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概述(一)

 flsfzxm 2017-06-25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olution focused brief counseling,以下简称SFBC)近年来由于其发展性的观点受到了各国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解决多种临床问题。

 

一、SFBC的发展背景

SFBC的缘起,主要是基于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短期咨询的兴起;二是系统观和建构主义观点的影响;三是后现代哲学观的影响。

1.短期咨询的兴起

短期咨询的兴起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心理咨询本身的要求相关的。一方面,社会的迅速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心理咨询更为经济和时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的增加,咨询员面对更多的来访者,势必要缩短咨询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咨询员不断地运用新方法、策略和技术来加快来访者改变的进程。有些研究者认为,咨询过程中往往是前几次咨询对来访者的改变有重大作用,因此,完全可以缩短后面的疗程以增加时效。但是随着短期咨询的发展,研究者开始采取改变作用于来访者的策略的方法来增加其经济性和有效性,即基于以下理念的改变来缩短疗程:一是关注来访者现在的问题,而不去探索来访者深层次的历史和原因;二是认为来访者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必要资源,在咨询员的指导下可以自己建构解决历程;三是认为小改变不可忽视,可以引起来访者现有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因此,可以让来访者自己通过小改变引起更大的改变。SFBC也就是基于这种短期咨询的假设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心任务就是从来访者现存问题出发,帮助来访者从自己身上寻找改变的资源和解决方法,从而推动来访者积极地改变。

2.系统观和构成主义观点的影响

  SFBC最早脱胎于策略学派和结构学派,因此深受系统观和建构主义观点的影响。系统观强调的是系统的平衡、系统内的互动和反馈。与策略学派和结构学派着重问题的角度不同,SFBC把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的状况,就像一个“阴阳太极鱼形图”,策略学派和结构学派关注黑的问题部分,而SFBC的做法却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黑的部分就减少,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SFBC的实证研究中得到支持。同时,SFBC还深受构成主义理论的影响。构成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在于我们现实的意义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建构起来的。他们认为在咨询中,咨询员不是充当别人生活的“专家”,而是一个共同的发现者,即引导孩子或家庭构建对现状的另一种视角,为他们选择其他可取的反应或行为提供可能。

3.后现代哲学观的影响

此外,SFBC作为一种咨询模式,必然深受其时代背景的哲学观──后现代思潮的哲学观的影响。后现代思潮是西方国家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对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变革。后现代主义在理论上强调社会建构主义,即个体的改变是以环境和社会的改变为基础。同时,后现代主义十分强调语言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认为人们是通过语言表达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变。在后现代思潮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咨询由重工具和技术的趋势转而向人本化和言语化的方向发展。SFBC正是适应这种转变的咨询模式,这种强调合作和建构的咨询模式显然更能适应现代社会转变中的价值取向。

 

二、短期焦点解决咨询的系统观发展:

短期焦点解决咨询法主要是由Steve de Shazer及 Insoo Berg夫妇在短期家族咨询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 1970)发展出来的。该中心致力于研究咨询的改变、理论的建立,及与临床实务相关练习,并产生许多创意的想法。

谈到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起源,应该先介绍 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 MRI )这个机构,因为BFTC的成员早期都出自 MEI,而 BFTC 也是de Shazer等人期望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瓦基建立的”中西部的 MRI”。MRI是一九五八年由Don Jackson所创,位于加州 Palo Alto,初创之时,云集美国当时家族咨询大师:Johh Weakland、Jay Haley、jules Riskin、Virginia Satir、Paul Watzlawick 等人。这个机构的创建主要是承继心理咨询大师 Milton Erickson的启发性贡献,Gregory Batzlawick等人都曾跟随 Milton Erickson学习催眠及咨询,并接受其督导达十年之久,早期这批人被称为策略学派。

从策略学派开始,MRI 逐渐扩展,加入Salvador Minuchin的结构学派作,及Palazzoli的Milan模式。至一九七四年,MRI 出版重要文献:Chamge Principles of Problem Form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Watzla wick et al,1974),此书一出版立即震撼美国心理咨询界,短期策略咨询法并因此大肆盛行。

De Shazer 与 Insoo Berg这对夫妻及其同伙最初也只是想以 MRI 的经验,在密尔瓦基建立短期家族咨询中心。他们很重视实务的计论、观察及研究,发现其实没有任何一个策略是绝对正确的,为了达到有效的咨询效果,小组多次地仔细观察、讨论,发展出”第一次咨询言谈公式”(formula first session task)。

他们注意到,如果引导家庭成员去谈咨询期间所产生的小但是良好的改变,整个家庭会越来越注意咨询中具体的改变,并引导出令全家满意的解决方法。他们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好奇而惊讶,因为这些改变竟然可以在第一、二次言谈就开始出现。经过不断地观察研究,他们的咨询工作就从促使改变的发生,发展到引导更多的改变,进而扩大探讨不同改变后的结果,并协助改变的持续发生,一步一步形成、发展出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三、SFBC的内涵和理念

