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闭小区的城市之伤

 GXF360 2017-06-21
封闭小区的城市之伤

封闭小区的城市之伤

鲍鲲鹏

张欣钰

[摘 要] 居住小区模式引入我国以来,一直指引着我国居住区建设的主导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强调封闭性和自完整性,逐渐从居住小区模式转变成封闭小区模式。但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大规模采用封闭小区模式,其产生的城市交通拥堵、居民出行困难,资源浪费,生活便利性减弱,城市风貌单一等问题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该文分析了封闭小区的发展历程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消极影响,以期使居住区规划向更益于城市及自身发展的新方向迈进,从而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居住小区 封闭小区 局限

1 居住小区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为了改善人们恶劣的居住条件,我国新建了一批住宅区,建设以“邻里关系”及前苏联引入的“扩大解放”为理论基础,提倡以功能分区为前提进行有计划的配置生活服务系统及文化教育设施等,并初步形成了“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规划结构。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住宅建设被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全国不同城市开展了若干住宅小区示范项目,设计力求布局合理、结构清晰、配套完善,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居住小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

20世纪末期住宅制度改革,企业成为了居住区开发的主导者,住宅建设正式进入市场化时代。由于开发者、购房者角色的改变,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纷纷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社区管理等不同方向寻找新意,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独特性及稀缺感的产品。项目设计往往以体现居民尊贵感、私密感、归属感及安全感为出发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沿小区外围设置围墙、栅栏或者商业设施等将其围合,出入口尽量减少并在主要出入口设立保安执勤,严格限制外来人口进出小区,内部设置与城市结构完全分割的小区道路、景观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尽管近几十年来我国社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我国居住区建设模式及其规划理论框架却进展缓慢,始终未摆脱功能主义的束缚,随着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封闭小区模式在全国范围被广泛采用,“居住小区”逐渐演变成了“封闭小区”。

居住小区向封闭小区不断过渡的过程中,自身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小区内部空间呈现等级化树形结构,道路、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逐级缩小,配置要求满足不同居民的生活需求。每个封闭小区将自身视为一个整体,内部道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及休闲空间分布合理,景观层次丰富,建筑形式及风格统一,小区统一由物业公司管理。

2 封闭小区的局限

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封闭小区的盛行有其充分的理由。在我国经济尚处在起步发展的时期,封闭小区的出现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小区配套设施完善,有效弥补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丰富的景观环境及广场的设计为居民提供了日常的休闲娱乐空间;严格的门禁系统限制非小区人员进入,居民身处其中深深体会到了归属感及安全感,体现了居民高品质的生活。

由此看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封闭小区模式的形成及发展是合理的,以至于全国大部分居住小区的建设都以封闭小区模式为前提。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居住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不断增长,封闭式小区模式的局限正在逐渐地体现出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突出。

2.1 道路交通系统

封闭小区占地规模通常在20hm2左右,小区道路属于内部道路,避免社会外来车辆穿行。当城市道路遇到封闭小区,不是城市道路被切断就是需要绕过小区,无形中形成了大尺度的道路间距,导致城市道路网连贯性差、密度低、能效低、可达性差(图1)。城市交通全部汇集到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及城市支路上,交通路线的可选择性差,势必会造成交通拥堵(图2)。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城市道路宽度不断增加,高架桥立交桥数量不断增多也不能完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实际上小区的封闭式管理以至于城市道路无法延续、道路网过于稀疏才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另外由于封闭小区规模大且出入口较少,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布局,而且也为居民日常出行形成较大阻碍。当住在远离小区出口的居民出行时,需要步行较长时间才能走出小区(图3),久而久之,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出行,不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步行去公共车站,进而减少了公共交通的使用,导致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图1 哈尔滨群力新苑小区周边大尺度的道路间距

图2 小区周边尺度过大而造成的交通拥堵

图3 哈尔滨大众新城小区公交车站分布,居住在小区深处的居民出行极其不便

图4 鲜有人问津的小区内部配套设施

图5 沿街布置的配套设施

2.2 业态分布

封闭小区内由原有的配套设施和自发补充的部分构成了整个小区的业态分布,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旨在为小区居民提供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其中小区商业服务及文化体育等设施一般集中布置,以形成小区商业文化服务中心,根据其分布情况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沿小区内部布置

