫卯,但需用较大较长的木材,是比较考究的一种做法。


此椅整体比例匀称,造型舒展大气,其独具特色之处在于背板,一般圈椅的靠背板为打槽装板或独板,板上为全素、雕刻或镶嵌,但这只圈椅的靠背板做法却不同于此,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或者说二者兼有。靠背板两侧立柱打槽,中间一块从上到下的独板,下有亮脚,上有团花,团花做法也很特别,是在靠背板挖一如意云头形洞,另雕一与之相应形状的蟠龙从前面嵌上去的,这种做法在传世的圈椅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明 黄花梨素牙子带托泥大翘头案 


此件大翘头案,长近2.5m,形体巨大,是明代家具传世品中极为少见的。用料均取整材,心板、大边、牙板均无拼接,案面翘头另安,案面攒边做。明清家具工艺术语中的攒边作法,是我国传统木工工艺在家具形体结构演进过程中的一大发明,其方法是将心板装入采用45°格角榫构合的带有通槽的边框内。这件由一块整板装成,莹润如玉。


平素牙板周延四围,如框架般界定案面,在视觉上,牙板加大了案面的厚重,牙头又加宽了四腿,四腿外面中央起双层阳线,两棱又再起阳线,线条流畅自然,有效地化解了因为厚重材料形成的呆板。四腿不落地,下加宽厚托泥,托泥的四足也后安,即使受地面潮湿侵蚀而腐坏,拆换亦便捷。


设计颇具巧思,枨平直竖挺,挡板透雕如意云头,云头向上,清秀挺拔,轮廓处均起阳线。云头外围的挡板,其实已经构成了四环牙板,由此固定了两腿的牢度。如此巨大的条案,若两腿松动,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两挡板的作用不可低估。


明末清初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四出头椅又叫北官帽椅,在明清两朝一种造型十分成熟的椅类,很有中国气派。从农村到城镇,从地主、士绅到王府宫廷,使用十分广泛。在整体造型不变的条件下,搭脑、扶手、靠背、牙板,多有局部变化与发挥,十分丰富多彩。


此对椅子使用优质黄花梨木,美在靠背使用了纹理十分漂亮的一块独板做成。因为纹理自然天成,就不必要再进行雕琢,这是古代工匠技艺高明之处。


搭脑中宽形成靠枕,两端微微翘起,曲线既富有弹性,造型又十分流畅舒适。同样的手法又见于扶手以及腿部的细部处理上,彼此呼应,相互衬托,使得此椅大气而富有匠意,是传世同类椅子中之上品。



明 黄花梨夹头榫云纹牙头托泥小翘头案


案面狭窄而小巧的桌案是明代文人书房、琴室内陈设之物,大多是按照房间尺寸合着地步打造或将就木料而做的,因此尺寸相对比较随意。不过正因于此,这类小型家具往往异彩纷呈,没有统一的格式,此案即是其中的一种。


此案独板小翘头,云头牙板,腿截面长方,内方,外弧形,中间做阳线一根,俗称“一炷香”。下面方形托泥,中间双枨,用料秀气,没有多余的雕饰,反映出明代家具的一种简约精神,这种精神对现代家具,特别是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现代家具影响很大。



明 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一对)


黄花梨南官帽椅中有一种扶手倾斜度比较大的品种,扶手与后足连接处比一般扶手椅高,与搭脑相距较近,固呈现出向前倾斜之势。这类形制在江南各地广为流行,所见用材各有不同,工艺也有繁有简,但特征相同。


此对椅子搭脑与后腿、扶手与前腿交接处,都使用挖烟袋锅做法,反映出做工工艺的讲究。靠背为打槽装板三段式做法,上段浮雕草龙,下有亮脚,中段则选用纹理优美的板材相间。座屉也抹为混圆压边线,使得整体气度非凡,雍容质朴,是一对明代南官帽椅的精品。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在明清家具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人赞叹不已,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工艺相结合,榫卯结构不再是木构件中的结点,而直接成为明式家具的塑形手段。性坚质细的硬木在工艺大师的手上,制成复杂而巧妙的榫卯。在构件之间,舍弃金属钉子,鳔胶使用鱼鳔或猪皮等熬制,粘性大,多用于粘木器,粘合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也就是说,全凭榫卯就能做到扣合严密、天衣无缝,工艺非常精确。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有上百种,它们阴阳互交,凹凸错落,亲密无间,显示了我们祖先卓越的科学成果。