(一)SFBC的内涵

  正如SFBC名字本身所揭示的,SFBC强调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构建解决问题的历程。其主要咨询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想象他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以及如何促使这些改变的发生。受后现代主义哲学观的影响,SFBC是一种正向目标解决导向的咨询模式,强调的是建构咨询的历程而不是单纯地解决问题,认为来访者个人是建构解决历程的最大资源。此外,SFBC还强调一种系统观和变化的观点,即小改变可以产生大改变,个体改变可以引起整个系统的改变。

在理念上,他们当然深受 Milton Erikson 、MRI系统观的影响,然而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策略学派、结构学派着重问题的内涵及结构,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把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的状况。如图一的系统中有“黑”(问题发生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MRI 的传统作法是从黑的部份修改,而 BFTC 的作法却是从白的部份扩展,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一旦白的部分增加一点点,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即使只是一点点不同,也与原来的系统结构不一样了。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 BFTC 实际研究观察下得到支持,由于其正向思考及咨询时间经验等因素,使这个咨询法迅速地在美国心理咨询学界突起,广泛被应用到有时间限制的咨询及咨询机构,也包括学校。目前在许多社区心理健康中心、州立和私人开业的医院、私人精神医院诊所、心理和社会工作、学校以及牧师协谈等机构,皆持续运用与发展。

(二)基本假定或精神

1)短期焦点解决心理咨询十二项基本假定:

1、正向焦点思考的好处

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解决问题的积极观点,以促使改变的发生,而避免局限于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

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会影响其思考内容,进而影响其对问题解决的决策及效能。当个体把思考焦点放在积极的、未来问题的解决上,就可以催化他朝向期待的方向改变;若将思考焦点放在问题的描述上,就很容易陷入抱怨与无助的情绪里,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因此焦点放在朝向目标导向的谈话,而非问题导向的谈话。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场上,东德选手上场比赛前,会先在场边坐下,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奔跑的情形,让心与身体先动起来,等到比赛开始,他们已是蓄势待发,自然能将潜力发挥到极致。

个案通常是带着问题或困难而来到咨询情境,当他一再叙述他的困难时,心中被无助与挫折的情绪赛满,似乎情况真是糟到谷底;但如果咨询员能引导个案去思考;“希望情况有何改变”时,个案就不再陷于抱怨,而能比较有方向地去澄清自己的期待,去思考改变的可能及寻找自己的着力点,也就是说,个案的身与心开始准备,为朝向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动员起来。

例如:有对父母带着他们的儿子来到咨询室,刚开始他们向咨询员抱怨儿子的种种不是,愈说愈气愤,似乎这儿子简直无可救药,而这个做儿子的静静坐在一角,低着头,一言不发,显得非常无奈。当父母的抱怨告一段落,咨询员问这对父母:”你们希望儿子能有些什么改变呢?”父母开始思考并试着叙述他们的期望,此时问题似乎不再那么绝望,而有了转机,儿子也慢慢地抬起头,仔细听父母的叙述。离开咨询室时,这一家人已找到了自己可以做的事,并愿意努力试试。

把焦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局限于问题情境中;要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深究问题成因,咨询员的责任就是要将个案对问题抱怨的谈话,引导至正向解决问题及未来导向的谈话。正是与其讨论问题,不如讨论解决之道。

2、“例外”带出问题的解决

不论是多么麻烦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时无刻均处在问题的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例外”。“例外”常常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的指引。

每一个问题对个案而言都有“例外”,咨询员与个案要能针对每一个问题找出他的”例外”,而这个例外可以引导了问题的解决之道,并协助个案感受到对问题的控制感。例如:一对时常争吵的夫妻,可能都忘了他们也有不争吵的时候,协助他们去发现什么状况下不会争吵,就等于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线索,而有了改变的契机。一位时常感到沮丧的女子,也许早已遗忘自己生气勃勃的时候,若能协助她找回力量,重获生机。

个案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协助个案找出例外,可以让个案看到自己以能力和资源,带来问题解决的可能。每个问题的例外,都能经由咨询员与个案共同创造、发现、并运用来找到问题的解答。

3、没有一件事是永远相同的

世界之轮不停地转动着,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刻,改变都在发生。

但是我们的语言习惯限制了我们的思考,当我们说:”这是一个沟通不良的家“或”这个人有忧郁倾向”时,人们往往就不自觉地认为这个家庭只有沟通不良的情形,这个人只有忧郁的时候。事实是否如此呢?当然不是。沟通不良的家也可能有沟通不错的时候,忧郁的人也有精神焕发的情况,只是人们的眼睛及心灵都容易被固定的印象所蒙蔽。

人是活的,因此人和人的关系不可能一成不变,当我们用“某人是XX”这样的句子来描述现象时,都只能反应某些特定时空的状况,不能代表他永远都是如此,因为“改变”是不断在发生的,没有一件事会一成不变,事件、环境、人的经验和知觉皆然。作为一个咨询员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打开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发现问题没发生的时刻,或找到没有问题时的情境与行为,这也就是前面所叙述的--找到例外。

