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焦如羽”清扬茶——治疗感冒的简易方

 空山新雨_s 2017-06-19


 

    虽然在内心里我不喜欢温病学派,但是对于温病学派中的几位大家却是非常仰慕和钦佩的,比如王孟英、叶天士、吴鞠通等,因为从他们的著作和医案上看,他们实际上恰恰就是善于伤寒方的高手,他们有很多医学理念、用药经验,值得后世中医业者遵循。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赵宏利

    比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四·杂说》治病法论中说“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吴鞠通指出:(温病)邪犯上焦,病偏于表,治当轻扬如羽,宜清轻宣散之剂,如桑菊、银翘、栀豉之类,使邪从表、从上透解;邪入下焦,伤及肝肾,治必厚味滋填,介石重镇,如秤锤之重,沉于下焦;病在中焦,影响脾胃升降,治疗要注意调节气机,犹如秤杆,把握平衡。笔者认为吴鞠通上述论述是来自实践的至理名言,不仅适用于外感温病,对其他内伤杂病也具指导意义。

    这里仅提一下我对“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这个条文的领会和运用。

    上焦病是外感病的初期,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就多属于病在“上焦”,脏腑上多属肺,病在肺系皮毛。根据“治上焦如羽”这个原则,治疗本病应轻灵发散,处方宜药味少、宜药量轻、宜药性浮,煎煮时间宜短;不宜大处方、大剂量,不用或少用味厚、滋腻、下沉之品,不宜久煎浓煎。我运用上述理论,自创“清扬茶”用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上感早期者,而且是越早越好,这样是遵循“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的原则。

    “清扬茶”的基础方为桔梗、生甘草、荆芥或薄荷(二选一,前者性偏温,适于风寒;后者性凉,适于风热或风寒化热者)杭白菊等五味中药。此方是由仲景“桔梗汤”加味而成。

    用法:上述各药每次每药1g,代茶泡饮,不拘时,频频服之,气味大减后,重新取药再次泡服,根据病情轻重,1日可泡1-3次。虽用量极轻,但是对于外感病初期,往往泡服1次即基本痊愈。因为药房抓药一般是以一钱(3-5g)为最小单位,故我在门诊每次只开一副药,方子中每药都是5g,让病人自己均分5份,根据病情,逐次泡服,病情十去八九即可停服,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食养善后。

    应用本方,贵在加减,否则难取全效,所加药物的药量一般与基本方相等,比如:

    痰湿体质或感染湿邪者,往往表现苔白滑腻、舌体淡胖,舌边齿痕,喉中痰多等症状,无论咽痛与否,均加用半夏、陈皮;对于潮湿天气感冒者,也可考虑加用此两味中药;如感触秽浊不正之气,则常常出现恶心、腹痛、便溏、腹泻等症状,则需加藿香、半夏。半夏泡服不能应用生品,以防中毒,姜半夏或法半夏均可泡服,且最好压成粉末,有利于有效成份析出。

    阴虚体质者,常常咽干,或兼咽痛,一般无痰或少痰,舌红苔少或无苔。可从玄参、沙参、玉竹、芦根中选择1-2味加入“清扬茶”基本方中,同时去荆芥。因为南沙参功兼化痰,北沙参养阴更胜,所以还需斟酌应用。芦根甘寒,清热养阴,是上焦妙品,古方《千金》苇茎汤、温病桑菊饮、银翘散均选用之。药房出售的干芦根饮片较大,最好能掰碎泡服;芦根鲜品为好,但因多有泥土附着,无法清洁,如需应用鲜品,宜煎汤代水泡服“清扬茶”的其他药味。

    外寒束表,畏寒无汗者,宜基本方去薄荷、菊花,加用苏叶、生姜以解表散寒,固护脾胃,防邪内传;素体虚寒者,可合用桂枝,助益卫气,温通经脉;但如果风寒束表严重,见头痛恶寒,体温高热,脖子发硬,周身肌肉、关节疼痛者,则非麻黄不能担当此任,而且还需大剂煎服才能奏效,非“清扬茶”所适宜。

