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进士参加科举,一看题全都做过:“给我换题!”皇帝大惊,官至宰相

 竺言小聚 2017-06-1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些流传千古的词句,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它们的作者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晏殊。而晏殊可并非只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而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不仅官至宰相,并且提拔使用了大量贤才,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富弼等皆受重用,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著名的'庆历新政'。少年进士参加科举,一看题全都做过:“给我换题!”皇帝大惊,官至宰相

而晏殊能够出人头地,确实是人如其名,有其特“殊”之处。首先是他的才气“殊”于常人,他自小智力超群,才华出众,5岁就能创作诗词,是名副其实的神童。1004年,爱惜人才的江南按抚张知白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次年,14岁的晏殊参加了科举考试,他的答卷行云流水,落笔成文,宋真宗大为惊叹和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其他考生几十年苦读不能实现的梦想,晏殊十几岁就实现了。

晏殊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其真诚质朴。一般人当官,尤其在朝廷当官,无不是老谋深算,见风使舵,奸猾无比,但晏殊却反其道而行之,处处质诚俭朴,并且就靠着这种真诚打动皇帝,不断升官。就在他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第三天,朝廷要测试他们的诗、赋、论的水平。晏殊一看考题,竟然自己都做过,换做别人高兴还来不及,他却上奏说道:'这些题我曾经都做过,请出别的题吧。'宋真宗非常吃惊,这个孩子简直太实诚了,如此品质实在难得啊,皇帝的内心被深深打动了,直接让晏殊担任了秘书省正事,留在秘阁继续读书深造。

少年进士参加科举,一看题全都做过:“给我换题!”皇帝大惊,官至宰相

宋真宗剧照

晏殊的仕途步入快车道,也是得益于此。当时,天下无事,北宋官员宴饮游乐成风,市楼酒馆大设帷帐,为官员提供宴饮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就整天在家与同道讲习诗书。有一天,皇帝要给太子选讲官,这可是巨大的潜在政治资源啊,百官都争破了头,但宋真宗却亲自御点了晏殊。如此好事为什么会落到这个穷小子身上呢?宋真宗对群臣解释说:'听说馆阁大臣们一天到晚都嬉游宴饮,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没想到的是,晏殊却主动站了出来,对皇帝说道:'为臣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

晏殊此言简直是一石两鸟,既维护了群臣的面子,不至于为自己树敌,又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质朴不拘,让皇帝对其更加欣赏。果不其然,晏殊从此仕途顺利,眷宠日深。

后来,宋真宗去世,仁宗登位,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当时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在太后那里先入为主,两人互不相让,一时相持不下。此时晏殊挺身而出,建议由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在帘前一起奏事,群臣都认为稳妥,丁、曹两人也无法提出异议,只得赞同。晏殊的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少年进士参加科举,一看题全都做过:“给我换题!”皇帝大惊,官至宰相

作为宋仁宗的讲官,晏殊深受信任,后来担任宰相兼枢密使,在与西夏的战争中,他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给他们临机决断之权,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取得很好的效果。

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生活简朴,还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对此评价很高:'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至和二年正月(1055年2月),一代'宰相词人'溘然去世,宋仁宗亲临哀悼,辍朝两日,赐侍中,谥号“元献”。论才学,晏殊“文章为天下所宗”,论官位,晏殊身居宰相位极人臣,真乃一代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