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359:谈一点国事

 海纳川379 2017-06-17

   

作为一个草根小人物,我一直保持小人物的自觉性。尽管卖弄文字,但我一直遵循两个原则。不用那种夸张的言辞不眼球,也不去自以为是的指点江山。我写的东西,基本都是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分析。

这次“谈一点国事”,并非要指点江山,而是这个事情太重要了,说一说个人看法。昨晚在新闻中看到“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今年迎来大考”,今年是农村三块地改革攻坚之年。

2015年初,根据中央要求和全国人大授权,国土部在全国选取33个县()进行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等三项改革试点。俗称农村“三块地”改革。

20169月,中央决定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三项试点,把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扩大到现有33个试点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仍维持在原15个试点地区。此项改革力图就农村土地问题长期存在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索突破和研究总结,如缩小征地范围、统筹入市和征地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用途、规范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范围等问题。

按照时间安排,33个试点地区的农村“三块地”改革将在2017年完成,因此,今年是改革的攻坚决战年。

话句话说,农村土地改革启动了。

一旦试点成功,接下来就要大规模推行,土地将流转起来。

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人,没有比土地更重要的资源了。历史周期运转,还是现实利益纠葛,本质上还是围绕土地做文章。所以涉及到土地的改革,必然是最重要的改革。在中国,土地改革又有更多内涵。

近代中国极弱,共和国取代民国,共产党赶走国民党军,政治军事之外,本质上是推动土地改革,把原本集中在少数地主乡绅手中的土地分给多少多数派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鉴于那个时代一穷二白,资源基本上只有土地,所以土地改革相当于把天下财富以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重新分配,所以赢得民心。

改革开放走到最后一步,还是土地改革。

客观说,农村土地是不是需要改革?个人认为需要。因为据我去过的地方、看到的现象,很多农田利用率不高,甚至有荒芜的现象,让人心痛。任何时候,土地资源的浪费都是一种犯罪。因为农民基本上进城打工,种田所得不多。所以通过改革的方式,把土地有效利用起来绝对是一件好事。然而古往今来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任何改革出发点都是好的,而并不是任何改革都能成功。远的不说,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见过之后的人民公社,最后演变成失败的大锅饭,最后不得不实行土地承包。

我个人理解,如果农村土地流转,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将大幅增加,而且很有可能借此摆脱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进而打破房价猛涨猛增的怪圈。

较为容易实现的好处,土地有效利用。

潜在战略价值,如果土地流传成功,相当于给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注入一股强大的新动力,再用大约十到二十年时间,助国家一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这些都是好的一面,而且很诱人。

既然土地改革涉及到大多数农民,就不能不考虑风险。

风险之一,对于大多数没有话语权的农民,土地是最后的生存依赖,如果在流转中失去土地,如何保证其生存权。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城市农民工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若干年之后,城市化结束,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空间更小。他们怎么办?

风险之二,轮转起来的土地能否保住“耕地红线”。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土地轮转起来的目的要增加经济价值。农产品是民生的基础,大规模涨价不现实。如果增值,只能从工商业角度考虑,就会缩减耕地面积。尽管现在退市场化,但保住耕地,保住基本口粮自给无论何时都是安身立命之本。

风险之三,流转起来的土地,会不会被各方利益共同作用下,被炒作成商品或金融产品,如同炒房一样。

个人认为,这任何一层风险,都可能改变国运走势。如规避了这些风险,改革者将名留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