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岳鄂王庙楹联

 率我真 2017-06-17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精英仅留半壁

两字君恩,四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鄂王庙楹联。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

抗金名将——,字晋卿,和岳飞是同时代人,生于1093年,卒于1139年。宋时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宁静)人,后迁居水洛(今甘肃庄浪)。吴少时沉毅,知兵且善于骑射。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隶属于泾原军(方镇名,治所在今甘肃省平凉)。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武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在军中初露锋芒。1128年(建炎二年)时,金兵进犯陕西,直趋泾原。吴受陕西制置使曲端之命,率军迎击,至青溪岭,一鼓击退金兵,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在1129年,吴升迁为忠州刺史。不久,宣抚处置使张浚督巡川陕,闻吴兄弟颇具才勇,十分器重,遂任命为统制。1130年秋天,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张浚为牵制金军,以减轻东南的压力,遂集合刘锡、孙、刘、赵哲、吴等五路大军于陕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吴入谏说:兵以利动,此间一带平原,敌人多为骑兵,容易为其所乘,恐有害无利,应先据高阜,凭险为营,方保万全。而诸将多视为迂论,皆说:我众彼寡,又有苇泽相阻,纵有敌骑前来,也无从驰骋,何必转陟高阜呢!刘锡因众议不同,尚在迟缓之时,金兵猝然大至,皆担柴兜土,填投泽中,霎时间泥淖俱满,与平地相似。于是,金骑纵辔而过,进逼宋军各营。兀术也率众赶到,与金将娄恃分左右翼,列阵挑战。吴、刘在左翼与兀术军大战,吴、刘身先士卒,奋勇驰杀,金军渐渐后退。但由于右翼的赵哲临阵溃逃,使金军左右夹攻吴、刘,吴、刘遂败。富平战役之后,吴受命为陕西都统制,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翌年,金兵分两路大举进犯,有人劝吴退入汉中,以避其锋。吴力主抵抗,慨然说: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此地就是保蜀。当即号召将士,准备迎敌。这时,金将乌鲁折后已先期进至北山,吴得用有利地形,分军为前后两队,先率一队与金兵鏖战,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吴将待命休息的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奋力冲杀,金军不支,死伤甚众,败走数十里。此时,金将没立方至,吴复回师反击,没立立脚未稳即遭惨败。金帅兀术闻败,十分震怒,亲率10万金兵进抵宝鸡一线,与吴相拒。吴恐部下惊骇,遂召集将士,勉以忠义。其弟吴说:今日是我兄弟报国之日,万一兵败,宁我兄弟先死,决不使将士先亡。众皆感泣,愿效死力。10月,金军发动攻击,吴一面命诸将挑选强卒劲驽,轮番猛射,又分遣别将,绕道敌后断敌粮道。吴估计,金兵粮尽必退,乃派其弟率弓驽手3千人设伏于和尚原,不数日,果如吴所料,结果吴军大获全胜,兀术身中流矢,遂仓惶败走。1132年(绍兴二年)时,吴兼宣抚处置司都统制。1133年春,破金州,复又乘胜进逼关中。嗣后,吴与刘子羽屡用游骑袭扰金军,加之金军元离后方,饷运不济,只好还军。吴因其功,进检校少保。1134年(绍兴四年),金帅兀术率领10万人马,分三路进犯,攻破和尚原,转趋仙入关。吴兄弟率军据险死守,金军始终不能破入。翌日,吴乘金军疲惫,率诸将反击,猝然杀入金营,金阵大乱,开始溃退。吴又乘胜督军奋击,同时暗遣王浚断敌归路,遂大败金军,金兵不敢再犯。吴氏兄弟因屡败金军,声威大震,名扬陇蜀,朝廷下诏拜授吴为检校少师,任命为川陕宣抚使。吴与敌对垒数年,为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开发水利,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因此,他深得陇蜀人民的敬佩拥戴。1139年(绍兴九年),皇帝以吴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不久病重,卒于仙入关,年仅47岁。

