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传统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4)独有的手法

 云水禅心688 2017-06-15

中华传统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4)独有的手法

中华传统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四)

七、对峙时运用的手法类型——“试探性攻击”和“抢外门”、“套步子”、“引手”、“接手”、“解手”

中华传统自卫防身武术习者在与敌人对峙时不是一拳、一腿的直接发动攻击,而是使用“试探性攻击”试探虚实,使用“套步子”、“抢外门”造成敌人的被动,使用“引手”使敌人上当受骗,敌人上当后再给予连贯的致命性打击。

中华传统武术对于敌人的攻击,尤其是敌人使用的“引手”攻击,不是轻易地应对,而是使用“接手”来对付。下面我将“试探性攻击”、“套步子”、“抢外门”、“踏洪门”、“引手”、“接手”、“解手”一一粗浅的介绍一下。

试探性攻击:同敌人对峙时,双方都做好了准备,思想都高度集中注视着对方,另外对对方功夫的深浅都心中无数,都不敢轻易发动攻击,又不可能大家都不攻击,这时往往使用“试探性攻击”来试探对方的功夫深浅。一般来说,各人功夫的深浅都可以通过身法、步伐的变化和反应以及身形的变化反应出来,探知后,能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试探性攻击”是在做好各种反击准备下进行的,意在引诱敌人首先动手进行反击。如敌人功夫较差,也可以伺机下手。“试探性攻击要做好各种准备,“试探”的同时也要寻机进行攻击,反正不能放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就会。

抢外门:古人把人附近周围的空间分成两个部分,把不变化身法、步伐能够直接攻击到的地方称为“内门”;把不变化身法、步伐不能直接攻击到的地方称为“外门”。

我们向敌人发动攻击时从敌人的“外门”攻击最为有利。因为敌人的“外门”是敌人不变化身法、步伐不能攻击到的地方,从“外门”攻击敌人,敌人不可能立即进行反击。他要反击必须首先变化身法或步伐,这就需要时间,所以从“外门”攻击敌人是安全有利的。

但是敌人在对峙时会不断变化身法、步伐来变换周围空间的位置,使你无法从他的“外门”发动攻击,所以从“外门”发动攻击必须要创造条件,另外还需要“快”,否则,创造好的条件瞬间就会消失,就无法攻击了。所以从“外门”发动攻击古人称为“抢外门”。中华传统自卫防身武术在向敌人发动攻击时多用“抢外门”。

踏洪门:前文所述,古人把不需要变化身法、步伐就能直接攻击到的附近空间位置称为“内门”,“内门”又称“洪门”,从“洪门”攻击敌人一般说是较为不利的。但并不是不能从“洪门”攻击的,只要使用的方法得当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从敌人“洪门”发动攻击,一定要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骤然发动攻击,古人将这种攻击称为“踏洪门”。“踏洪门”必须要“踏”、要踏出“锐不可当的气势”,要踏出“敌人无法抗拒的气势”,只有这样的攻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峙时一般多使用“抢外门”,在敌人出现漏洞处于短暂被动时一般才会采用“踏洪门”。“踏洪门”多为敌人蹩劲被动时才使用,敌人未处于被动,不能轻易使用。

中华传统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4)独有的手法

套步子:中华传统武术的步伐极为全面、丰富,每一种打击“组合”都要以特定的步伐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每一种打击又都要占据最佳位置(和敌人保持一定角度和距离的位置)打击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当敌人占据了最佳位置向我发动攻击时,我只需通过步伐改变自己的位置敌人的优势马上消失,如果我占据了攻击敌人的最佳位置,我就由劣势转为优势,这种用步子来创造优势或走出困境、创造机会的方法称为“套步子”。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中华传统武术利用步伐还可以“锁住”敌人的腿,迫使敌人无法逃脱,当敌人以步伐锁我腿防止我脱逃时,我以相应的步伐就可以使敌人的“锁腿”失效,这种使用步伐相互实施“锁”和“脱”的方法也称为“套步子”。

中华传统自卫防身武术的某些步伐之间有着很强的“相生相克”关系,对这种步子的“相生相克”关系要了解和掌握,才能掌握好“套步子”。

“套步子”往往和“抢外门”或“踏洪门”配合使用,利用“套步子”为“抢外门”或“踏洪门”创造条件,一旦得手,立即实施“抢外门”或“踏洪门”发动攻击,这是中华传统自卫防身武术的特征之一。

