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亭泉 2017-06-20

1、

《西岳华山庙碑》书于延熹四年,为汉隶代表之作。笔力之浑厚、法度之完备,汉隶无处其右。

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该碑之末,因有“遣书郎书佐新丰郭香察书”一句,历来就书碑者到底是谁,颇存争议。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huashanmiaobei

唐代徐浩在《古迹记》中首先提出书碑者为蔡邕,而“察书”(意即检查校对)者为郭香。宋代洪适、清代顾炎武、顾南原以及翁方纲等人,皆沿徐说。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赵崡《石墨镌华》开始对此说提出怀疑,而认为真正的书丹者当是郭香察。近世学者,以及马子云、王壮弘等碑帖鉴定人士,也认同郭、赵之说,而以启功先生的文章论辩最详,均认为该碑书丹者为郭香察。

笔者认为该碑书丹者虽无实证为蔡邕所书,但也绝非想当然地认为是“郭香察”。

汉代以及延熹年间,名为两字者极少,而字为两字者多,书法家中如“张芝”,字伯英;““蔡邕”,字伯喈;“梁鹄”,字孟皇,等等。

清代伊秉绶,书有《光孝寺虞仲翔祠碑》,该碑末尾,有“广州府学生员陈昙察书”之句。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yibingshou1

显然,该碑是“陈昙”察书,而不会被认定为是“陈昙察”书。为华山庙碑书者的考证,不失为一条佐证。

《西岳华山庙碑》仍然是一块未具书丹者姓名的汉碑。

2、

举世声明显赫的唐碑、名帖,存世宋拓本、明拓本没有涂描者少之甚少。欧斋本《九成宫醴泉铭》,张伯英藏《十七帖》等为难得之例外。

《 郎官石柱记序》是张旭楷书存世的唯一笔迹,苏轼评该碑:“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黄庭坚曾论该碑:“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

存世宋拓孤本,曾经王世贞、叶梦龙、翁方纲等明清多人考证,近现代碑帖鉴定前贤对该碑中的涂描现状没有论述。

遵照符合法度与否与点画力度的差异,对该碑逐字逐笔考证,拓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第十页中“创新规”中”新“右半”斤‘部,“规”字左部,“徴”字左部等有明显涂描。点画生硬,笔力外泄,没裹束之力,又于法度背离。

校碑鉴帖,不是仅仅比对某些字或点画的损泐完好与否,不是去建立自己的一套数据库,因为这些还是形而下的考据,死方法。

如果把考据点全部隐去,难道就无从考证了吗?

归根结底,还是要对点画力度上的差异有感觉,能看出差异来,何处涂描、何处铲挖,自然一目了然。

3、

《圭峰定慧禅师碑》传世拓本中,”同“字不损本即被碑帖界鉴定为明拓本的有三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朱翼盦本“,上海图书馆藏”蒋予蒲本“,旅顺博物馆藏”罗振玉本“。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gugongben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jiangyupuben

这三件拓本真的是明拓本吗?”同“字到底有没有损泐?

先看一件”同“字已损清拓本——”瞻淇室本“。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zhanqishiben

先把考据点“同”字放在一边,从对比来看,“罗振玉本“和”蒋予蒲本”中许多字的笔画相较”朱翼盦本“和”瞻淇室本”已经泐粗,外形失准,笔力软弱,涂描严重。

如”同中书“的”中“字: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而”蒋予蒲本“中”传法“的”传“,”守中书侍郎“的”中“、”户部尚书“的”尚书“四字,相较“瞻淇室本“和”故宫本“,剜挖更为明显。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jiangbenduibi

学习碑帖鉴定,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zhanqishiben

”罗振玉本“也有涂描,但没有”蒋予蒲本”剜挖严重。

我们再选出几个字,将“朱翼盦本”和“瞻淇室本”进行比较。

明显看出,“故宫本”即“朱翼盦本”相较“瞻淇室本”部分点画又有所泐损,还有涂描,点画法度缺失。

如“师”字左边的“竖钩”,“瞻淇室本”是蹲锋弹起,而“朱翼盦本”的钩则变成了在竖画尾部提笔上行,点画轻飘。

这四件拓本的先后顺序,当为:

”瞻淇室本“最早,北京故宫藏”朱翼盦本“又早于旅顺博物馆藏”罗振玉本“,上海图书馆藏”蒋予蒲本”最晚。

可又唯独“瞻淇室本”的“同”字已经泐损。

不言自明,其它三本看似完好的“同”字是涂描出来的,只不过涂描痕迹是否明显而已。

《圭峰定慧禅师碑》传世拓本,根本就没有“同”字不损的明拓本!

该碑书丹者裴休(公元791—864年),字公美,汉族。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

该碑书于公元855年,裴休64岁,柳公权77岁。

从二人的关系来分析,从“瞻淇室本”本身的书写水平来看,书丹者裴休经常问法于柳公权,这是没有疑问的。但他并没有真正从柳公权那里学到完备的笔法,只是学会了柳体而已。

碑中大部分字的点画还是笔锋绞转密度不够,显得生硬许多,笔力不够内含。

而77岁的柳公权,笔法已经纯熟,即将迈入初唐法门。

碑帖鉴定的初步学习中,依据部分字或点画是否完好、泐损从而建立“考据点”,进行版本的先后鉴别,这种方法较为常用。

建立的考据点在不同的版本中都要能适用,不能顾此失彼。不同的考据点之间,以及与考据点之外的文字或点画,也都要能互相印证,不能出现矛盾。

特殊性不能违反一般性。

这是学习碑帖鉴定时,不能违反的一个基本原则!

2017年6月19日江湖刀客于深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