黄花梨圆直棍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此椅属于典型明式家具,造型简练却法度严谨,比例适度,看似平淡却尽含机巧,工无巨细,都用尽心机。其充分地运用造型语言,线条曲直相间,方中带圆。例如搭脑的处理委婉柔和,不露线脚,却体面分明。四出头的处理干净利索,尽显其刚柔相济。同时该椅充分运用了黄花梨材质的优点,木色硬润,颜色不静不喧,纹理或隐或现,生动而多变。


所谓“四出头”是指椅子搭脑两端出头,左右扶手前端出头,即民间木工传统的称谓,从大俗到大雅,后来已成为该类椅具的标准称呼。此椅搭脑、扶手、四立柱以及下面三横枨,都是圆直棍,靠背板略往后弯,两后腿则略往前弯,形成两相呼应的一个幅度,在设计上尤具巧思。座面下券口素牙板平直方正,扶手下不加联帮棍。联帮棍是明清家具部件名称,扶手椅在扶手中部下的一根立柱。通体风格简洁平实,落落大方。


清 鸂鶒木小圆角柜


圆角柜因顶面柜帽转角处削去棱角形成圆角,立柱也近似圆柱形故名。正面两柱多做成侧脚,即上收下放,略呈梯形,造型挺拔而稳重。中等尺寸的圆角柜,苏州地区称之为书橱,多用于收藏书籍,属于文房家具。


此圆角柜形制规范,很有代表性。两门中间无闩杆,名为“硬挤门”。柜底无柜膛,底枨下面开槽安装洼膛肚。洼膛肚即牙条中部下垂,凸出于两端,呈弧线形,常见于椅子上的券口牙子。洼膛肚的雕刻装饰图案也多种多样,有莲花纹、回纹、云纹、灵芝纹等。券口牙子是指构成券口的三根板条,尤指安在椅盘下者、家具竖料和横料构成的方框内,使柜内空间形成变化。两侧镂成内卷云钩。


此柜制作上一丝不苟,选材不吝成本,四面独板,结构严谨,通体明朗光洁,于简洁中蕴含着秀丽。



明 黄花梨夹头榫云纹牙头带托泥翘头案


翘头案相对于平头案而言,因案面两端上翘外翻而名。此件翘头案的牙板造型,极尽变化之能事,在两足上端镂雕为对称云头,上部又加小云钩,亦对称。两侧挡板也镂雕深卷的云头,大小云钩间、云钩与牙板间,均加施支钉般的连接。云头中央与下牙板相接处,本应渐宽渐放,形成外放的斜坡,今却不然,偏偏向内收进,形成圆底相接,视觉上云头仿佛飘然欲升。


云头上端与壸门牙板相接处,又加透雕双层小云头亦或灵芝,云头中间亦如大边牙板,也加施支钉,深卷的云头若不加支钉,在材质上就形同虚设,加以支钉,将云头与中间相连,其实等于加了一根单枨。


这种富于变化的镂雕装饰,提高了家具坚牢耐用的性能,牙板与挡板均起阳线勾出轮廓,四足中央又起两条平行并列的瓜棱线,整体舒展大气。



明 黄花梨四面平条桌


《半闲秋兴图》中的四面平式高桌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此桌的测绘图


四面平条桌是明式家具中的经典样式,其做法是腿子与牙条格角相交,也就是先做成一具骨架,再与攒边的桌面结合在一起,增强牢度,又因为边抹和牙条重叠,增加体量感,避免单薄。此类做法只见于明式家具,入清后少见。据王世襄先生研究,四面平式的高桌在宋代已流行,宋人画册《半闲秋兴图》中就有很好的画例,到了明代,又发展成不同的式样和造法。从明代版画来看,采用四面平形制的,不仅有琴桌,也有画桌、书桌和酒桌。现存四面平家具实物中,还有四面平霸王枨条桌,四面平直枨加卡子花条桌等。


此件是四面平中最典雅的一种形制,条桌面板边抹平直,装嵌花纹优美瑰丽的独板面心。面下无束腰,边抹与腿足及牙条对齐,以粽角榫衔接。牙条平直,至两端下弯,顺接腿足内侧,随后略微斜向直落,形成侧脚,稳稳地落于内翻的马蹄之上。造型线没有多余的变化,整体也没有任何复杂的装饰,质朴简练,平淡耐看,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最能体现明式家具的结构特点。