4、“小改变”价值大

不要看轻了小小的改变,因为“小”的改变会累积出“大”的改变,就如“滴水穿石”一般。

有些个案来求助时,抱着好几个问题,或是带来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然后希望找到很快能解决所有困扰的方法,对于小小的改变相当缺乏耐心。但事实上,当人们相要一次解决太多问题时,往往手忙脚乱,失去条理,绝大多数会因而带来挫折的经验,反而增加了新的困扰。若能由简单易行的地方开始行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再者,从小的改变着手,事情比较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对个案非常重要,可以使得个案产生信心及力量去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

尽管人们求助的目的是希望情况有所改变,但对于“改变”本身,个案仍会有不安和抗拒,因此由小的改变着手,也比较能化解个案的害怕。

假若夫妻二人时常意见相左,也长久不谈彼此的心事,唯有一方能够不批评对方的谈话时,二人才不会争吵,那么就从不批评开始练习吧。当双方能听听对方的意见时,就有机会交换意见或互相讨论,一步一步进行,改善彼此的关系。

不论是多小的改变都值得珍惜,这就好像“解冻”一样,解冻并非在刹那之间完成,而是一点一点的软化,最后终于不再僵硬。咨询员要协助个案找到着力点,并能觉察微小的改变,如此才能在僵局中“动”起来。

5、合作是必然的

个案是愿意合作的,他们会诉说自己想如何发生改变,只要我们了解个案的想法与作为,协助他去实行并加以鼓励,个案总是合作的;合作的产生是必然的。

即使个案的行为与咨询员的期望不符,不要认为个案在抗拒;他也想解决问题,只不过是在用他们认为对的方法解决问题。咨询员要找到方法,与个案一起合作。

在咨询情境的系统中,个案基本上是与咨询员合作的,个案会告诉我们关于他自己认为的“改变”的想法,当咨询员了解个案的想法与作法,就能产生合作的咨询关系。有些咨询员非常急切,急切地想让个案仍照自己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当个案无法跟着咨询员的步调走时,就认为个案在抗拒。到底是谁在抗拒呢?真的是个案抗拒改变?或是咨询员也抗拒其规则之外的行为发生?个案有他自己面对问题的方法,不要论断这个方法的优劣,它就是一种和我们不一样的方法。

个案所给予咨询员的任何反应,只是表达了他的想法,假如个案并未照咨询员所去做,并非表示“抗拒”,而是表示他当时所认为的最好的想法。咨询的改变并非要按咨询员所想的改变,而是要按个案所要的改变去发生。

若不能以这样的心情去看个案的行为反应,只是一味想影响个案,急切地希望个案照咨询员自己的方式做,则是咨询员自己创造出了“抗拒”的个案。

以往家族咨询或婚姻咨询的工作者,非常强调有需要帮助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该来接受咨询,对于那些无法参与的成员,许多咨询员会认为他们在抗拒,不愿面对问题。这样的观点事实上错失了许多帮助个案的机会,那些没有参与的成员可能是还没准备好,这又有何妨?就从准备好的成员开始,合作就会发生。

没有抗拒的个案,只有固执、不知变通的咨询员,当咨询员能真正了解个案对他们的问题是怎么想的,个案所认为的改变是什么,并且能够以弹性的方式取代单一的咨询方式,顺水推舟,那么合作的咨询关系就必然会产生。

6、人们是自己的资源——人们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

作为一个咨询员,要相信每一位个体或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力及丰富的资源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咨询员的责任是协助个案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只要是人的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只不过解铃仍需系铃人,别人都无法代劳。在这个前提之下,咨询员要做的事并不是一再地教导个案该怎么做,或做些什么,而是协助个案发现其资源,发挥其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开始行动。这样个案就会更信任自己,运用自己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期待被咨询员教导,依赖咨询员提供建议,成为一个被动解决自己问题的人。

7、意义与经验是交互建构的

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形成个人对生活世界的观点,而这些意义同时也成为我们真实的经验;意义并非由外在世界所引起,意义的形成来自我们与环境的互动。

意义是我们对生活世界的解释,是透过一个人的经验而形成,并非来自我们身外的事物。换句话说,一个人透过本身的经验,而形成对外在世界的解释;同一情境或行为,不同的人会赋予不同的意义。

例如:同样看到一个人举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教师看到了会以为举手的人要发言或发问;公车司机看到了会以为他要搭车;朋友看到了可能认为这是打招呼。同样的行为或情境,对不同的人而言代表不同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及语言的世界,意义是由一些与事件相关的人来赋予。事件本身并无意义,是由参与事件的人所陈述出来,每个人依据其生存的世界来形成事件的意义,而此意义也成为这个人真实的经验。意义无法脱离经验,个人的意义与经验是相互形成的。

以解决为焦点的咨询法中,问题(Problem)、目标( goal)、解决(solution)均系由意义而产生,当意义改变时,经验也就有所改变;经验的改变也带来意义的改变。对个案而言,“改变”可能表示问题不再存在了,也可能表示他们可以有些不同的行动,或者是他们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并不重视探究事件本身。而更重视个案对事件的解释,以及在事件中采取的反应与行动。

