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汤类方及其应用》之“小温经汤”

 智慧有缘善养馆 2017-06-18

小温经汤

药物组成:桂枝1.5克 白芷2克 白术2.5克 川芎3.5克 酒归5克 熟地5克 枳壳3.5克 酒芍5克 川羌2克 柴胡2克 砂仁2克 黄芩3.5克 香附5克 甘草1克 酒炒小茴2克 生姜3片。

水煎服。血气刺痛心腹难忍加元胡2.5克。

渊源、功效及临床应用:方出诸《寿世保元》,主治室女经脉初动,失于调理,心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遍痛之证。“此感寒血气不顺”而致。故主以温经通脉,桂枝任为主药;辅以四物汤理血调冲任;佐以小柴胡汤、四逆散,阴阳二枢并调,俾枢机得利,气机以畅;伍枳术汤配砂仁,则“心腹胀满”可除;川羌、白芷、香附、小茴佐桂枝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本方寓桂枝汤、四物汤、小柴胡汤、四逆散、枳术丸诸方之功效。

医案举例:

痛经案:

张××,女,18岁,1981年2月9日。

月经2年前初潮,初潮时即经来腰腹痛重,但可忍受,后因经期受寒而使痛经加重,每于经期1~2天内,疼痛难忍,叫哭滚跌,甚至厥逆,不省人事,曾服过中药及“鹿胎膏、益母草膏”不效。查面色苍白,形体一般,脉沉细,舌淡苔白,舌边有瘀斑。

证属寒凝血滞,胞脉涩滞,气机不畅而致痛经。治当调达气机,温经散寒,濡养冲任,活血通经。予小温经汤化裁。

处方:桂枝10克 白芷10克 白术10克 川芎10克 酒芍10克 熟地12克 枳壳10克 酒归12克 川羌10克 柴胡10克 砂仁10克 黄芩3克 香附12克 炒小茴香12克 生姜3片 元胡10克。水煎服,每于经前2天始服用5剂,连服3次,为一疗程。

服用一疗程而愈。

作者简介:

柳少逸,山东栖霞人,莱阳复健医院院长顾问,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校长,中共党员。曾先后在栖霞县人民医院、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87年创办中医教育,他在搞好中医教学的同时,深入地探讨中医学文化和科学的内涵,提出中医学的新理论--中国象数医学,并建立了以'医道----医术----医学'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形成天人相应的系统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辨证观的柳氏中医学术思想。同时,在太极思维辨证的基础上,运用医学系统方法,并通过大量的医学实践而建立了病机四论体系: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疾病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

柳校长熟谙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精研药物外治法,熔内治、外治法于一炉,并以此开展了中医复健技术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工作,率先在国内开展“复健医学”的研究。自1988年起,受山东中医药学会并以此开展了中医复健技术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工作,率先在国内开展“复健医学”的研究。

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心脑病、肿瘤、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结石、妇科囊肿及肌瘤、脑外伤后遗症、风湿类风湿、周围血管病、神志病、老年退行性疾病、小儿舞蹈病及小儿脑积水等疑难顽症;又熟谙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精研药物外治法,熔内治外治于一炉。目前,已经出版医学著作二十余部:《人癌之战与三十六计》、《少阳之宗》、《中国象数医学研究荟萃》、《伤寒方证便览》、《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杏苑耕耘录》、《柳少逸医案》、《伤寒·方证便览》、《柴胡汤·类方及其应用》、《中国象数医学概论》等等。七十余篇学术论文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并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学术论文奖。作为医学和教育的双栖人才,业绩曾被《科技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以及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多次报道。电视专题片《中医柳少逸》,为1994年烟台电视台赴美国举办“中国电视周”的专题之一。作为医疗和教育系统的名人,已被收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当代名人大典》等典籍,近期又被入选全国《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作为国家及省学科带头人,自1988年起,受山东中医药学会的委托,先后主持召开了10次专题学术会议和12次学术年会,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因其医教不疲、笔耕不辍,成绩显著,2005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并记二等功,为烟台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