    病偏风热,时汗出者,畏寒不显者,加用桑叶,去荆芥;病从热化,恶寒不显,咽痛而红者,宜“清扬茶”基本方去掉荆芥,加连翘、大青叶,金银花、板蓝根、马勃等药亦可选用;如果高热不恶寒,则病热入气分、中焦,治宜白虎汤等诸方,已经不是“清扬茶”所适宜范围。

    另外,鼻塞严重常加白芷、葱白;咳嗽常加枇杷叶、前胡;脾胃气滞,纳呆痞满者,常加砂仁。

    目前各家医院的门诊中,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基本都上抗生素,哪怕是医生不想用(非常少),患者也会主动要求应用(非常多),而且有时是采用两组抗生素挂盐水,2-7天不等,没有几百块钱下不来,花钱不说,折腾啊!患者都想速战速决而选择抗生素,结果呢,也要一周左右,目前的医疗环境不好,医生不能犯“错”,不能走弯路,否则易被投诉,因此医生一般不会违背患者意愿而不用抗生素,结果是检查越来越多,抗生素越用越烂,花费愈来愈重,矛盾~越来越多......

    我在门诊治疗的是妇科男科疾病,但上呼吸道感染是经常碰到,尤其是妊娠期间感冒病人,内科不愿意处理,因此我也经常越俎代庖地开中药治疗,但遇到发热者,我也会“狡猾地”建议到“发热门诊”查一下,毕竟法规行规规定了:发热者必须到发热门诊。我开出的加减“清扬茶”一付药一般不到五块钱人民币,很多病友都怀疑“这么几块钱能否治病?”“不用抗生素可以吗?”,思维定势是如此之深!经过一年左右的初步观察,我体会,在上感初起1-2日内者者,往往一付“清扬茶”就都能大大缓解病情,无效者十之一二。不过,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往往不单纯是“上焦病”,因此“清扬茶”常力有不逮,多需要服汤药才能奏效。

    病案举例:某女,32岁,因“难免流产2次,停经8周,阴道少量流血10天,咽痛低热2天”,于2011年10月初就诊。患者既往流产史,怀孕后始终在应用保胎中西药治疗,流血断续不净已10天,伴腰酸,昨日起又出现低热,畏寒不显,白日汗出不显,夜晚颈部胸前少许汗出,咽痛不适,咳嗽痰少,纳呆食减,精神紧张,眠浅多梦,舌质淡红,苔白略腻,有齿痕,脉滑寸浮尺弱。予“清扬茶”一剂,方用:桔梗、生甘草、制半夏、砂仁、薄荷、杭白菊各5g、桑叶10g,分五次代茶泡服,首日一日2次,次日可一日一次。另予保胎汤药6剂,嘱其上感十去七八再服保胎汤药。一周后复诊,患者诉:服“清扬茶”一次后感冒症状即明显改善,当晚即开始服用保胎中药,次日感冒已愈,停“清扬茶”,继服保胎药,三日后阴道流血停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按语:本案患者痰湿体质,脾胃素弱,加之妊娠后冲气上逆,胃气更失和降,故纳呆食少;肾虚胎元不固,故胎动不安;秋季复感风热,客于肺卫,上焦宣发不利,故咽痛咳嗽;入夜客热阻卫气入营,故眠浅多梦,卫气被扰,营气失和,故汗出。

    处方以“清扬茶”基本方去荆芥,加桑叶、半夏、砂仁。

    去荆芥是因其辛温发散,不适合风热表证。 

    加用桑叶是因其甘寒,既可清表热,又可敛汗止血,适合于患者先兆流产状态。《本经》谓其:“主寒热出汗”,明末傅山治疗妇科血症的青海丸就是以桑叶为主要成分,浙江省妇科前辈裘笑梅老中医就善于重用桑叶30g治疗习惯性流产。

    加用半夏化湿是适合于其痰湿体质,且可治疗其咽喉疼痛,有助于睡眠,仲景“半夏苦酒汤”即是治疗咽痛的经典方,《内经》半夏秫米汤是治疗失眠的经典方,我的师傅何嘉琳主任就常常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

    加以砂仁和胃化湿兼以安胎,诸证合拍,故能收效。

    妊娠期间,尽量少用药、不用药,因此“治上焦如羽”的原则在此期间更有特殊意义,在疗效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量,这样可以减少辨证偏差时重剂伤胎之弊。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如要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