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抱朴言 2017-06-22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咳嗽是因为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的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而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方谓之咳嗽。在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①外感咳嗽系外感六淫致肺气壅遏不宣。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而致咳嗽。外感六淫指的是:“寒、暑、湿、燥、风、火”。

②内伤咳嗽系肺脏自病以致肺不能主气,肃降无权而致咳嗽,或因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火犯肺而致咳嗽。

咳嗽的病位,主脏在肺,因为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所生的病邪,皆是侵犯肺气而致咳嗽,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这是因为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感受邪气,且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导致肺气不清,失于肃降,因而迫气上逆而作咳。

中医对于咳嗽的治疗,不是单纯地见咳止咳,而是除了直接治肺外,还会从整体出发,兼顾治脾、治肝、治肾等。《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凡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皆可为咳嗽。

从治疗原则上来说:外感咳嗽,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

而对于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祛邪的同时还须扶正,以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属于“痰”还是“火”,分别采用祛痰、清火的方法来祛邪。

/完/

请搜索、关注公众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