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后,我们真的敢放心老去吗?

 天地人和w 2017-06-15

(图片来源优美图,向原图作者致谢)

本文作者:妮妮

01


直到今天,我的眼前都还浮现着两周前,回国探亲的闺蜜淼聊天时的场景。

 

尽管她再三请求父母亲同她一起,前往美国办理移民一事,只要谈起必定处在僵局。


我清楚的记得淼妈对我说:“ 妮妮,你说我这么大年龄了,就想和你叔叔过几天自己的生活,虽然阿淼现在孩子小,也很需要我,她担心我以后的医疗问题。


可我宁可半年往返,也不想在美国定居啊,语言又不通,你看我们呆在成都,在自己的家里养老多好啊!”


那一刻很是沉默,只有淼那不到两岁的Kimi偶尔发出一阵孩子的笑声,打破这种寂静。


淼有点儿沮丧,奋斗了这么多年,她终于在美国有能力为父母安家了,毕竟美国的空气质量和就医条件优于成都,可没想到父母如此固执。

 

记得那年她考美国研究生时,妈妈为了不分她的心。瞒着她留下遗嘱后,悄悄地动了一次大型手术。这件事情让淼一直后悔莫及,有时,她甚至怀疑自己当初该不该去美国?她从来就没法放心,没有她在身边陪伴的父母,到底能怎样生活。这也是她经常回国来探亲的真实原因。


是的,这样彼此相爱的家人,尤其是只有淼这样一个孩子的家庭,如今已经空巢多年,可双方关于父母养老的分歧,竟是如此的艰难。


一向擅长表达的我,却在那一刻,沉默了。我突然很难过,是的,我们都这么努力,却依然对待父母的养老无能为力。

 

02


记得2015年的冬天,我曾经和一名女性好友前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用一周的时间,看画展、听音乐会,在市区里闲逛。

 

记得当时是40欧的音乐会门票,演出的团队在欧洲赫赫有名。售票的荷兰小伙真诚地看着我们两个中国女性,对我们说:“ 23岁以下,我们是半价。”我们俩相互看了一下对方,诚实的回答:“哦,谢谢,我们都已经超过年龄了。”对方略带遗憾地看了我们一眼,给我们卖了两张全价票。


直到晚上走入音乐会演奏大厅时,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小伙子当时的眼神有点遗憾。


原来除了我和我朋友,全场几乎全都是银发苍苍的中老年人。他们穿着体面而整洁的礼服,但依然看得出上了年纪。

 

记得让我惊讶的是整场演出中,除了短暂的音乐章节之间段落的停顿时,才响起老人们短暂但是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这和演出期间,除了音乐声外,一片肃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需要多大的克制力啊。


咳嗽和衰老,即使再想隐藏,依旧是无法克制。尽管不想跟别人添任何麻烦,老年人依然很多事情上,力不从心。


03


亚马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超级榜单上,有一本来自医生所著的《最好的告别》。


他通过大量实例,为我们深情讲述了老年人该怎样,尊严体面有质量的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


很多老年人不希望去养老机构养老,是因为那里常常出于安全的考虑,老年人的房间是不能上锁的。

 

在这本书里,一位老年病学博士研究生的母亲,很认真地跟她交流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孩子,没有人喜欢把自己每时每刻暴露在外界,就因为自己衰老或者生命面临不可未知,就不能锁上自己的房门,控制自己房间的温度,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具?”

 

其实老年人的梦想很简单,这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只需要为自己负责,就想为自己活一次。


比如说,想没人要她起床,没人关掉她最喜欢看的肥皂剧,或者弄脏她的衣服,也没有人因为她喜欢的过期杂志却当成垃圾给她扔掉,她不想参加的聚会就不参加,她就想当一个自己住在公寓里的人,而不是像一个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永远开着门,被动等待人来照顾……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实地走访,了解到在老年人的心中,他们的关键词是“家”。


只有在家里才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安排时间,怎么分享空间,怎么打理自己的物品。在家之外,自己根本决定不了自己的一切,无疑代表着一种自由的丧失。


04


既然传统的养老服务不能够满足老年人这些紧迫而基本的需求。那么究竟该如何平衡,善意保护和对老年人坚持自立的尊严呢?


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我们都有“我觉得你应该怎样怎样”去对待某某某的经验,无论于人于己,于孩子于父母。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照顾老人是个专业要求高的活儿,需要技术、需要科学。


虽然我也不太专业,但是我觉得对待老人的正确方法是平衡到了老人的“自主”和“自立”。


衰老带来的变化,削弱了自立、干预了自主,老人愿意说“老了,不中用了”就是一个体现,我们无法干预老人的“自主”,因为一旦插手就不再是“自主”,但是我们可以关注老人的“自立”。


妮妮最近了解到了一种支援老人自立的 “介护服务”,这是日本在老龄化社会进程中,为了更好地关爱老人,2000年实施介护保险制度而新规范起来的专业服务领域。


“介护”提倡尊重老人的自主意愿,帮助他们做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服务的出发点是“自立支援”的理念,所以能够合格成为一名介护工作人员也要求掌握知识和技术之前,必须要充分理解这个概念并重视提供给老人心灵上的呵护。


也许你并不知道“介护”“自立支援”是什么,或者是有所耳闻。但是为你的父母,为了有一天的你,也许我们应该开始考虑、行动并认真了解Ta。


想一想,15年前,我们并不熟悉智能手机,但今天我们却对其寸步难离。同样,30年后的我们,不知能否已经把介护当成生活中的必需品?


但我深信,我们终于迈进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再是以安全的名义限制老人们的选择,而是以用心过好“有价值的生活的名义”扩大老人的选择范围。

 

有选择的我们,能更有品质的老去,才是我们30年来,拼命努力后,一切冥冥注定的最好安排。

 

最后想和大家说2件事情,第一,介绍一个名字,“日医”,日本介护领域的领军企业,培养逾100万的介护服务人员,每月为15万老人提供服务。Ta在中国开始推广介护,是宣传“自立支援”的第一人。


点击视频,让我们看看日医的介护是怎么的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