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材详解⊙祛风湿药——藿香

 李静曦 2017-06-15

藿香
 【处方用名藿香、广藿香。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

【药性】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

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所致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呕恶泄泻。

    本品味辛气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而不燥热,为治疗湿浊中阻之要药,常与苍术、厚朴、半夏等同用,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换金正气散。若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偏于寒湿,可配半夏、丁香、白豆蔻等同用;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属脾胃偏虚者,则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妊娠呕吐,配砂仁、香附等同用,以顺气安胎。

2.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暑湿,症见寒热头痛,胸闷腹胀,呕吐泄泻,身倦苔腻。

    本品既可化湿和中,又可祛暑解表,治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证,常与紫苏、白芷、厚朴等同用,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如夏伤暑湿,头昏胸闷,恶心,口中黏腻,不欲饮食,可与佩兰相须为用;如治湿温初起,病在气分,湿重于热,症见头身困重,发热汗出不畅,胸闷纳呆,脘痞苔腻者,可与厚朴、茯苓等同用,方如《感证辑要》藿朴夏苓汤;若湿热并重,身热困倦,胸闷腹胀,溺赤便秘,苔黄腻者,可配黄芩、连翘、滑石、茵陈等以清热利湿,方如《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木品又可用治鼻渊,也取其宣化湿浊之力,常与猪胆汁同为丸服

    此外,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对离体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手、脚癣等病,可单味浸泡,或配伍黄精、皂矾等同用。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6?10g鲜品加倍;可泡荼饮;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搽;或煎水含漱,或浸泡用。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阴虚火旺者禁服。

验方举例

1.治霍乱吐泻(《百一选方》)

    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份,每服15g100ml煎至70ml温服,不拘时候

2.治气壅烦热或渴(《太平圣惠方》藿叶羹)

    500g(切,葱白一握(切)。上药以豉汁煮,调合作羹食之。

3.治脾胃虚有热,面赤,呕吐涎嗽,及转(筋)过度者(《小儿药证直诀》藿香散  

    门冬(去心,焙)、半夏曲、甘草(炙)各15g藿香叶30g上为末。每服1.53g,用水100ml,煎至70ml,食前温服。

4.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太平圣惠方》)

    香附、藿香、甘草各6g为末。每服6g,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

5.治疟(《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高良姜、藿香各15g。上为末。均分光4服,每服以水150ml煎至100ml,温服,未定再服。

6.治胆热移脑,复感风寒,致患鼻渊,鼻流黄色浊涕者(《医宗金鉴》奇授藿香丸)

    藿香连枝叶240g研细末,以雄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g食后用苍耳子汤送下,或以黄酒送下。

7.香口去臭(《摘玄方》

    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

临床报道

治慢性鼻窦炎

    用藿香叶5O00g,新鲜猪胆1500g加蜜,再加糖衣成丸。每次服10?15g每日2?3次,配合1%麻黄碱或20%鱼腥草液滴鼻,10日为1疗程。共治疗50例,经2?5个疗程治疗,痊愈15例(30%),好转30例(60%),无效5例(10%)。【陝西中医,1985,6(12):557】

实验研究  

1.化学成分

    藿香全草含挥发油0.2%?0.5%,其中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占8O%以上.并含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对甲氧基桂皮醛、石竹烯、β-榄香烯、γ-荜澄茄烯、二氢百菖考烯等。另含黄酮类化合物刺槐素、椴树素、蒙花苷、藿香苷、异藿香苷、藿香精等。

2.药理作用

    藿香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典荷抗病毒作用。藿香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浓度增高时有杀灭作用。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