8、经验的描述与行动的选择是循环的

每个人对事件的描述和其行动之间是互相循环的。

一个人对某一问题或目标的描述和他的行动之间,有一种特循环的关系存在。换句话说,他如何描述或看待一个问题、如何界定目标,将会影响他所采取的行动,而他对所采取的行动及此行动结果的描述,又会影响他下一次的行动,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例如:若父母以“变坏了”来描述孩子的行为,那么父母就会倾向用处罚的方式来对待他,之后父母仍会用好、坏的观点来评估孩子的行为反应,孩子的行为结果会再成为父母评估其处罚是否有效的依据。

假若父母以“青少年的发展”观点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就不会轻易地替他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也不会轻易地采用限制或处罚的方式,而可能用不同的态度及策略来与孩子相处,此结果又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及未来彼此之间的互动。

既然一个人的行动与他对问题或目标的陈述是相互循环的,因此可以藉由改变看问题的观点,达到改变行为,也可以藉由改变行为,达到改变看问题的观点。

9、意义存在于反应之中

信息的意义可从接收到反应中来判断。

这是在强调人与人的互动中,彼此的知觉是互相影响的,彼此看待对方行为的方式受自我经验及知觉的影响。在沟通的过程中,有时我所传达的信息是A,但对方所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B,从对方的反应中,我们可以判断彼此之间是否做了正确的沟通。

例如前述举手的例子,这个举手动作的意义不只是由举手的人来传达,还要包含旁观者对此动作的看法,此信息的意义才能形成。因此假若他人对我的反应方式和我所预期的不同,那就表示信息传达的过程有所误解,我有责任去做些不同的事,以传达真正的意思。

在许多父母与儿女相处的经验中,当父母发现子女的行为有变化时(如:抽烟、服装变得过于新潮),父母很着急,往往会采取说教、斥责或限制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父母的用意是想保护孩子,并提供协助,使之不误入歧途,但对孩子而言,这些行为是限制自由且不信任自己,为了证明自己已经独立,孩子会更坚持去做原有的行为与父母对抗。若父母察觉到孩子的反应与原先的预期不符,那就表示所传达的信息孩子没有接收到,父母就得做些别的事来表达他们的关心及爱意,而不是坚持原有的行为。

信息的意义视所收到的反应而定。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互动而生;如何看待对方的行为,也受自我知觉的影响,自我知觉的意义则由所接收的反应百判定。

咨询情境中也是如此,对咨询员言,咨询中沟通的意义要视我们所收到的反应而定,如果想要帮助个案的意图,并未由个案的反应证实,或个案的反应与咨询员的预期不符,就表示咨询员的意图并未被个案接收到并且产生意义;原有的方法就可能必须修正,或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协助个案改变。

10、个案是自己和专家

个案是解决他自己问题的专家,关于咨询的目标、解决的焦点,个案自己最清楚。

在许多咨询理论中,都把咨询员视为专家,由他来诊断个案的行为,并设定咨询的目标。在焦点解决咨询法中,咨询员的工作之一是协助个案自己去设定改变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把个案视为解决他自己问题的专家,让他决定想改变什么,或想做什么,对于个案的抱怨也抱持尊重的态度。

有时候,咨询员的确比较能综观全貌,更能掌握问题的核心所在,而个案并未察觉,这时咨询员当然可以指出要点,提供建议,但最后仍要由个案自己决定。

11、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个案对目标或解决的描述,和其行动所造成的改变,会影响他未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如前所述,一个人对问题或目标的描述,和他所采取的行动之间有一循环的关系,而他对行动结果之描述又会影响以后的行动。换句话说,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到未来个案与生活环境的互动。

个案叙述目标、解决方法的方式,或所作所为有任何改变,都会影响个案与涉及其中的每个个体的互动,因此在婚姻咨询或家族咨询中,并不一定得要求每个成员都共同参与。因为家庭中某一成员 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他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也就会带来其他成员和家庭的改变。

12、训练团体的成员

在训练团体或咨询团体(如:家庭、夫妻)中的成员,彼此分享自己的目标及期望,且试着行动以促使目标达成。在这样的团体中,成员们对问题或目标的意义,观点可能不同,但都同意有问题要解决,而必须做点什么。所以咨询员不要试图为每个成员做诊断,也不要替他们决定未来的方向,而是协助大家协商出问题的解决目标,并找出个人可以做到的行动。

这些基本假设,反应了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主要精神,它强调正向思考的功能,不把焦点放在探讨问题的原因上,而看重对问题解决的关注与讨论;尊重个案本身对自己问题的专家,而每一个个案一定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咨询员要做的是发现个案的资源及潜力;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看重任何的小改变,相信小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而个案本身的改变又会引发他和其他人的关系的改变,因此咨询员要引导个案去行动,让生活中产生一些不同,即使是小小的变化,都要予以珍视,因为那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2)短期焦点解决心理咨询十项基本精神:

1、事出并非定有因

“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基本假设是指目前有一个明确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其在内假设则是“事出必有因”。找出原因似乎就可以解决问题。

