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平米小店年利润128万元,2年多开出421家门店。一个来自西南的小伙子,把东北小吃做到估值5000万,并获得1000万意向投资。他叫谷有进,谷乙弘清水麻辣拌创始人。 谷有进来自云南农村,直到考上大学,他才有机会离开闭塞、进入大城市。大学毕业后他负责内蒙和东北市场的知识产权销售工作。没想到,就这样跟东北结下了不解之缘。 离开知识产权行业后,这个年轻人没有再找工作,而是创业。像很多初次创业者一样,他选择了餐饮,那做什么品类呢? 品类选择:能赚钱很多餐饮人选品类时要么满带情怀,要么盲目跟风。比如老家有自己怀念的小吃,也想把它发扬光大,西少爷肉夹馍、伏牛堂米粉的故事都是这个“套路”。至于跟风,过去一年满大街开了又关的黄焖鸡和潮汕牛肉火锅就是明证。 谷有进选的不是故乡云南的菜品,而是遍布东北大街的麻辣拌(干的麻辣烫)。满大街有啥他做啥,这不就是“盲目跟风”吗? 还真不是。其实,在找产品之前,他先找的是顾客。顾客是付钱的人,有顾客才有钱赚嘛! 在大连,他用近3个月的时间研究门前排长队的店铺,访谈千位排队顾客后发现:这些当红店铺的共性在于口味麻辣,其中麻辣拌很受欢迎。不过,麻辣小吃也有个问题——卫生堪忧。 产品具备广普性,就有了市场保障。产品未能满足消费者一定的需求,价值就有了发挥空间。 产品创新:清水烫菜麻辣拌的发源地在抚顺,谷有进就去抚顺吃遍当地的麻辣拌,精选9家店买了配方,再集其优点,打造出属于自己的2款核心产品。 传统的抚顺麻辣拌用中草药熬汤,味道鲜香,再拌以麻酱。但是所有的菜品在一锅汤里反复煮,就导致两个问题: 1. 出品时80%的口味已经定型 2. 不够健康卫生 为了进行差异化竞争,也解决传统产品的消费痛点,谷有进对麻辣拌进行了改良。采用清水煮,再由顾客自主添加蘸料,这就解决了上述问题。 1. 清水不给产品口味“定性”,自加蘸料,顾客可以DIY专属口味。 2. 用清水煮,健康看得到。清水对菜品要求更高,不新鲜根本没法用。 3. 去麻酱,因为麻酱很抢味。 现在,谷乙弘对自己的品牌宣传定位仍是“中国清水烫菜开创品牌”。清水烫菜,看起来简单,算不上了不起的创意,又没什么技术壁垒,但它被谷乙弘用于麻辣拌就成了新意、成了卖点。 8平米,年赚100万选址 产品从品质到卖点都具备,接下来就要选个客流量大的门店。 大连客流最旺的地方在胜利广场,谷有进看中了底层一家门店,房东要求一次性交付年租18万,而他拿得出手的只有2万元。 他只好跟房东签对赌协议,三个月后支付20万,比原本的年租多2万;三个月后还未交付,要再多给10万元。 推广 团队对于产品很有信心,可是顾客对新店新品牌的认知需要过程。谷有进却等不起,毕竟有对赌协议,他必须让店铺尽快盈利。 2009年时还没多少人发传单和名片,销售出身的谷有进就这么做了,还打出“不好吃不要钱”的口号,终于小店为人所知。 产品创新、口味独特、吃法健康、价位亲民,第一家店很快火起来。当地电台还进行专访,媒体助力更让小店声名大噪, 8平米小店的成绩单是:日均600单,年利润128万元。 2年,400家店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选址得到市场验证、口碑渐渐建立起来,数家直营店陆续开业并逐渐升级,扩大店面空间、提升店铺环境,每家店都是所在区域的品类第一 。 2014年,谷有进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将品牌正式更名为“谷乙弘”,注册商标并成立品牌餐饮管理公司;二是开放加盟。 其实早在2009年第一家店火起来时,就有人提着钱上门要加盟,可谷有进却克制了5年。不仅不加盟,连直营店也只开了6家。 而一旦开放加盟, 2年多里谷乙弘就在东北、华北地区开了421家联营合作店,平均一年收到加盟费500万元。由于加盟店需一次缴纳2年的费用,年加盟费流水1000万。 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般。过去5年里,谷有进一直在思考连锁经营。除了品牌打造,开放加盟必须得先解决供应链问题。有了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不仅实现产品标准化,还带来每年1000万元的料包销售收入。 未来,10000家店在《创客中国》中,谷有进寻求投资的底气不仅在于400多家联营店和2000万的年加盟收入,还有这些:
谷有进希望引入资本,在一流商圈的一流位置打造150~200平米的中央厨房,然后辐射3公里内近30家8平米小店或者纯外卖店,通过这种模式开出万家连锁店。 中央厨房在测试阶段已能通过堂食实现盈亏平衡,此外还可以对每个辐射门店收取100元/日的服务费,日营收近3000元。 不止料包,未来从食材到饭盒,甚至牙签、纸巾等门店所需物品均可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之前每年500万的加盟费与后续供应收入的比例是1:2,如果新模式得以落实,这一比例将增长为1:9,意味着年供应收入将达4500万。 在节目现场,创投导师意向出资1000万元占谷乙弘20%的股份,即对其品牌估值5000万元。投资人看中的正是其在加盟上可观的现金流和供应链端的发挥空间。 很多餐饮创业的价值实现也是如此,源于做好一个品类或产品,却不止于产品,比如谷乙弘,就是在品牌、供应链的空间发掘价值。 来源:铺铺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