11001166)南宋抗金名将。字唐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绍兴初与兄吴守和尚原、仙人关,击败金兵。金完颜亮部南侵,他领兵督战,收复秦、凤等路所辖十六州军,守蜀有功,官进太傅,封新安郡王

建炎三年(1129年),吴与兄长吴同时被陕西宣抚处置使张浚所赏识。此后兄弟二人并肩作战,同受升赏。兄吴去世以后,吴接替哥哥的使命,成为陕西抗金的主力部队,被升任龙神4厢都指挥使。绍兴十六(1140年),正当宋高宗和奸相秦桧庆祝“和议”成功的时候,金人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在主帅金兀术的指挥下,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金兵很快占领河南、陕西的许多州县。接着,金将撒离喝率领西部金兵,强渡黄河,攻占长安,直趋凤翔。这时,只有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的胡世将和吴驻防在河池,情况十分危急。胡世将紧急召集各路将领商议防御办法。参谋官孙渥提出河池不可守,宜退保仙人原的意见。吴认为孙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愤怒的说:“儒语沮军,可斩也。”并自愿“请以百口保破敌。”在吴的指挥下,首战大获全胜,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阻止了敌人的西进,挽救了全陕的危局。朝廷升吴为镇西军节度使、并授予侍卫步军都虞侯。吴在对金军的作战实践中,也总结创新了一种新战法,名叫“垒阵”,专门打击敌人的骑兵冲锋队,行之有效,屡挫金军,在西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金将胡盏和习不祝两军联合在一起,以5万之众屯驻在刘家圈,对全陕的战局有极大的威胁。吴请战,要求把这支敌军赶走。胡世将问他用什么打法破敌,吴说用“垒阵法”。所谓垒阵法,即以长枪兵排坐在前面,不准站立,最强的弓箭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神箭手。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箭手先射;距70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临阵时,长枪刺敌战马和骑手。同时,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等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和约。此后,虽然宋金处于和议之中,但吴治军经武如同战时,一刻也不放松警惕。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调集60万大军,亲自率领倾巢南下,妄图一举灭宋。仅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南宋朝野大为震惊。是年,吴62岁高龄,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兵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任命吴担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南招讨使。吴指挥西线宋军,接连收复秦、洮、陇、商等州,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缓解了东南战场的压力。

乾道元年(1164年),吴被召回京城,受到宋高宗、宋孝宗厚礼款待,又封为太傅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镇兴元府。他来到汉中以后,修复古堰,灌田数千顷,使当地百姓爱益非浅。乾道三年(1166年),吴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追封信王。

韩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将,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一说是绥德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崇宁四年(1105),西夏扰边,世忠所在部队抵银州(在今陕西米脂西北马湖峪)御边抵敌,韩世忠斩将夺关,夏军大败,经略上报其功,为童贯所疑,“止补一资”。后又立战功,方补进义副尉。继以功转进武副尉。宣和二年(1120),江南发生方腊起义,韩世忠以偏将随王渊出兵镇压,以伏兵击败起义军,王渊赞他:“真万人敌也。”他又乘势追击方腊至睦州清溪桐,俘获方腊,以功转承节郎。三年(1121),随刘延庆出兵燕山(今北京市郊)收复被金所掠失地。宋军被金兵一击即溃,唯世忠率五十余骑抵滹沱河,出敌不意,击败金兵。又随军击山东、河北小股地方武装起义,以功转武节郎。

宋钦宗即帝位(1126),升武节大夫,以平息山东淄、青乱兵,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奉诏入朝,授正任单州团练使,率部屯滹沱河。真定(今河北正定县)被金兵所占。世忠率部赶往赵郡援守将王渊。金兵到来,攻势凶猛,粮尽援绝,部下劝世忠突围而走,他不许。夜半下大雪,他命敢死士卒300人突袭敌营,致敌军自乱,互相攻杀,金兵主将竟被刺死,金兵尽退,以功迁嘉州防御使。康王赵构在济州(在今山东巨野县南),金兵大至,约数万人马。时世忠部下仅千人,他单人独骑,突人敌营,斩其酋长,金兵大溃。