基本上,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认为原因和结果间的关系很难认定。当一对夫妻因沟通不良、天天吵架而前来求助,先生说:“关系不好都是老婆凡事挑剔!”,太太说:“都是先生常常忽略我,才会挑剔!”先生接着说:“老婆挑剔,我才会忽略她!所以原因还是老婆!”这种探究问题原因的讨论常会陷入雄生蛋或蛋生雄的逻辑矛盾中,最后反而瘫痪了解决问题的可能。

而且,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原来的因演变成后来的果,后来的果又变成因,不断循环下去,到底谁是因?谁是果?实在很难确定。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主要是以“可以做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这样的问句,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探究此时此刻可以做些什么的问句,取代探讨过去原因的问句。由于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专注于朝向问题解决的历程,而非探索原因的历程,所以有可能在不探究问题原因的情形下,就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了解原因”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过程中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解决”的历程。

2、“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

一个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态或弱点,有时也存在有正向功能。例如:小孩在学校打架滋事、问题不断,看起来这个孩子真是问题学生。但是深入探究其家庭背景之后,老师发现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互不往来,只有在孩子出事时,父母双方才会一同来到学校,而孩子的幻想中仍然希望父母有一天能重修好,所以他透过打架滋事来完成他的梦想。

在这个案例中,打架滋事虽然是个问题症状,但是隐藏在背后的却是一个正向的期待,有它的功能存在。协助学生寻求更好的方法取代打架滋事,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关键。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精神在于不仅看到问题症状,更能看到其背后的正向功能。

3、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言谈的过程中,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认为个案和咨询员是一直处于合作的互动关系;个案总是会说明他们如何去思考改变的发生,而当咨询员了解他们的想法与作法时,咨询员和个案合作解决问题是必然的。透过一步一步与个案的情感、想法并速前进,倾听不仅止于倾听,而是配合个案的声调、感情和用语,进入个案的世界做积极的行动引导。

其次,经由邀请,促进个案做进一步的改变,协助个案搜寻并创造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想法与行为。若个案不接受新的邀请,试试第二个邀请。没有失败,只有回馈。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认为没有抗拒的个案,只有不知变通的咨询员。咨询员与个案合作的方式永远是正向与未来导向的,支持个案,通用正向的目标引导方式,并将模糊的陈述予以具体化。

咨询员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个案则是最了解问题的专家,两者合作,就有机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4、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所在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导致问题的出现。有时,不当的解决方法还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所以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咨询策略不是问题解决导向(problem solving),而是解决发展(solution development)导向。

例如:某位公车司机因为精神不好,无法专心开车,他想到可以吃安非他命提神,结果安非他命带来的心悸、身体不适,反而造成更大的问题,最后这位司机反而面临失去工作的窘境,还要面对法律的问题。这个失业及法律问题之产生,是因为他以无效的解决方式,循环地产生自我挫败之结果。

因此,面对每个问题,应考虑问题的多面性及特殊性,发展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而且相信个案是有能力、有责任发展出合宜的解决方法、克服困境,不致因为解决方法的胶著而产生更大问题。

5、个案本人是他自己问题的专家

在这个学派的基本精神中,并不以精神病理的缺点看待人类行为,不特别去深究问题行为的根源,而是强调个案是具有功能的个体,个案才是发挥解决问题的功能。这种咨询方法不将个案视为没有行为思考能力的个人,需要咨询员为他们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法;相反的,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强调用人们本身的资源,亦即利用个案本身的资源达到改变的目标,也相信个案本身具备所有改变现状的资源。同时极为强调尊重个案的能力,提供机会给个案去积极发现改变的线索。个案是他自己问题的专家,而咨询员则是改变过程的专家。咨询员只是“引发”个案运用自己的能力及经验改变,而不是“制造”改变。

6、从正向的意义出发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强调人们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强调人们地成功经验,而不是他们的失败;强调人的可能性,而不是他们的限制。

例如一位个案谈到自己太胖了,想要减肥,希望恢复十年前的好身材,可是自己却一直吃,一刻也停不下来,甚至会跑到大老远的地方去享受美食,所以减肥一直失败,自己沮丧极了。

咨询员可以在这样的案例中,引导个案去看到自己可以为享受美食的愉悦而不辞辛劳的正向力量,或是同理现在不辞辛劳地想要改变;不辞辛劳是可以用来促成改变的毅力。咨询员也可以引导个案回想十年前拥有好身材的正向感受,鼓舞个案改变的决心;从发现正向力量,以及发现当年如何做到保有好身材,即是问题解决的契机。如果停留在现在失败的情绪,去探讨失败的原因,只怕会让个案感到更沮丧。

7、雪球效应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看重小的改变,当小的改变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系统就和原先的状态不一样了;只要持续小改变,就会累积成大改变。这就好比“雪球效应”,原先只是山上的一颗小石头,开始向下滚,越滚越大,越滚越大,到了山下就会变成大雪球,具有足以造成山崩的气势。所以,咨询员要引导个案看到小改变存在、看重小改变的价值,而愿意促进小改变的发生与持续。

