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光剑影下的林四娘,《红楼梦》的点睛之笔

 快乐老年435 2017-06-23

(作者:正气歌声)

林四娘恐怕是让主流红学家们最为头疼的《红楼梦》人物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在清中叶,和林四娘所生活的明末清初,足足相去了一百余年。而且林四娘的故事也根本不像是“红楼”,而是像极了“水浒”和“三国”,和他们心目中的“曹家事”格格不入。

林四娘本是秦淮歌妓,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成为朱常庶的宠妃。她出身于武官世家,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做了朱常庶的宠妃后,由于朱常庶的一时兴起,林四娘对府里的女眷们进行了足足三年的军事训练。

崇祯八年,晋陕一带久旱不雨,造成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爆发了民乱。山西的流寇首领王嘉允四处流窜,他的一个属下王自用率领一班人马攻向山东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一向自诩武功盖世,而兵法更是举世无双,也就根本没把王自用这一伙人看在眼里。他想一举击溃贼寇,作出了异常轻率的决定:他竟然主动出击。没想到中了敌人的计谋,一下子被团团围困。

城内的官员见报,吓得目瞪口呆。为求自保,他们想到了开城投降。林四娘闻讯后,将他们痛骂一顿,然后召集王府中的娘子军,喊道:“出兵救主,以报夙恩!”随后林四娘率领这帮娘子军冲了出去!

刀光剑影下的林四娘,《红楼梦》的点睛之笔

娘子军平时训练不过是演习而已,等到真刀真枪的战斗,她们都不由得害怕,浑身打起了哆嗦。但她们想到一旦城破就会落入贼寇之手遭受凌辱,这样的下场她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是她们都抱着拼死一搏的决心,听从林四娘的指挥而作战。

流寇们见是一群女子,不由得放松了警惕,以为可以轻松获胜。但甫一交手才知道这群女子没那么简单,她们竟然如此干练,那阵形、那攻守都是极其有章法,丝毫不乱,一看就是训练有素。贼寇们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应战。尽管娘子军奋力杀敌,但毕竟贼寇人多势众,而且又是久经沙场,动起真格的来娘子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场激战之后,娘子军纷纷落马,死伤惨重,最后只剩下林四娘一人。林四娘终究是武官世家出身,武艺超群,她咬着牙又砍杀了许多贼寇。贼将王自用见她长得异常俏丽,而且身手不凡,不由得起了爱才之心。他在一旁大声喊道:“女壮士不必拼命,我们放你一条生路!”

林四娘哪里肯吃这一套!她已经抱定了以死报答王爷的决心,又策马冲向敌群,砍倒了一大片敌兵,终因体力不支而死于乱刀之下。随后不久,王府大批援军赶到,击退了流寇,解救了被围困的衡王,平定了战乱。

衡王狼狈不堪地回到了城里,听说了林四娘及其娘子军的英勇事迹,感动得涕泪长流。他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娘的尸体,抚尸悲哭不已。随后衡王为林四娘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其葬在了王府的后花园。其他战死的娘子军也都得到了厚葬。

这个故事虽然极具传奇色彩,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林四娘一下成了风云人物,在明末清初,她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一直到康熙初年,她仍是大家热议的焦点,许多书籍都记载了她的故事。王渔洋的《池北偶记》、李澄中的《三生记》、林西仲的《林四娘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记述了那段壮烈的故事。

在主流红学看来,林四娘这段是写战争的,和他们心中的红楼故事格格不入,于是轻率地将《红楼梦》中有关林四娘的故事斥为“伪”作,认为其不是作者本意。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很不负责任的,笔者认为,林四娘的故事非但不是“伪”作,而且是《红楼梦》整部书的一个亮点,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笔者看来,这段故事其实是为以后的故事做伏笔。《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既然是一个“白骨如山”的“末世”,那么林四娘这段故事是不是特别的贴切呢?而在“末世”之中,面对贼寇,女子亲自上阵杀敌,也并非只有林四娘一例,在《红楼梦》中所提到的那个“咏絮才”(黛玉判词“堪怜咏絮才”)的谢道韫也有这样的事迹!

刀光剑影下的林四娘,《红楼梦》的点睛之笔

关于谢道韫的才情,历史上有诸多的记载,由于和本文的主题无关,笔者也就不再赘述了。谢道韫的丈夫是“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王凝之的书法较比父亲王羲之、九弟王献之相去甚远,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他擅长草书和隶书,也有几张流传于世的字帖。因为家族的原因,他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位。由于他太过迂腐、不知变通,谢道韫很是看不起他。谢道韫曾对叔叔谢安说:“我们谢家的男儿一个个都很出色,每一个都比王郎强。想不到天下竟然有我王郎这样的男儿!”言语之间满是不屑。

谢道韫身处的时代也是一个朝代的“末世”。此时的东晋王朝气数已尽,民变四起,在会稽郡境内就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却迷恋上了五斗米教,本该背负起护城保民责任的他,面对强敌的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其辖区不受贼寇侵犯。这当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一厢情愿。

谢道韫耐着性子劝谏了丈夫几次,可是王凝之一概不理。在忍无可忍之下,为求自保,她亲自招募了数百名家丁和丫环天天训练。

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毫无防备的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目睹丈夫和儿女被杀的惨状,谢道韫手持兵器、带着家丁和女眷冲了上去殊死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气力耗尽而被俘。

此时的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面对气势汹汹的孙恩一行人,她毫无畏惧,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如今又见她临危不惧,敢作敢为,不由得十分的敬佩。孙恩非但没有杀死她和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了回去。(此事见于《晋书·列女传》)

从这个史实可以看出,身处乱世之中,面对贼人的侵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境下,就算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也会奋起反抗。这样的故事在朝代“末世”是司空见惯的。

林四娘勇杀流寇的故事不过是谢道韫故事的翻版,也只有在朝代“末世”才会发生,这进一步地证实了我们“吴氏红学”的观点,《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虎兕相逢”“白骨如山”的朝代“末世”!《红楼梦》作者浓墨重彩描述林四娘勇杀流寇的故事非但不是“伪”作,而且是贾家结局的重要伏线!

林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笔者认为这里不仅仅是指林黛玉的才华,还应该另有所指。林黛玉和林四娘都姓林,两个人的故事也有关联。在第78回,林四娘的故事结束后,就是贾宝玉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晴为黛影”,贾宝玉为晴雯作诔词即是日后为林黛玉作诔词的预演。不管是谢道韫还是林四娘,都是在为以后林黛玉的故事作铺垫!《红楼梦》总是用一件事为另一件更大的事做预演。这也就意味着,日后贾府也会面临贼寇的攻击,情势犹如累卵,岌岌可危!林黛玉也同样会挺身而出,最终和林四娘一样惨死,这应该是林黛玉之死的直接原因。而林黛玉之死应该是《红楼梦》最为关键的一节,林四娘勇杀贼寇的故事是为林黛玉结局做谶的画龙点睛之笔!

刀光剑影下的林四娘,《红楼梦》的点睛之笔

胡适派红学家及其追随者们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定在了清中叶,把作者安在了曹寅子虚乌有的孙子“曹雪芹”头上,他们看到的也只是作者敷衍的“假语村言”表面故事,对“真事隐”的史实茫然不知,更是对《红楼梦》做谶、设伏的写作手法认知肤浅,他们也只能在曹家沟挖来挖去,又怎能理解《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呢?又怎能感悟出《红楼梦》伟大思想内涵呢?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