引手:“引手”是使对方上当受骗的特殊攻击手法,它又分为“连贯攻击型”、“回还攻击型”、“惊上取下攻击型”和“诱导型”四大类型。

中华传统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4)独有的手法

(吴老教学视频截图)

1、连贯攻击型:所谓“连贯攻击法”又称“连环攻击型”,它一般是在掩护近身后继之以势不可挡的连贯打击性的打击迫使敌人无法还手,它的组成多为掩护近身——连贯性打击——致命性打击来结束战斗。在整个“组合”中,所使用的连贯性打击都是致命性的,但在力度的掌握上要有所侧重,因为它不是作为结束战斗的打击使用,力度不能太大,它的目的是为后继的致命性打击创造好条件,保证后继的致命性打击能发挥出最大威力,结束战斗主要是依靠后继的致命性打击。

在整个连贯攻击组合中,各个基础手法之间分工明确,使用时各有侧重,组成一个连贯运用的整体。在打击的过程中不论每个基础打击的效果如何,都连贯进行下去。它要的是整体效果,而不是“组合”中某一打击的效果。

这一类型手法也较多,象各种类型“三连锤”、“连环锤”都是这个类型的“组合手法”。

2、回还攻击型:所谓“回还”是指打出去的拳收回后再打出去,“太公钓鱼”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回还”时,一般不用直来直往的运动,而是以整体的“滚动”来完成。整体的滚动带动手臂做往返运动,就像曲轴带动连杆往返运动一样。

“回还”时的打击有两种类型,一为由原臂打击称为“同侧回还手”;另一种以另一侧手臂打击者称为“异侧回还手”。

回还手一般多用在“试探性攻击”时遇到敌人使用“拦截”或“锁腕“时使用,用时,”异侧回还手”比较普遍,威力也较大。象“绝命肘”和这种“回还锤”都是这种类型的“组合手法”。

3、惊上取下攻击型:佯击敌人上部掩护近身,继之实击其下部的连贯打击称为“惊上取下”。如佯击敌人下部继之实击其上部的手法不叫“惊下取上”,仍然称为“惊上取下”,不过这一类组合手法极少,很少有人运用。

惊上取下“组合”极多,人们都极喜爱,象“接引暗渡”、“野马奔槽”、“猛虎蹶尾”、“金鸡啼鸣”、“燕子抄水”、“子母鸳鸯雷”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引手手法”。

4、诱导型引手:单从方法来说,中华传统武术的某些手法中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当然如果功夫悬殊太大,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就不复存在,这种“相生相克”关系是建立在功夫相同的基础上的),在对峙时故意对敌人使用某些“外行招式”,引导敌人使用某些常用的手法来对付我,使敌人中我的“圈套”称为“诱导”型引手。“诱导型引手”实际上是“下套子给敌人钻”,故又有人称其为“诱骗型引手”。

使用“诱导型引手”一定要具备丰富的中华传统自卫防身武术基本手法“相生相克”知识和某一方面高深的基本功,否则难以凑效。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康龙武林大会“专家支招”的专家、大师们所支的不少“高招”是当对方直拳打来时用手去抓对方手腕,殊不知用手去抓对方手腕的方法是传统自卫防身武术之“大忌”。

一者传统刁法有一“连手刁”是专门对付对方用手抓腕的。在对方抓腕时,使用“连手刁”就可以反过来刁住对方,如再以另一只手配合实施“合刁锁”就可以锁住敌人手腕,锁住敌人手腕后使用“捋法”或“采法”就能迫使敌人被动。

敌人被动后“黄莺捕雀”、“黄莺上架”、“樵夫背柴”、“钟馗伏魔”等拿法和“连环锤”、“回还锤”、 “倒撞金钟”等打法以及“催山折柱”、“金蝉捕蝇”、“子母鸳鸯雷”、“连环雷”等腿法甚而“倒牵神驴”、“玉兔崩鹰”等地躺击法都可以后继使用,效果都极佳。

再者以一只手去抓敌人手腕,不可能造成优势,敌人如使用“突脱”反而会伤及自己手腕、手指,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在攻击敌人时,有意造成敌人抓我手腕的有利条件而引诱敌人来抓我手腕,这种诱导敌人上当的方法常被人使用,都能取得极好的效果。