研究明式家具的重要学者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在1944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明式家具研究专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著录了这件条桌,同时还附上杨耀先生协助绘制的精美而准确的测绘图。半个多世纪以来,明式家具的传世精品已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这件四面平条桌已成个中翘楚。


明 黄花梨夹头榫撇腿云头牙子翘头炕案


《明式家具珍赏》中的明 鸂鶒撇腿翘头炕案


此案是传世矮形家具中的佼佼者,独面板,其外撇的腿足不仅造型优美,并且增加了稳定感。腿间透雕如意云头,腿与面板交接处,见镂空云头角牙,与两腿间的大云头相呼应。此类造型尤其少见,《明式家具珍赏》中另收一件明鸂鶒撇腿翘头炕案,外形与之相同,但其案面为打槽装板做法,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鲁班馆工匠依此件而复制的。而这件,却是难得的明代传世精品,尤其珍贵。


夹头榫约在晚唐、五代之际,高桌上就开始使用,是匠师们受到大木梁架柱头开口、中间绰幕的启发而运用到桌案上来的。这是案形结体家具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四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的卯眼结合。腿足的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使外观腿足高出牙条及牙头之上。这种结构能使四足将牙条夹住并连接成方框,能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改变,使四足均匀地承载案面重量。长期以来,夹头榫经受了实用的考验,至今还在广泛使用。



明 黄花梨龙凤纹翘头案


此案面子用攒边做法,攒边做法是我国传统木工工艺在家具形体结构过程中的一大发明,其方法是把心板装入采用45°格角榫构合的带有通槽的边框内。


面心为独板,小翘头,腿截面长方形,内方外弧,两柱香做法。所谓“两柱香”,原是指古建筑中在木质构件上的一种装饰线条,即两根平行挺直的粗线。挡板下有托泥,腿间为透雕双龙灵芝纹,疏密得体。牙板边起阳线,牙头为变形凤纹,局部雕空与腿间挡板相呼应,纹饰都很成熟,虽然程式化,但又十分生动。


在我国种类繁多的传统纹样中,龙凤纹样是最具代表性的。千百年来,龙凤纹作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精神意识、审美内涵、神圣象征等信息的载体,已经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凝聚和积淀,渗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此案比例匀称,做工精细,用料讲究,是一件十分精彩的明代传世家具。



黄花梨无束腰竹节纹炕桌


炕桌可用于炕上,也可置于地面,今日农村尚多用此物,基本式样也可分为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此件炕桌基本结构是直枨加矮佬做法,但在直枨两端加做两弯斜枨与桌面相连。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木材仿竹材,无论桌面冰盘、四足、直枨还是矮佬。矮佬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起到支撑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斜枨一律雕出竹节,四足略做弯曲,着意模仿竹根那种竹节密集,久经风霜的形态,极为逼真。混面由一窄一宽的两根竹节构成,上边凸出板面形成拦水线,这些手法使它摆脱常规,生动自然,无造作态,既维护了炕桌的基本形式和功能,又在保证结构的基础上,生成了有趣的变化,使其独具特色,是传世仿竹家具中的精品。


明 黄花梨夹头榫素牙子平头案


此典型平头案设计,源自古代中国建筑大木梁架的造型与结构。案与桌的区分十分严明,凡面与足平齐者为桌,面长于足者为案,此件家具是典型的平头案,但是依照北京业内的称谓,却叫“肴桌”。类似的情况还有酒桌。


案面冰盘下沿起阳线,夹头榫装牙板,牙板与牙头做成格肩相接。格肩是指家具横竖材相交,将出榫斜外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应的半面皮子同样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后相接交合。这样一来,大边下的长牙板其实是两短一长、三块板拼合而成的。三块板中间插入两块斜肩牙头,表面无伤大雅,却节省了长形板材,化整为零。


四足与两侧双枨皆为圆棍,圆柱与牙板内外的圆角呼应,具备了和谐统一的气度。


此件平头案是明式家具中的典型样式,其设计源自古代中国建筑大木梁架的造型与结构。二十世纪,家具专家学者关注明式家具,最早便着眼于这种外形简约、光素,线条清爽的平头案设计。



图片来源:朋友圈、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