8、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

当个案进入咨询室时,他可能完全笼罩在他自己的问题当中,他会说自己的状况一直很恶劣,总是陷在忧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精神在于经由个案的叙述,找到例外的可能,也就是“何时忧郁不会发生?”或是“何时忧郁会少一点?”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相信任何问题都有例外。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员同理个案的忧郁后,试着问:“曾做过些什么使你的心情好一点?”个案想了半天说:“插插花的时候。”于是咨询员可以针对个案在后事插花活动时的情况,找到一个例外情境,深入探讨例外情境何以发生。例如:插花的乐趣是什么?个案什么时候愿意去插花?怎么能够在心情不好下,还可以做得到去插花?从这个方向探索,可能就在其间发现改变的途径。

透过研究个案做了什么而使例外情境发生,并加强、加多例外情境的发生,而使这些小小的例外情境变成改变的开始,逐步发展成更多的改变。这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精神之一。

9、重新建构个案的问题,创造改变

当一位个案谈着他不喜欢目前的处境,生活一团混乱,找不到可以谈心的朋友,学业上的表现令他很挫折,他不喜欢他的指导教授,他讨厌他的室友,他的家人也不关心他,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咨询员会重新建构个案的问题。首先,咨询员会问个案:“你在生活中想要些什么?”而非谈论什么是个案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个案停止抱怨,正视问题的解决。和个案谈他的需要,可以带出行动的目标,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抱怨只会使人停留在挫折的无可奈何中。因此,重新解构问题,就是迈向解决的一个方向。

咨询员会在过程中,建构一个问题行以解决的情境,而且讨论出不只一种的解决方法,找出个案有效的行为,鼓励个案多做一点。澄清个案的目标,检视个案的期望是否合理,协助个案对他的问题抱有合适的期待,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进展之一。

10、时间及空间的改变有助于问题解决

一对夫妇前来寻求协助,妻子渴望能够开始拥有自己的空间并外出就业,不再完全以先生的意见为意见,先生却无法接受她的改变,两个人开始在生活中有了争吵。太太觉得先生太霸道,完全不考虑她的需要;先生觉得太太很自私,有时晚上还要工作,孩子没人照顾。

经过讨论,咨询员发现他们在卧房吵得最凶,常常一讨论就会以吵架收场,但在客厅讨论则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因为孩子在场,讨论比较不会失控。由此点发现空间上的不同会形成改变的可能,所以咨询员鼓励他们能尽量先在客厅讨论两个人的问题。同时,咨询员也针对时间向度询问两人,结果发现妻子如果能在先生下班前回到家中,先生也可以试着接纳妻子外出工作。透过改变时间及空间,这对夫妇为他们的问题寻求到解决的方向。

整体而言,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精神在于这是一个包括改变、互动与达成目标的整体模式。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个案便已经开始改变的第一步,而这些改变都是发生在问题解决的目标范围中。只有朝向目标导向的谈话,才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所鼓励的。经由思考的方式、与个案对话的方式、建构解决方法的方式三者交互作用,可以反映出有关改变、互动及达成目标的概念。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亦可称为消费者模式,即不以一个“模子”套在个案身上来进行诊断、比较或处理,而是要让每个个案选择他(她)的目标、决定目标;去协助个案达到他(她)所要改变的目标,而不是将咨询理论强加在个案身上,视为要遵循的理想目标。

 

这12或10项基本假定或精神根据其理念基础,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纳为三项主要假定,即为SFBC的基本理念。

  一是正向思考,由“例外”带来问题解决。SFBC认为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会影响其思考的内容,进而影响其对问题解决的决策及效能。如果个体越把焦点放在正向、已有的成功解决方法并迁移到类似情境中,则越能使改变朝预期的方向发生。因此,SFBC是目标导向,而不是问题导向。同时,SFBC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处在问题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即所谓的“例外”,“例外”常常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的指引。

  二是小改变带动大改变,个体的改变可以引起其他个体甚至是整个系统的改变。这是一种基于系统观的考虑,即从小的改变着手,事情往往比较容易成功。SFBC认为成功的经验对个案非常重要,可以使个案产生信心和力量去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同时,在一些团体咨询或家庭咨询中,团体或家庭中某一成员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成员的互动,进而会带来其他成员及整个团体或家庭的改变。

三是个案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意义与经验是交互建构的,改变对于不同的个体意义是不同的。人们生活的意义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建构起来的,有其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和丰富的资源。在这个前提下,咨询员的工作之一不是一再地教导来访者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协助来访者发现其资源,建构自己改变的目标及历程。

 

四、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流程与基本架构

一次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晤谈时间,和一般的咨询一样,都约为 60 分钟。然而,比较特别的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谈话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

(2) 休息阶段

(3) 正向回馈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约为四十分钟的时间,而其它两个阶段则各为十分钟左右。在第一个阶段,是以咨询员与个案的对话为主,期待透过建构解决途径的对话架构,包括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假设解决架构等,完成数据收集、确立目标。在第二个阶段,则是休息十分钟,在此阶段,咨询员会离开晤谈的场所,以回顾与整理在第一阶段中个案对其问题的解决所提及有效的解决途径,并思考如何对个案进行有效的回馈 ( 若咨询员有协同咨询的小组,则与之进行讨论 ) 。于第三阶段中,咨询员再回到晤谈的地点,并提出正向的回馈、有意义的信息,及家庭作业,提供在休息阶段时所设计的介入策略,来使促进个案行动与改变的发生。

