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进士参加科举,一看题目全部做过,直言给我换题,皇帝大惊,最后官至宰相!

 无风起念 2020-07-25

要说中国历史上官运顺风顺水的人,晏殊算得上一个。他自幼出生贵族,年少成名,并一直为帝王所器重。但能在官海沉浮的人,光凭一身才干是不足以服众的。除了晏殊自身的实力外,他情才兼备,为大众所赞赏。

说他世事通明、情商高超,大抵和晏殊真诚的性情有关。晏殊年少通读百家,学富五车,世人因其聪慧,赞赏他为“神童”。晏殊十四岁时参加科举,一路过兵斩将,即使面对皇帝也不露怯色。足以可见少年人的胆识了。

在进行诗、赋、论的考试中,晏殊对宋真宗直言:“这些题目我闻一知十,我都做过了,请用另外的题目考查我”。若是寻常人,考试时遇到类似的题型都高兴地不得了,哪会像晏殊这般,直接请示监考老师换题呢。宋真宗被晏殊的诚实打动,也为晏殊的才华所折服,小晏殊由此一举成名。

  直率这一特质,更是晏殊的加分项。晏殊做官初期,家道清平。每逢同僚举办宴会时,晏殊都闭门不出,他选择在家给弟弟讲经,不与同僚们玩乐。

皇帝对此很好奇,他问晏殊为何不参加大臣们的聚会。晏殊老实作答,因为俸禄刚过温饱,没有闲钱饮酒赏乐。这话听来,不是间接讽刺老板抠门吗。但皇帝也是洒脱人,他大为赞赏晏殊的直率,认为这是太子应该具有的品质,随后,任命晏殊为太子太傅。

  晏殊官至宰相,和他的政治敏感、用人手段也分不开。晏殊稳重自持,面对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式,他从不夸夸其谈,总是严于律己,不到关键时刻不出手,一出手便擒拿要害。宋真宗驾崩之际,奸臣丁谓蠢蠢欲动,想要扶持年仅十二岁的宋仁宗,实际则是自己把握要权。晏殊一句“垂帘听政”,打破了丁谓的计划,丁谓再有本事,也不够太后有资格辅政。晏殊的做法,挽救了陷入僵局的夺权之争,也保证了军政大权免受奸臣之害。

晏殊任劳任怨,一心为宋王朝效忠。他为人平和,待人真诚,同时唯才是举。不仅积极推行举办官学,大胆改革教育制度,开创了北宋教育体系的新篇章;同时堪称北宋的一位伯乐,大力推举范仲淹、富弼等人,为国家公务人员注入新鲜血脉。

晏殊一生平顺,清平简朴,不为大富。勤勤恳恳为国效力,兢兢业业为民贤才。性情更是刚正不阿,老实憨厚。除了在政坛风风雨雨的数十年,他的文学造诣也是令人钦佩。他的处事之道呈现在他的作品中,流传千年,为后世之人传承、借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