康王即皇帝位(1127),授世忠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韩世宗奏请迁都长安(今西安市),朝臣议论不从。御营建,以世忠任御营左军统制。建炎二年(1128)升为定国军承宣使,随高宗至扬州。金兵攻河南,翟进会合世忠夜袭悟室营,为敌所败,转汴州,与翟进有了矛盾。帝召世忠还,授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军于淮阳(今江苏清江市西古泗水西岸),被金将粘罕败于沭阳(今江苏沭阳县)。三年,高宗移跸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世忠从海道赶往行在。平苗傅、刘正彦叛乱,高宗手书“忠勇”二字赐,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金兀术将大举南犯,高宗召诸将议移跸于何地?张俊等劝高宗自鄂、岳往长沙,世忠反对说:“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帝即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今江苏镇江市)。兀术分兵渡长江,宋军各路守将皆败,世忠亦退保江阴。兀术破临安(今杭州市),帝赴浙东,世忠至行在见帝,奏请于长江上伏兵截击北归的金兵,帝准奏。遂引兵至镇江,屯兵焦山寺,与金兵大战黄天荡48天,梁红玉击鼓阻金兵,使兀术军无法夺路北归。兀术向世忠求请,世忠说:“还我两宫,复我疆士,则以相全。”兀术无语。后兀术凿渠30里出江口,以小舟纵火而遁,宋军因无风,帆弱而船舰不能行,使金兵北逃过江。此次战役,世忠以8000兵大战10万金兵,著名于史册。高宗拜世宗检校少师,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宋、金停战期间,韩世忠先后平定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小股武装,被授太尉,赐带、笏,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

绍兴三年(1133)三月,进开府仪同三司,充淮南东、西路宣抚使,驻泗州(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淮水西岸)。次年,以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镇江。是年金兵与伪齐刘豫南侵,世忠遣将于大仪(今江苏仪征县)、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县)、高邮(今江苏高邮县)大败金兵。捷报入朝.帝赞世忠忠勇、臣沈与求说:“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于是朝廷擢升了世忠的部将董、解元等。

绍兴五年(l135),韩世忠晋为少保。六年,授武宁、安北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驻楚州(今江苏淮安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授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金废伪齐刘豫,世忠请出师北伐,丞相却主张和议,世忠几次上疏,力主举兵决战,终不为帝所纳。九年,授少师。十年,金军弃盟约南犯,世忠在淮阳大败金兵,晋级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十一年,复与金兵战于淮河岸。世忠驻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金人不敢犯。秦桧收大将兵权,将世忠拜枢密使。宋金和议,韩世忠抗疏言秦桧误国,连疏乞解枢密职,又上表乞骸,于是被罢为礼泉观使、奉朝请,封福国公。自此,这位抗敌多年的名将杜门谢客,不言朝事。

十二年(1142),改为潭国公。十三年,封咸安郡王。十七年,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八月(l151)卒,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追封蕲王。

韩世忠生性直爽,忠于朝廷和国事。岳飞陷冤狱,满朝文武官员无一人敢言,唯世忠仗义执言,为秦桧所恨于心。以反对和议,触怒于秦桧。他持军严整,能与士卒同甘苦,知人善任。部下将校多成长为勇将。解兵罢政后归家十余年,泊然自若。晚年喜释、老之学,自号“清凉居士”。