部分封闭小区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倾向于将商业文化设施布置于小区内部,致力于在小区内部打造便利的社区环境,只服务于小区内居民。一些新建小区及豪华小区在规划设计时,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性和优越性,不惜增加开发成本也要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完善,这样不仅为购房者提供了房屋,而且为其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提升了小区的品质。虽然这种方式看似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但由于其位置分布的局限性,导致服务人群有限,除了一些小型超市等基础设施相对高效利用外,其余大部分配套设施鲜有人问津,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经济效益也难以保证(图4)。

(2)沿小区周边布置

部分封闭小区考虑到未来商业文化设施能够更好经营,在规划设计时将商业文化设施布置于小区的沿街界面,从而扩大影响力,增加服务人群和经济效益(图5)。无疑,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将商业文化设施的效益最大化,但当住在远离小区沿街界面的居民有需求时,则需要步行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无形中降低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封闭小区业态的不同分布方式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将其沿小区内部布置,由于服务人群有限,导致公共设施利用低效,很难保证经济效益;将其沿小区周边布置,虽然扩大了影响,但降低了可达性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由此可以看出,在封闭小区模式的框架之下,小区业态不同的分布方式均未能将其存在的问题解决,矛盾始终存在着。

2.3 城市风貌

每个城市都具备自身的文化特色及独特的城市风貌,建筑丰富错落,街道步行空间舒适宜人,这种城市风貌的形成是通过渐进的、连续的、小规模的城市建设而逐渐形成的。但封闭小区的开发更乐于采用大规模、高效率的开发模式,经过不断尝试,在空间布局规划及建筑设计形式上都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正渐渐表现出单一的模式。设计往往将整个地块视为一个整体,边界区域采用围墙或其他设施将其封闭,建筑布局大体上以行列式为主,小区中心建设绿地、广场等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建筑体量、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均存在相通之处,设计师并没有根据城市区域特征探索可以延续城市文脉、突出区域特色的设计方向,仅仅停留在生硬的套用封闭小区建设的固有模式。随着封闭小区越来越大量的建设,丰富多变的建筑形象慢慢消失,逐渐形成了呆板、枯燥的城市风貌。

结语

我国住宅建设从最初的邻里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封闭小区模式,是功能主义至上的结果。住宅建设从最初为居民解决住房问题到如今越来越注重小区的品质,产生了质的飞跃。现今居住小区建设强调自身的封闭性,并且全力在小区内部营造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力求为居民创造一个独立于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随着封闭小区的不断建设,导致了城市与居住区的互动被阻断,城市的文脉无法延续,整体性被不断破坏,城市风貌变得越来越单一;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封闭小区模式虽然看似为其营造了安全的居住环境,但它所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出行困难、资源浪费、生活便利性大大降低等问题已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封闭小区这种背离城市生活的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住区建设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未来新建居住区应从规划结构、形态及空间布局等方向寻求新思路,提倡打造令住宅回归城市的居住街区模式,但如何将现有封闭小区开放转换为居住街区并将所有问题一并解决是任重而道远的,值得我们思考……

资料来源:

图2,图4~5:来源于网络;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缪朴. 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对策. 时代建筑,2004(5):46-49.

2 朱怿. 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城市内部住区规划设计模式探析. 天津:天津大学,2006(1):10-19.

3 李江. 住区发展的新趋势——以公共活动导向的城市住区规划. 南京:南京大学,2006:10-14.

4 王红卫. 城市型居住街区空间布局研究.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2.

5 金岩,陈新任. 美国开放社区结构对于中国城市社区规划的启示. 艺术设计研究,2012 (9):70-73.

The City Wound of Gated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Bao Kunpeng

Zhang Xinyu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 pattern has been guiding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all the time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and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the development, it has formed vivid characteristics, which emphasized the closeness and the integrity. Residential community pattern has turned into gated residential community pattern gradually.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large-scale use of gated residential community pattern,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transport residents in difficulties, waste of resources, weaken convenience of life, a single city style are appeared which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the life of the resident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losed cell and in order to let the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s of the cities change in a new way where their development can be more benefit, so as to produce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Key words] Residential community, Gated residential community, Limitation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9X(2016)11-0036-03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信息

鲍鲲鹏,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kunpengbao@163.com

张欣钰,哈尔滨创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