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谭(14)

 山佳国学谭 2017-06-23

131孟子在此举例说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孟子》谭 

“……以票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诚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于是说:农夫用粮食换取锅、甄子和农具,不能说是损害了瓦匠铁匠。那么,瓦匠和铁匠用锅、甄子和农具换取粮食,难道就能够说是损害了农夫吗?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烧窑冶铁做成锅、甄子和各种农具,什么东西都放在家里随时取用呢?为什么要一件一件地去和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烦呢?孟子在此举例,说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为下文做逻辑上的铺垫。真是天才的辩者。

132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区别是社会分工不同——《孟子》谭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接上文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的事情当然不是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同时干得了的。孟子接着说: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要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脑力劳动的人,有体力劳动的人;此处应注意:孟子把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区别,如同农夫与铁匠的区别一样,是社会分工不同。

133孟子性善、仁政思想的社会分工论——《孟子》谭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接着说:脑力劳动者的社会分工,是组织、治理体力劳动者的生产与生活,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分工,是在脑力劳动者的组织、治理下生产、生活;被组织、治理的体力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组织、治理的脑力劳动者,所使用的产品是由体力劳动者所生产的: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应理解这是孟子性善、仁政思想的社会分工论,不应赋予阶级、压迫、剥削的含义!

134尧、舜、禹都是脑力劳动者——《孟子》谭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水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人,虽欲耕,得乎?”孟子接着进一步说明: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未太平,洪水成灾,四处泛滥;草木无限制生长,禽兽大量繁殖,谷物没有收成,飞禽走兽危害人类,到处都是它们的踪迹。尧为此而非常担忧,选拔舜出来全面治理。舜派益掌管用火烧,益便用烈火焚烧山野沼泽的草木,飞禽走兽于是四散而逃。大禹疏通九条河道,治理济水、源水,引流入海;挖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泅水,引流进入长江。这样中国才可以进行农业耕种。当时,禹八年在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前都不进去,即便他想亲自种地,行吗?孟子进一步说明了,脑力劳动者的作用,尧、舜、禹都是脑力劳动者。

135智者教人,愚者教于人——《孟子》谭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内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孟子接着进一步说明:后稷教老百姓耕种收获,栽培五谷,五谷成熟了才能够养育百姓。人之所以为人是有内在道理的,吃饱了,穿暖了,住安逸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道理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恩忠之义,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实之信。尧说道:慰劳他们,纠正他们,辅助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各自有所得,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道德。圣人为老百姓考虑得如此周到,难道还有时间来亲自耕种吗?还是在说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只是分工不同,人与人是有智、愚差别的,人群中必有智者,智者教人,愚者教于人。

136忧民忧国与忧庄稼收成一样是分工不同——《孟子》谭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 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孟子接着说:尧以得不到舜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舜以得不到禹和陶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农夫以田地耕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分钱财给众人叫做惠,教育众人人性善叫做忠。为天下发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为天下发现人才却很难。孔子说:尧做天子真是伟大!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够效法天,他的圣德无边无际,老百姓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赞美他!舜也是伟大的天子!虽然有了这样广阔的天下,自己却并不占有它!尧和舜治理天下,难道不用心吗?只不过没用在耕田种地上罢了。忧民忧国与忧庄稼收成一样是分工不同。

137华夏中原文化融化了边远落后的地区——《孟子》谭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我只听说过用华夏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华夏中原的。中国的历史往往是边远落后的地区的征服了华夏中原,但是,又总是华夏中原文化融化了边远落后的地区。

138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孟子》谭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人于幽谷者。……”孟子接着说:我只听说过从幽暗的山沟飞出来迁往高大的树木的,从没听说过从高大的树木飞下来迁往由暗的山沟的。此处,乔迁典出《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139孟子提出的价格调节市场论——《孟子》谭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接着对陈相关于市场价格一事说到:各种东西的质量不一样和价格自然就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您想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一双粗糙的鞋子与一双精致的鞋子价格完全一样,人们难道会同意吗?按照许先生的经商之道,不论质量好坏,价格都一样,那么,众人不就相继造假么,如此,又怎能治理好国家呢?孟子提出的价格调节市场论。也是影射着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不同。孟子是很实际的,有道理。

140只要是非礼就是高看也勿听勿往——《孟子》谭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族旗召唤猎场的管理员,那管理员因为他召唤的方式不对而不予理睬。齐景公想杀了他,他却一点也不怕。因而受到孔子的称赞。所以,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孔子认为那猎场管理员哪一点可取呢?就是取他因召唤不当就不去的精神。孟子此处讲的就是:非礼勿听勿往。只要是非礼,就是高看也勿听勿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