在第一阶段的对话架构中,晤谈便以正向的开始进入「目标架构」。「目标架构」的主要目的是邀请个案进入咨询对话,厘清他想要的目标与建立咨询的工作目标,而不希望个案的目标只是遥不可及的希望,或是毫无建设性的抱怨,典型的目标架构问句是:「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你希望你的问题可以有什么改变?」。咨询员亦可能在运用例外架构、假设解决架构后,澄清与确立出个案所要的一些具体可行的目标。在建立目标的同时,咨询员需要观察个案的类型,是准备好解决问题的消费者,是尚未准备好进入晤谈的来访者,还是希望能诉苦的抱怨者?咨询员需要和不同类型的个案同步,渐引导个案往问题解决的目标走,而目标即为个案能马上做到的、行动很具体的方向。

当确立目标后,就可进入「例外架构」之中。「例外架构」是邀请个案去思考他认为的问题何时不会发生,或者是引导个案觉知想要的目标或解决方式早已存在的事实与内容为何,如果是曾经做过的解决方式,就多做一点,如果有偶发的成功经验,就去寻找如何才能再发生。常见的典型问句是:「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不发生?」、「你想要的这个目标有没有什么时候曾发生过?」、「当时是怎么做到的?」。例外架构可以帮助个案离开陷于问题难处的痛苦,进入成功经验的思索,而带来改变的意愿、动力与方法。

倘若由「例外架构」中找不到具体可行的行动,则可运用「假设解决架构」来发展可能的行动。「假设解决架构」乃是邀请个案发挥想象力,进行脑力激荡,假想如果问题已经解决或是目标达成之时,他会是什么样子,跟现在会有什么不同,而鼓励个案去做目前可以做得到的一小部份。典型的问句是:「当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或是这个目标达到了),你的行为会有什么不一样?」「在这些行为中有哪一些是你曾经做过的?」。假设解决架构帮助个案构思美好的远景,带来前进的动力,并透过想象,不受限于目前的困境,而找出成功的线索。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最大的特色是:咨询员所使用的「建设性预设问句」;咨询员透过「建设性预设问句」所选择的方向、所使用的语言带来的正向暗示与教育作用,企图影响个案知觉的改变,导引出正向解决的思考与行动。这样的对话流程,是一个着重「改变」的对话,而不是「谈论问题的对话」,也不像是其它咨询派别一般,将咨询过程分为收集数据、设计提供解决方案的阶段。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不把咨询员列于较高的位置上,而视咨询员为个案建构解决方案过程的一个共同参与者。所以,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一个一连串的对话历程,于咨询员和个案共同建构的对话过程中,强调正向的、建设性、小改变的取向,而解决方案自会被有所引发形成。

 

五、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重要技巧

(1)、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常用的技巧包括以下几项,乃变化运用于晤谈的过程中:

一般化:企图用严重程度较低的辞句,重述个案的语言,以减降个案的负面情绪。其如当个案说:「我得了忧郁症,我没有一天快乐的日子」,咨询员可改为:「近来心情比较低落,让你对生活感到较为不满」。

1. 振奋性引导:企图鼓励个案,并使个案对成功经验的要素更为有意识。其如:「你说你偶尔愿意和你太太主动和好?当时你是怎么做到的?」

2. 正向再架构:企图对个案负面的经验赋予正向的意义。其如:「我看到你虽然不喜欢你的犹豫,但是在你的担心犹豫里,我也看到你的谨慎、体贴别人以及顾全大局」。

3. 评量性问句:企图将个案的思考细步具体化,其如:「如果用一到十的分数来看,十是你理想的状况,一是很不理想的状况,你目前是几分?若要上升一格,你可以做些什么?」

4. 外在化:企图将个案跟他的问题分离。其如个案说「我觉得我没有工作,我真是个失败的男人」,咨询员可改为「在工作这件事上,你目前对自己的表现有些失望」。

5. 正向的譬喻:企图用一个正向的图像来涵括个案的世界,并给予正向力量,其如「你像一朵被压在石头下的玫瑰花,虽然受了很多的煎熬,但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希望能挣脱出来」。

6. 关系导向问句:企图帮助个案了解他人的立场,其如:「如果你的先生现在就坐在你旁边,他听到你说这些话后,他会对你说什么?」

7. 因应性问句:企图帮助个案看到自己任何微小的正向力量。其如:「你觉得自己有些沮丧,但你早上是怎么让自己起床的?是怎么让自己走到咨询室的?」

8. 追踪性问句:企图帮助个案坚持下去?其如:「你会如何帮忙自己继续做下去?」、「当你有改变时,谁会第一个发现?他会看到什么?」

9. 再次咨询的重点:

开场:这周和上周有什么不同?改变了什么?

个案有所改变:你是怎么做到的?未来可能会有什么挑战?

