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治法

 水木年华138 2017-06-24
 
    反治法指与常规相反的治法。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对正治法发生格拒时所采用的治法。因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素问》说:“从者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热因热用法:
    反治法之一。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之法。
    1、真寒:病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是真寒;
    2、假热:面颊浮红,烦躁,口渴是假热。
    常用方剂有:白通汤加猪胆汁煎汤冷服。
 
 
寒因寒用法:
    反治法之一。指治疗真热假寒的方法。
    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厥冷,其中四肢厥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
    常用方剂有:白虎汤热服。
 
 
塞因塞用法:
    反治法之一。指对闭塞之证,一般应采用通利的治法。但对某些现象是塞,而本质是虚的病症,则不但不能通,反而要用补法。
    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通因通用法:
    反治法之一。对通泄的病证,一般应采用固涩的治法。但对某些现象是“通”,而本质是瘀热的病证,则不但不能温补固涩,反而要通利,故称。
    如湿热引起的小便频数,瘀血停滞引起的血崩,应分别采用通利小便、破血行瘀的方法治疗。
 
 
热因寒用法:
    反治法之一。指温热药治寒证,反佐以寒而发挥作用。
    例如阴寒证格热于外,服温热药常见格拒吐出,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则不呕吐。
 
 
寒因热用法:
    反治法之一。指用寒凉药治疗热证,反佐以热而发挥作用。或称寒因寒用。
    实热证热郁于里,出现四肢厥逆的假寒症状时,服用寒凉药常被吐出,佐以温热药或寒药热饮,则不格拒。
 
 
上病下取法:
    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偏于上,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下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
    如呃逆、反胃由于阳明府实者,用承气汤法;虚喘用补肾纳气法;头晕取太冲、丰隆等。
    本法的运用,当以谨守病机为前提,结合病因、脏腑经络辩证,注意整体联系以及上下升降的调节。
 
 
下病上取法:
    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
    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偏于下,从临床主症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
    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用补中益气法;子宫脱垂,用蓖麻子仁捣碎敷百会穴等。本法的运用,当以谨守病机为前提,结合病因、脏腑经络辩证,注意整体联系以及上下升降的调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