在使用“诱导型引手”时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我本打算引导敌人用手来抓我手腕的,但敌人却使用“合刁锁”并继之以“捋法”或“采法”使我瞬间即陷入被动,我必须首先使用“挤法”使其“捋法”或“采法”失效,进而迫使敌人被动,以后才能给予反击。所以我在使用此“引手”时必须做好以“挤法”对付敌人“合刁锁”继之以“捋法”的充分准备才能使用。

使用“诱导型引手”必须要“见多识广”,另外还要基本功扎实,否则难以凑效,还容易被动挨打。

中华传统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4)独有的手法

(吴老教学视频截图)

接手:“引手”虽然厉害,但只要方法正确是很容易对付的,传统武术把专门对付“引手”的方法称为“接手”,“接手”是古人专门为对付“引手”创造出来的“专用手法”。

接手有“引领型”、“截堵型”、“震截型”、“反引型”等数种类型,老朽将其一一介绍如下。

1、引领型接手:在敌人以“冲拳”掩护近身时,如果直接对抗他的冲拳,往往敌人是使用连贯打击型或回还打击型引手使自己陷入被动难以应付,根本无法对付他,此时可用“引领型接手”对付他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谓“引领型接手”的使用方法是以“后移盘”配合适当的身法避开敌人的打击的同时用恰当的“锁法”锁住敌人冲拳的手腕或手臂,继之以“捋法”或“采法”迫使其被动后给以致命性的打击。

使用“引领型接手”时,因“后移盘”和相应身法的配合和“捋法”或“采法”的应用,使得对方不但“连贯打击”和“回还打击”都无法凑效,而且还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所以敌人不论使用什么类型的“引手”都难以凑效,用此法都可以对付。

敌人攻击我头部或胸部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以“后移盘”或“含胸后移盘”避开敌人的打击的同时以“合刁锁”锁住敌人冲拳的手腕,继之实施“捋法”或“采法”迫使其被动以后使用“黄莺捕雀”、“黄莺上架”、“樵夫背柴”、“钟馗伏魔”等拿法和“连环锤”、“回还锤”、“催山折柱”、“金鸡啼鸣”、“倒撞金钟”、“螳螂捕蝉”等打法以及“倒牵神驴”、“玉兔崩鹰”等地躺击法都能凑效。此法关键的功夫是要练出很好的“后移盘”和相关身法配合既能避开敌人打击又能锁住敌人手腕的功夫。不练出此种功夫此法无法使用。

2、截堵型接手:当敌人以某一打击掩护近身时,以截法将其劲截断,继而实施堵法迫使敌人后继打击之劲无法发出,此类方法称为“截堵型接手”。

当敌人持短刀向我胸部或腹部刺来时,我在“含胸后移盘”或“收腹后移盘”的同时,对敌人持短刀的手腕使用“截法”将其劲截断,继之以“穿缠手”缠锁敌臂,在实施穿缠手的同时,对敌人持刀的手臂实施“堵法”迫使敌人的刀无法再向前刺,缠住敌臂后可以使用“大缠”将敌人拿住,也可以使用“靠心肘”打击敌人的“双阴穴”或用“拱膝”击裆将敌人击毙。

3 、震截型接手:当敌人以冲拳掩护近身时,使用“震截手”将敌人的打击劲截断震散,在敌人被动时反击敌人的方法称为“震截型接手,“横扫千军”、“震截回还锤”都是很好的范例。

4、反引型接手:所谓“反引法”是指敌人使用引手想要我上当,我假装上当引诱敌人使用后继手法对我攻击,我对他后继手法进行反击的方法称为“反引法”。反引法实为敌人使用引手时我假意上当,反过来引诱敌人上当(使用后继手法)的方法。

例如我知道敌人欢喜使用“含胸后移盘合刁锁”时,我故意以冲拳掩护近身在“冲拳”时出拳慢速给敌人使用“合刁锁”造成很好的机会,诱导敌人使用“含胸后移盘合刁锁”,当敌人上了当使用“含胸后移盘合刁锁”时,我故意被他锁住,并做好使用“挤法”的准备工作,在敌人使用“捋法”时,我立即以“随引术”解之,并继之以“挤法”将敌人的劲挤散,再继之以致命性的打击给敌人以重创。这是使用“反引型接手”的典型范例。

中华传统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4)独有的手法

(吴老教学视频截图——地躺技法主动下落瞬间)

解手:一个手法的解脱和对付的方法称为此手法的“解手”。我们知道传统自卫防身武术的手法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每一个手法都存在着“解手”,“解手”可以用来解脱敌人使用的手法,使敌人陷入困境,被动挨打。

