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昆剧院六十岁生日

 五半人 2017-06-17
李婷

  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昆曲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位于苏州桃花坞的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16年,苏昆度过了自己的六十岁生日。

  今天走进园林风格的苏昆新剧院,不时听到悠悠笛声和婉转唱腔,厅堂中的古戏台、现代剧院中的新舞台,是人们观赏昆曲演出的好去处。华灯初上的剧院演出时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三口之家走进剧院,在优美的唱词与动听的乐曲声中,追寻永不被时光磨灭的真性情。
  昆曲的源头,始自元末明初昆山千灯人顾坚“擅发南曲之奥”推动昆山腔流播,明代嘉靖年间,以太仓魏良辅为首的曲家群落对南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以“苏州-中州音”(即苏州官话)为选定的舞台语音,引进了北曲和先进的北曲乐理以及传统的声韵学说,改良了昆山腔,因其婉转流丽,又被称为“水磨腔”——在苏昆中国昆曲剧院的大厅中,曲圣魏良辅的塑像,是今天的昆曲人深厚的一份致敬。
  明代嘉靖末至隆庆初,昆山剧作家梁辰鱼依照昆曲音律填写了《浣纱记》传奇,把限于清唱的昆曲运用于舞台表演艺术。《浣纱记》的成功,标志了一个新的剧种——昆剧的诞生。随着职业戏班的流动,昆剧沿着运河北上南下,沿着长江西进东扩,很快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昆曲剧本文字高雅,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诗、词、赋、赞的优秀传统,又直接继承了宋元南戏和元代杂剧的戏曲舞台样式,同时创新了自身的艺术风格,完成了昆剧文学、音乐、表演和舞台美术等各个领域的程式积累,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基础,成为明代以后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也因此,由昆剧奠基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德国布莱希特体系,同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
  清代乾隆以后国力趋弱,昆曲也逐渐走向衰落,只在民间曲社中一息尚存。1921年,在昆曲的发源地苏州,一个几乎是最后为昆曲保留下火种的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建于桃花坞中五亩园,传字辈艺人也成为昆曲近百年来重绽芬芳的开创者。
  1951年,上海民锋苏剧团成立,1953年落户苏州,1956年10月正式定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2001年11月更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在昆曲传字辈老先生的传承下,在钱缨、顾笃璜等多位文化界老领导的关心和培育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先后培养了以张继青、柳继雁、尹继梅、凌继琴为代表的“继”字辈,以赵文林、尹建民为代表的“承”字辈,以王芳、陶红珍、吕福海、杨晓勇、邹建梁为代 表 的“弘”字辈,以俞玖林、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中日版《牡丹
  亭》、《满床笏》、《白兔记》、《玉簪记》、《西施》、《烂柯山》、王石版《牡丹亭》、《红娘》、《白蛇传》、《潘金莲》、《白罗衫》、《南西厢》十四个经典品牌剧目,其中多个剧目被列入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重点扶持的优秀剧目。青春版《牡丹亭》入选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
  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获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节特别 荣誉奖、文华沈 优秀丰 剧 目英、周 奖、第五雪峰为 届江苏省代 表 的 戏剧节优秀“扬”字辈四代 剧目一等奖。《长实景版《牡丹亭》摄影赵建安演员,如今以徐栋 生殿》入选05-06年度寅、刘煜、徐超、殷立人 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为代表的第五代“振”字辈演 程。《西施》荣获第三届中国昆剧员正在茁壮成长。目前苏昆共有十四位国 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中国第八届艺术节文华家一级演(奏)员,王芳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奖、江苏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二度梅”殊荣,优秀青年演员俞玖林、沈丰 程”荣誉奖、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英、周雪峰获得“梅花奖”,王芳、陶红珍、吕福 程”入选作品奖。《满床笏》、《玉簪记》获第五海、杨晓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促 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白罗衫》入进昆曲艺术奖,周友良屡获国家级和省级多 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创作剧目。项音乐创作奖。在剧目方面,已成功打造了
  在剧目传承的同时,苏昆还常年聘请张继青、汪世瑜、蔡正仁为艺术指导,又聘请柳继雁、华文漪、岳美缇、张静娴、张洵澎、胡锦芳、石小梅、梁谷音、刘异龙、侯少奎、黄小午、王维艰等多位艺术家及苏昆老师一起开展传承工程,已传承昆曲经典折子戏150余折。
  2004年,昆曲义工白先勇邀约了一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与苏昆倾力合作青春版《牡丹亭》,至2017年4月30日,该剧已演出了292场,创下了一个骄人的纪录。昆曲艺术的重要影响,虽然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定,但是其深入人心的魅力需要一些具体而微的呈现与打动。2006年9月15日起,苏昆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来校区登台,进行美国首演。白先勇记录下了中国昆曲打进美国主流的经历:“观众多为高文化水平的精英分子。他们能一连看三天九个小时,而且看得津津有味,表示他们完全能接受这项有六百年历史的中国表演艺术。我私下跟一些美国观众谈论,他们除了赞叹昆曲艺术之美以外,对昆曲的技术层面,如昆曲的四功五法、水袖动作、音乐唱腔都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从戏剧、音乐文学的专业角度,提出许多颇有深度的看法及批评。很多专家欣赏我们抽象极简的舞台设计、书法古画背景以及淡雅的服饰。当然最后都为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至情所深深感动。”
  六百年昆曲与已过花甲的剧院,还要续写情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