个案的改变是差强人意:运用评分问句,如果更好一些是什么样子?

个案的问题持平或下滑:你做了什么使情况没有更糟?

(2)、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巧集中体现在下列五种类型的问句上。

1.把抱怨转化成目标

当来访者是带着问题或困难而来心理咨询,当他一再叙述他的困难时,心中被无助与挫折的情绪塞满,似乎情况真是糟到谷底;但如果咨询师能引导他去思考“希望情况有何改变”时,来访者就不再陷于抱怨,而能比较有方向地去澄清自己的期待,去思考改变的可能及寻找自己的着力点,也就是说,来访者的身心开始准备,为朝向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动员起来。所以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把焦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局限于问题情境中,在心理咨询中,要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深究问题成因,咨询师的责任就是要将个案对问题抱怨的谈话,引导至正向解决问题及未来导向的谈话,与其讨论问题,不如讨论解决之道。

例如:有对父母带着他们的儿子来到咨询室,刚开始他们向咨询师抱怨儿子的种种不是,愈说愈气愤,似乎这儿子简直无可救药,而这个做儿子的静静坐在一角,低着头,一言不发,显得非常无奈。当父母的抱怨告一段落,咨询师问这对父母:”你们希望儿子能有些什么改变呢?”父母开始思考并试着叙述他们的期望,此时问题似乎不再那么绝望,而有了转要机,儿子也慢慢地抬起头,仔细听父母的叙述。离开咨询室时,这一家人已找到了自己可以做的事,并愿意努力试试。

2.转变问句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主要是以“可以做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这样的问句,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探究此时此刻可以做些什么的问句,取代探讨过去原因的问句。由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专注于朝向问题解决的历程,而非探索原因的历程,所以有可能在不探究问题原因的情形下,就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了解原因”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过程中不一定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解决”的历程。

    例如:大学生小王是个身高才1.65米的大学四年级男生,沉默寡言,他不断地和咨询师说着他不喜欢目前的处境,刚刚拿到了考研的成绩,只差几分没有到分数线,学业上的表现令他很挫折,现在他的生活一团混乱,找不到可以谈心的朋友,女同学也没有正眼朝他看过。他觉得父亲也是一个沉默寡言、窝囊的人,自己全是遗传了父亲的一切。这时候,咨询师感到谈论问题的原因只会让小王停留在挫折的无可奈何中,小王这时候必须做些什么,使问题朝向解决的方向迈进。咨询师和小王具体探讨了“可以使问题不再继续下去”的可能,包括做好论文,积极面试,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这样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和小王一起建构了一个问题得以解决的情境,而且讨论出不只一种的解决方向。

3.例外问句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相信任何问题都有例外,个案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要协助个案找出例外,可以让个案看到自己以能力和资源,带来问题解决的可能。当来访者叙述其整日沉溺于忧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咨询师经由来访者的叙述,其内在精神是找到例外的可能,也就是“何时忧郁不会发生?”或是“何时忧郁会少一点?”。透过研究个案做了什么而使例外情境发生,并加强、加多例外情境的发生,而使这些小小的例外情境变成改变的开始,逐步发展成更多的改变。

例如:小李进入咨询室时,她可能完全笼罩在他自己的问题当中,她说她的状况一直很恶劣,心理很不好。咨询师同理了小李的低落情绪后,试着问小李:”你曾经做过些什么使你的心情好一点?”小李想了半天说::”插插花的时候。”于是咨询师针对小李在情况,找到一个例外情境,深入探讨例外情境何以发生。例如:插花的乐趣是什么?你什么时候愿意去插花?怎么能够在心情不好下,还可以做得到去插花?从这个方向探索,可能就在其间发现改变的途径,发展出更多使心情改变的途径。

4.奇迹问句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经常会使用一些奇迹式问句,来鼓励来访者发现问题解决的方向。比如,咨询员会使用假设问句:”如果有一天,你睡觉醒来后有一个奇迹发生了,问题解决了(或是‘你看到问题正在解决中’),你如何得知?是否会有什么事情变得不一样了?”或者使用水晶球的问句:”如果在你面前有一个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的未来(或是“可以看到你的美好的未来”),你猜你可能会看到什么?”等等这些面谈的言语技巧,从而帮助来访者找寻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奇迹问句是专注未来导向的,引导来访者去看当他的问题不再是问题时他的生活景象,将来访者的焦点从现在和过去的问题移动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生活,这样使心理咨询和治疗更富于正向引导性和激励性,鼓舞来访者深入地澄清自己的价值,建构自己生活的意义,

5.刻度问句

刻度问句是协助来访者将抽象的概念以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中最常用的刻度问句是0到10的刻度量表,10代表所有目标都实现,而0表示最坏的可能性。借由刻度问句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已经做了什么?下一步做什么?最终的目标在哪里?例如:

分数      状况描述          咨询师和来访者探讨

10       最完美的解决         用奇迹问句鼓励来访者积极思考

       好的、现实的结果     小的现实的改变,使问题不要干扰来访者的生活

       来访者现在的状态     来访者现在已经做了什么

       最坏的情境           最好不要详细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