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文理分科”就是穷折腾 | 蔡朝阳

 老鄧子 2017-06-14


现在的语境下,讨论真问题自然是很难的,因为真问题说到底只有一个,大家心里都知道。在这个根本原因解决之前,无论如何,我们的教育都是本质相同而程度不同,仅此而已。


当然,不是说根本原因解决之前,我们就啥也不干了,只有等死了,也未必。虽说真问题只有一个,但我们尽可以提出一些无限接近真问题的问题。不过呢,文理分科是不在其中的。我正面来谈几个理由。


首先,从我们现在的12年的教育科目的设置来看,初中和小学是文理不分的,高一也是文理不分的,浙江的多数普通高中,是从高二开始文理分科的。现在有人说文理分科导致我们国民素质不高,这样就很令人怀疑,莫非我们国民的素质都是靠高二高三两年培养的?小学6年,初中3年,漫长的9年的全面教育,就比不过高中2年?这是很荒谬的事情。事实上,现在高中生升学压力很大,初中生压力也很大,他们片面追求考分,这种状况不是文理分科造成的,直接原因是考试制度。


其次,当然文理分科是不够科学的,但未尝没有一定的科学性。以我自己为例,从小数学不好,到现在,仍然对数字不敏感,所以买菜买米打酱油,从来不问价格,他说多少就多少。高中时我读的是文科,现在我喜欢文艺,但这没妨碍我的日常生活啊,除了俺老婆要抱怨我素质低外,基本上没第二个人说我素质低。当然,从人的多元智能看,的确不能简单地分为文理科,但你若要改革,那就改得科学一点,以个体差异为根本依据来改,这才是你们高唱的“以人为本”,可不能只是简单的取消文理分科,那太不负责任了。应该按照多元智能,科学地分科,比如分为音乐科、美术科、电路科、机械科……我儿子菜虫虫喜欢拆玩具汽车的轮胎,家里每一辆车都被他拆下轮子,他的多元智能就表现在拆轮胎上,以后分科科学了,可以叫我儿子去读“拆轮胎科”。事实上,任何一种分法,都会有不够科学的地方,完美只有在天上。我也喜欢改革,但改革应该越来越往人本主义的道路上去,而不是不负责任地取消罢了。我知道他们改不成这样,牵涉的东西太多了,整个教育体制都没有准备好,他们闭门造车,贻笑天下而已。


再次,现在,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一个硬壳,在这个硬壳里面,任何改革,都会变形走样。这是我的经验,亲眼目睹。比如,浙江现在推行“新课程改革”。这个新课程改革可真是个好东西,在推行之前,我就读过新课程的指导纲领,的确很棒,比之前的教育理念,不啻有天壤之别。新课程的具体操作方式,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增加了体育、劳技的分量,体育课有了专项的科目,足球班、羽毛球班,都开起来了。比如,文化课程有了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也有很多套,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可是,真的这个新课程推行之后如何呢?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现在这一届高三毕业生,是新课程开始之后第一届,他们的考试负担,比以前更重。比如,光是英语的听力,就要考3次。以前,学生的全部精力无非就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现在还有通用技术,这个也要参加高考,虽然只是一部分选考的同学。新课程的本意是,通用技术可以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可是一进入中学这个体制,马上变味,于是学生的负担不是减轻而是加重。再说说看上去挺美的选修课吧,我以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必修的选修课》。所谓选修课,本意总是叫学生自由选,现在呢,省教育厅给全省中学生都选好了,大家一起选修《论语》。原因你也可以猜到,因为统一高考需要统一教材。呵呵,世界上有比这个选修课更神奇的吗?


现在教育部又要改革了,真是在其位,谋其职。但作为一个高三的任课教师,作为一个热爱他的学生,目睹他们白天黑夜题山卷海暗自悲伤无计可施的可怜的中学教师,我只想请求,不要再折腾我们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有一个民族是以摧残他们的下一代为乐的呢?


那么,什么才是更接近真问题的问题呢。我也可以提出几点。归根到底,民众的素质程度,取决于民众的自由程度。


首先,我在第一条原因里讲过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现在初三和高三是最辛苦的,但不要以为小学三年级就不辛苦,我同事的小孩,在某名校读三年级,晚上作业也要做到9点半。但初三和高三仍是最辛苦的,辛苦到看不到光明。直接原因是招生制度。比如,某地区只有1所重点中学,那么,所有孩子的最终目标便是进入这个重点中学,而衡量标尺只有一条,就是考试分数。那么,招生制度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呢?比如可以叫各校大规模自主招生,允许各校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再让最好的教育资源让重点中学独吞。比如某校以美术著名,某校以足球著名,那么,孩子们的选择就会多一些,就不必千军万马只通过考试分数这一道关卡。


其次,我想说前几年开始的所谓教育产业化,是一大罪魁祸首。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就是将原属于每一个国民的教育资源垄断,再高价售给民众。于是,学生的考试升学,直接对家庭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样怎么不给他们增加压力。我一朋友的儿子去年夏天考上了一本,他请我吃饭时说,儿子争气啊,给我赚了10万元现金。我这朋友,原本准备10万给他读大学的,现在可以藏起来给他娶媳妇了。异哉所谓教育产业化也!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政府不愿支付教育的成本,而这本是政府的分内事。很多年以前就听过一句话:贵国在教育上的投入,尚不如乌干达!


再次,教育的行政体制早已成为一大痼疾。我记得张鸣说过“衙门化”这样的词语,确实如此。升学率,考入北大清华的数目,成为重要指标。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没有人会关心孩子们的精神在炼狱之中。学生的呼喊,谁来倾听?章锐同学的呐喊,可曾改变了什么?连带吃苦头的,是一线的教师,社会、家长、学生的满腔愤怒,直接针对的是一线教师,而非教育行政部门,所以疯狂的孩子拿着斧子,奔向的可不是某官员,而是他的班主任。


我想,这些问题,是不是更接近真问题一点呢?


2009年2月



选自:蔡朝阳《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本篇编辑:马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