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钩沉】诗句隔百年,境界有无中

 昵称2530266 2017-06-21

央视百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诗作《饮酒》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后,在田园中工作、生活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颖亭留别》,意思是:江上,水波淡然而起,白鸟悠然而下。

这两句话描写江边的景色,诗人用寒波澹澹,白鸟悠悠,很悠闲的样子来反衬自己内心。


几百年之后,两首诗因为四个字神秘的联系在一起,这四个字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无我之境”。两首诗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在《人间词话》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有我之境”另一个是“无我之境”。这两个词分别的意思是。


有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



无我之境:“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


比如文章开始时的两句诗词,《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都属于“无我之境”。


诗文作品中的

“境界”

我们所写的诗文作品中,点评的人总会评价说此诗有“境界”或者“无境界”那“境界”又是什么呢?



我们所谓的“境界”,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比较多。而无我之境,写起来相对困难一些,比有我之境更加高深。

通向大众的桥梁
平和开放的胸襟
追慕大师风范
汇集百家学养
节目宗旨
百家讲坛
微信号:cctvbaijiajiangtan
独播频道:CCTV-10
首播时间:每天12:16
重播时间:当日约23: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