所以习武者对“解手”应该了解,掌握的越多越好。了解得多,对敌人使用的手法才能知道解脱的破发,所谓见多识广,遇到敌人攻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对于“解手”光了解是不够的,了解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解手了解以后必须通过一定的“定型训练”达到“掌握”的目的。否则,只能纸上谈兵,是于己无益的。

“解手”必须以过硬的基本功为后盾,没有基本功为后盾只能是纸上谈兵,讲讲故事,或者打口水仗而已。

这里我例举一些经常使用的解手类型作大体上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1、对敌人的正面打击,最好的解脱方法是保持正面退让避开敌人的打击的同时实施“捋法”、“采法”、“截法”等将敌人的稳度破坏或将敌人的劲打散,迫使敌人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后再继之以致命性打击是对敌人正面型打击最好的“解手”。这一类型的“解手”必须练出“后移盘”的功夫才能顺利实施。

当敌人以冲拳打击我胸部掩护近身时时,最好使用“含胸后移盘”避开敌人打击。在使用“含胸后移盘”时,敌人以冲拳打击我胸部掩护近身冲拳手腕正置于我胸前不远处,非常有利于我“合刁锁”的实施,这时我使用“合刁锁”极易凑效。我使用“合刁锁”并继之以“捋法”或“采法”即能使敌人稳度受到破坏而进入困境,在使用诸多击法均能凑效。

当敌人以冲拳打击我胸部掩护近身时,我以“含胸后移盘”避开敌人打击的同时以“震截手”震截敌人冲拳的前臂把敌人的劲震散,迫使敌人后继的连贯性打击无法实施,我实施连贯性打击极易凑效,“震截连环锤”、“震截三连锤”等组合都是这种类型的解手组合。

当敌人以冲拳打击我头部掩护近身时,我以“移盘侧身闪”避开敌人打击的同时使用“震截手”打散敌人的劲,趁敌人调整之时立即给以致命性打击,均能取得极好的效果。“横扫千军”就是这类解手组合手法。

上述“解手组合手法”均要求有很好“后移盘”的功夫配合才能凑效。

还有一种情况,当敌人以冲拳打击我胸部掩护近身时我以“后移盘返移震截旋穿手”将敌人的冲拳截断、劲打散把敌人后继手法的劲堵住,使其无法实施陷入被动挨打困境,此时我发动连贯性打击极易凑效。

所谓“后移盘返移”是指“后移盘”后立即继之以“前移盘”的方法的习惯称法,“后移盘”的目的是避开敌人的打击在“后移盘”避开敌人打击的同时使用震截手将敌人的劲截断震散并继之以“旋穿手”穿缠敌人手臂,在使用穿缠手同时,顺便使用堵法使敌人后继手法无法实施,在使用“堵法”和“穿缠手”时应该正好是使用“后移盘返移”的“前移盘”之时,这样“前移盘”提供了“堵法”的堵劲,无需另外施劲。这种解手组合手法因为穿缠手锁住敌人难以后退脱逃,我使用三连锤作为后继打击手法极易凑效。

这一类解手组合手法必须练出“后移盘返移”和“穿缠手”基本功,否则难以凑效。

以上是两大类型解手组合手法的介绍,在诸多“制法”中,多数存在相生相克关系也就是存在着互为解脱的关系。

例如,“捋法”和“挤法”可以互为“解手”,关键是谁的“劲”走的快谁就是“解手”;谁的“劲”走得慢,谁就被动挨打。

一般情况下,直劲怕横向(和劲垂直的劲)的劲,打击的劲和震劲以及震截的劲都可以使用“卸法”使其失效或降低效果,所以“卸法”在自卫防身的搏杀中应用的机会较多,也为很多传统自卫防身武术习者所喜爱。

在敌人使用擒拿术时,一般使用“脱法”使其“锁法失效,均能破解敌人的拿法。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一些特殊的方法也能使敌人的某些拿法失去作用,例如敌人使用“金丝缠腕“时,只需将被缠的手腕部手背向上提起,敌人就无法使用”金丝缠腕”了,如他变劲,必须时间,我就争取到了回旋的时间进行反击。因为“金丝缠腕”使用时危险性极大,我已从学习的组合中将其除去,代之以“仙童搭轿”,使用“仙童搭轿”时敌人极难破解。