韩世忠在抗击西夏和金过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除平定方腊外,还为宋庭平定了建安范汝、广西曹成、淮南李横、淮阳刘豫等反叛,为偏安一隅、摇摇欲坠的南宋支撑了几十年。这些赫赫战功,使得他从一名士兵,一步步地被提拔为副尉、承节郎、军统制、团练使、节度使,并历任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等要职,进太保,封英国公、潭国公。建炎十三年,封咸安郡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却触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于韩世忠反对议和,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为投降派所不容。岳飞蒙冤,举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却敢于当面质问秦桧。当秦桧以“莫须有”三字回答时,他气愤地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担心,劝他不要与秦桧作对,他回答说:“畏祸苟同,他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后来,他终于被解除了兵权。自此他社门谢客,居家阅书读经,绝日不言兵。他经常骑着毛驴,携小童一二,带着酒壶,闷游于西湖之上。他一生清廉,仗义疏财,历年所得赏赐都分给了部下,田产都分给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军威严,能与士卒同甘苦。解职后居家十余年,澹然自若。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这位一代名将忧郁而死,时年六十八岁,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溢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岳飞(11031142)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字鹏举。生于1103324(农历215日),湖北西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出身农家,曾当佃客。宣和四年(1122),投军,参加征辽之役。靖康元年(1126),金军南侵,攻破东京开封府(今属河南),康王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建置兵马大元帅府,岳飞志愿从军抗金。

建炎元年(1127),北宋亡,宋高宗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岳飞上书言事,力请高宗返回开封,恢复失地,被宋廷削夺军职。后随张所、王彦、宗泽等抗击金军,屡立战功。

建炎(1129)三年冬,金完颜宗弼率军渡江,企图一举灭宋。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当各军溃败之际,整饬所部,招集散兵游勇,转战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等地。建炎四年,又率军屯驻宜兴县。金军自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沿运河北撤,岳飞率军袭击常州,克复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金军退至江北。宋廷委派岳飞任通、泰镇抚使,驻军于江北泰州(今属江苏),进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今江苏高邮)等地与金兵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退军江南。

绍兴元年(1131),岳飞隶属张俊,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绍兴二年,又出兵荆湖南路和广南东、西路,击破盗匪曹成军。绍兴三年,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和虔州(今江西赣州)的农民起义军。绍兴四年,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统兵北上,破金与伪齐联军,克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襄阳府(今属湖北)、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阳军(今河南信阳),自承宣使晋升节度使。当年冬,出兵救援庐州(今安徽合肥),击败金、伪齐军。绍兴五年,晋升两镇节度使,采用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镇压为辅的策略,瓦解了洞庭湖一带的杨么起义军(见钟相、杨么起义),自制置使升招讨使。绍兴六年,又迁宣抚副使,再次出师北上,攻占镇汝军、虢州(今河南卢氏)、商州(今陕西商县)、西京河南府的伊阳(今河南嵩县)、长水(今河南洛宁西南)等地。当年冬,又击破金军与伪齐军的进犯,兵临蔡州(今河南汝南)。绍兴七年,升任宣抚使,计划并统刘光世等军,大举北伐,并提议丧失生育能力的宋高宗建储,遭高宗、秦桧等人猜忌,宋廷取消北伐计划。绍兴八、九年,岳飞反对高宗、宰相秦桧等人降金乞和,重申收地两河、唾手燕云的壮志。

绍兴十年,金军毁约南侵,宋廷被迫命令各军抵抗。岳飞早已制定了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此时便挥师大举北上,分兵攻占北至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处的广大地域,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组织游击军,袭扰金军后方。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亲率大军反攻。岳家军先后在郾城、颍昌(今河南许昌)等地,以少击众,大败金军主力(见郾城之战)。宋廷反而迫使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出兵增援淮西,旋被招回临安。罢宣抚使,改任枢密副使,解除兵柄。岳飞仍反对和议,力图保全韩世忠及其旧部,遭秦桧党羽弹劾,罢官赋闲。十月,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设置冤狱,诬陷岳飞。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127),被害于大理寺狱,年仅39岁。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宋孝宗赵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淳熙五年(1178),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改谥忠武。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最杰出的将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提出和贯彻了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和正规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连金军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善诗词书法,留下了《满江红·怒发冲冠》等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和《前出师表》、《还我河山》等名帖。岳飞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的千古佳话,将代代传颂。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