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 帖】《大盂鼎》是金文临摹的较好范本(上) ■邵佩英

 白鹭吟 2017-06-14



  

《大盂鼎》是金文临摹

的较好范本(上)


■邵佩英


《大盂鼎》拓片


  我学篆书是从小篆学起的,先后临习过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大澂和吴昌硕。最后,在孙伯翔先生的建议下,以吴昌硕篆书为基,兼融吴让之、吴大澂,构成“师法三吴”。近些年,在金文临摹上下了一点功夫,虽无成就,但其乐无穷。金文临摹,我不太喜欢《散氏盘》,因为它用笔过于恣肆、结体过于夸张、字形过于方正。我学习金文主要在《毛公鼎》《大盂鼎》、大小《克鼎》和《墙盘》上下功夫,尤喜《大盂鼎》《毛公鼎》。因此,建议喜欢金文的学书者,从《大盂鼎》入手较好。

  《大盂鼎》是西周前期康王时期的青铜重器,是迄今为止出土的西周时期形制最大的青铜器,清代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礼村出土。其鼎先后在豪绅、官僚手中转来转去,最后为潘祖荫所有。新中国成立后,潘祖荫、潘祖年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内壁共有铭文19行、291字,内含合文5字。铭文的书法还具有殷商晚期的明显特征。横成列纵成行,笔画肥壮丰韵,形体修长挺拔。有些字收笔处成捺脚,生动而凝重,沉实又痛快。我们提倡学习篆书先学小篆,而后学习金文。有了中锋行笔的横平竖直,再学习金文就容易多了。如果手头有放大本的金文《大盂鼎》,你会发现它的用笔是很丰富的,不像一些小篆笔画均匀,藏头护尾,而是提按自如,浑厚典雅。有些字还是露锋直入,中锋捺出。相比其他青铜器铭文,我觉得《大盂鼎》最应该学。我从笔法、字法和章法上一一道来。

  一、笔法。《大盂鼎》的笔法有几种:

  (1)藏锋起笔,自然收笔出锋。如“王”“百”“于”的横画,“隹”“女”的主笔画,“宗”字两弧画。



  (2)露锋直入,中锋尖出。如“大”“方”“月”“勿”“我”的笔画。


  (3)藏锋起笔,中锋尖出。如“亖”的四个横画、“三”的三个横画,“无”的中竖画,“辰”“匿”“侯”的第一笔横画。

  (4)露锋直入,自然搭接,主要表现在封闭的笔画结构,如“周”“民”“白”“且”等字。

  (5)捺脚收笔。如“有”“受”“氒(同‘厥’)”“又”“民”的最后一笔,“敏”的左边最后一笔,“十”的一竖笔。

  (6)点要沉实。如“天”“正”“古”以及“法”“闻”“述”的几个点。

  (7)补笔自然。“王”字下边一笔横画,需要补上一笔圭角。当然要力求自然,不造作。“在”“才”“土”十字交叉的地方需要补笔。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