一般情况下,使用“腕部拿法”和“肘部拿法”较多,对敌人的威胁也较大,所以传统自卫防身武术习者要求非“冲拳”之终点时,肘部都不得处于挺直状态,就是处处处于防止敌人使用“压肘”或“剪肘”,因为肘部处于挺直状态是十分危险的,敌人如果使用“剪肘”往往来不及反应肘部就受到伤害了。

中华传统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4)独有的手法

(吴老教学视频截图——在介绍拿法与反拿法)

肘部和腕部受到“压肘”、“旋肘”或“卷腕”“拧腕”伤害时,一般不能硬性对抗,因为敌人使用肘部或腕部拿法时都会在“势”和“劲力”上造成优势在使用,如进行象牛打架似地对抗必定使肘部或手腕受到伤害,这时只能使用“随引术”延长回旋余地,并迫使敌人的劲随我意愿改变,为我所用。

传统自卫防身武术中有很多特殊的训练功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创建的,如“狮舞八法”就是此类功法的训练手段。这一类功法和训练手段都是“反拿法”必备的基本功,“反拿法”作为“擒拿术”的破解和对付的特殊手法是要有很多基本功配合才能凑效,因为较为复杂,这里只能提一下,请参阅老朽整理的“擒拿术”中的“反拿法”,这里不再赘述。

总的来说,“解手”极为丰富、全面、复杂,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家都在极尽全力创造新的、威力巨大的手法,另外有些人又在研究对付这些新创的手法,新创“手法”和新创“解手”这一对矛盾一直都在不断发展着,出现了不少奇特的“组合手法”是人们很难想象得出来的。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古人多把拱膝击裆作为威力巨大的致命性打击使用,后来出现了专门对付拱膝的“组合手法‘——“狮子摆头”。“狮子摆头”的压法是当敌人使用“拱膝击裆”时,以“闪裆”避开敌人的“拱膝”,并以“扣膝”将敌人记过来的膝向内拨,继之以“摆膝”打击敌人裆部,这组“组合”使用时如同“狮子摆头”,故与此得名。

后来“狮子摆头”太厉害了,时间长了以后又出现了专门用“拱膝”引诱敌人使用“狮子摆头”的接手“组合手法”——“托云折柱”。

所谓“托云折柱”的使用方法是使用“闪裆”使裆部避开敌人“摆膝”打击的同时用于“拱膝”的腿在身前以“登上托云步”落步,另一腿的膝部形式将敌人“摆膝”出击的腿从下向上托起,并继之对敌人站立的腿部胫骨使用“外踩”,将其站立腿的胫骨踩断。这一组合称为“托云折柱”,对付“狮子摆头”极为有效。

是不是不用“托云折柱”就不能对付“狮子摆头”呢?不是的,只要裆部以“闪裆”避开“狮子摆头”摆膝的打击,同时进行反击,都可以对付“狮子摆头”,最主要的是要有过得硬“闪裆”的基本功和在“闪裆”时能够出击的功夫。老师说过,“对付敌人主要的是靠功夫而不是靠方法,方法再好没有基本功的基础也没有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练出高深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练习“解手时重点练习“移盘”和各种“身法”,因为各种“身法”和“移盘”练出来后,就能在各种情况下要害都能避开敌人打击,而不是和敌人牛打架闪裆似的硬拼。

再者就是练好各种“制法”,掌握好各种“制法”解脱敌人的攻击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了。例如敌人使用拿法时,只要使用“捋法”或“采法”就能迫使其拿法无法使用而陷入被动。以后我就是按照老师这一教导练的,不是以学习方法为主,而是重点练出基本功,这样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中华传统武术对峙时都不是轻易出手的,都是使用“试探性攻击”探明虚实,以“套步子”、“抢外门”为自己创造优势,使用“引手”使敌人上当受骗、迫使敌人被动挨打。

在受到攻击时,都是使用“接手”破坏敌人的优势,迫使敌人被动,创造自己的优势。在敌人被动后,再给予敌人致命性打击,直至消灭敌人。

中华传统自卫防身武术的较量不仅是功夫的较量,而主要是智慧的较量,中华传统自卫防身武术的功夫中处处都能凸显出智慧的身影,都是中国老祖先们智慧的结晶。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白马杂谈。

下期预告:

中国武术应该是个什么样子(5)——组合攻击与反击

相关文章、视频陆续发布。

吴老武术遗说,请继续关注白马杂谈,白马杂谈陆续独家披露。

欢迎大家转发,让更多的国人知道,中华武术应该是什么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