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史】:患者,男性,58岁,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4年余。 【影像图片】 ![]() ![]() ![]() 以上三幅图分别为超声(USG) CT平扫横断面 CT增强冠状面重建 【影像表现】 右肾中下部外侧可见一大小约3×5cm的等低混杂密度团块影,CT值约-60Hu,边界清晰,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增强扫描病灶内可见不均匀强化。超声检查示肾实质内强回声光团。 【诊断】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镜下见血管、平滑肌、脂肪组织,血管大小不等,管壁厚并透明样变性,管腔不规则;平滑肌细胞排列不规则,错杂交织;脂肪细胞大小不一,排列密集。 ![]() 【鉴别诊断】 1.肾癌 2.肾畸胎瘤 3.肾脂肪瘤 【讨论】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leiomyolipoma,AML)又称肾错构瘤,肿瘤由异常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组成。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常见于中年女性,单发或多发,约40~60%患者并发结节性硬化,肿瘤大小可由数毫米至20cm左右,肿瘤生长较缓慢无包膜,临床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腹胀、腹痛,较大的肿瘤在肾实质内生长可造成肾盂、肾盏受压变形。 影像学表现 CT:典型AML表现为软组织和脂肪密度相间肿块,呈单个圆形或卵圆形,可分叶,边缘光滑锐利,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晰,向肾外生长可见肾实质边缘掀起。大小约数毫米至20厘米不等,巨大者可占据整个肾脏。在病灶内发现脂肪密度是其特异性表现,脂肪密度CT值多在-40~-120Hu;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不强化,而血管、平滑肌等强化。 MRI:形态学表现与CT一致,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在病灶中发现脂肪信号:T1高信号、T2中等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降低,其内可有分隔。增强扫描由于病灶含脂肪较多,故强化程度不如肾实质,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 肾动脉造影:DSA诊断肾血管肌脂瘤较具特异性。造影表现与肿瘤血管多少及肿瘤成分有关,肿瘤含血管成分多,则显示为多血管肿块; 肿瘤含脂肪及平滑肌成分较多则显示为少血管肿瘤; 相对特征性表现有如下几种:①肿瘤血管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②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假性动脉瘤形成; ③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较清楚;④肿瘤虽较大,但仅为单支肾内动脉供血;⑤静脉期肿块呈漩涡状葱皮样外观。 超声(USG):表现为肾实质内以强回声为主肿块,边界清。 2.鉴别诊断: 与肾癌鉴别:肾癌多为实性肿块,一般少见脂肪密度或信号,且肾癌可有邻近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但是少数以肌肉成分为主的AML与肾癌较难鉴别。 与肾畸胎瘤鉴别:畸胎瘤在肾脏罕见,在有脂肪成分存在同时,常见不规则钙化和(或)牙齿、骨骼结构。 与脂肪瘤鉴别:脂肪瘤密度较均匀,其内无软组织分隔及条索影,增强扫描不强化。 【问题】 下列关于病变描述错误的是? A.病变内可见脂肪密度影 B.右肾病变在超声上呈强回声 C.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强化 D.病灶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未强化 正确答案:D 对于上述病变的正确诊断是? A.肾癌 B.肾畸胎瘤 C.肾脂肪瘤 D.肾错构瘤 E.肾母细胞瘤 正确答案:D |
|
来自: 昵称6838477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