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郑华峰:多支病变伴血栓高负荷处理策略

 tomsmise 2017-06-26
『推荐理由』 患者伴糖尿病、高血糖、ST-T段改变,GRACE评分高危因素,CAG示三支病变,血栓负荷重,干预回旋支后患者出现慢血流,后改用替格瑞洛后复查造影,血流较之前明显有好转。术后坚持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抗。自2014年5月随访至今患者无胸痛,活动后无气促,未发生并发症。
病史资料

基本信息: 男性,52岁,62公斤。

就诊时间: 2014年4月30日。

患者主诉: 剑突下闷痛5小时。

现病史: 剑突下闷痛5小时于2014年04月30日入院。

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

既往史: 高血压病Ⅰ级数年。

体格检查: 体温36.6 ℃,脉搏103次/分,血压142/75 mm Hg。神志清楚,大汗,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2+;TC 4.46 mmol/L,LDL-C 3.79 mmol/L;GHbA1c 7.3 %。BNP 2473 pg/ml;心肌酶、心梗四项明显升高,最高CKMB 116 ng/ml,CTNI 68.9 ng/ml。

入院心电图: 窦性心律,多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窦性心律,I、avL、V4~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彩色超声诊断报告: 胸片示:肺淤血改变(5.3);ECHO:LV下壁运动减弱,LA35 mm,LVDd 53 mm,EF 43%;双侧颈动脉彩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心电图:多导联ST-T改变。

初步诊断

病症: 1、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脏不大;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killip分级)。2、高脂血症。3、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4. 高血压病Ⅰ级极高危组。

危险评估: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且ST-T段改变,GRACE评分高危患者。

给药情况: 1)阿司匹林300 mg 负荷剂量;2)氯吡格雷600 mg 负荷剂量;3)瑞舒伐他汀钙20 mg qd。

冠脉造影

造影时间: 2014年05月04日。

造影结果(一): 前降支近中段50%~95%×40 mm的狭窄,回旋支近端90%×15 mm的狭窄,可见血栓。

造影结果(二): 右冠近端50%的局限狭窄。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 前降支近中段50%~95%×40 mm的狭窄,回旋支近端90%×15 mm的狭窄,造影后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做介入治疗。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一): 指引导管指引导管至左冠口,沿指引导管送导丝至回旋支远端,送血栓抽吸导管至回旋支病变处,行血栓抽吸;抽吸后,回旋支血流较前好转。

手术过程(二): 沿导丝送球囊至回旋支病变处,以12 atm扩张;沿导丝送支架至回旋支病变处,以12 atm释放。

手术过程(三): 回旋支出现慢血流,血流TIMI 2级。

手术过程: PCI Device:GC:7F BL3.5,ZEEK血栓抽吸导管;选择导丝:Pilot 50,Runthrough;球囊:ape×2.5×15 mm;支架:Resolute 3.5×30 mm。

术后造影显示: 回旋支出现慢血流,血流TIMI 2级,故决定择期干预前降支,加强抗凝,抗栓,抗血小板治疗。考虑到患者是ACS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栓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高,且又出现慢血流,科室特别提出临购替格瑞洛1盒给予患者治疗,以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ECG:

病情演变: 患者术后仍有间断胸闷憋气,经加强扩冠、利尿治疗仍无明显好转,逐渐出现夜间不能平卧,查体:HR 107 bpm,BP 90/60 mm Hg,双肺可闻及明显湿罗音,考虑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故予术后2日再次PCI干预LAD。

手术过程(五): 指引导管到左冠口,导丝至前降支远端; 沿导丝送球囊至前降支近中端病变处,以12 atm扩张; 沿导丝送支架至前降支近中端病变处,以12 atm释放。

手术过程(六): 复查造影显示回旋支血流较前好转,血流TIMI 3级。

手术总结: 复查造影显示,前降支,回旋支血流TIMI 3级,支架释放良好。

ECG:

术后转归: 患者术后48h后拔除IABP,术后继续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心肌重构等相关治疗。

PCI术后及随访

ECG:

出院给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 0.1 g qd,替格瑞洛 90 mg bid,氯沙坦钾 100 mg qd,瑞舒伐他汀钙 20 mg qn,曲美他嗪 20 mg tid,安体舒通 20 mg qd, 倍他乐克缓释片 95 mg bid,诺和锐特充 6 μ 皮下 三餐前。

术后随访: 1个月后复查,无胸痛胸闷,活动正常。坚持双抗。 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正常。随访至今坚持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抗,患者无胸痛,活动后无气促,未发生并发症。

病例总结

该患者因“剑突下闷痛5小时”入院,且伴糖尿病、高血糖、ST-T段改变,GRACE评分高危因素,CAG示三支病变,血栓负荷重,于回旋支置入支架后,出现慢血流,TIMI 2-,故以择期干预前降支,加强抗凝,抗栓,抗血小板治疗。考虑到患者出现慢血流,又是ACS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栓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高,需要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在科室未正式进药的背景下(2014年4月),临购替格瑞洛1盒给予患者治疗,换成替格瑞洛后复查造影,血流较之前明显有好转。术后坚持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抗,自2014年5月随访至今患者无胸痛,活动后无气促,未发生并发症。RESPOND研究结果显示,氯吡格雷应答者改用替格瑞洛后,IPA平均升高约20%,氯吡格雷无应答者改用替格瑞洛后,IPA平均升高约40%;且2014 欧洲心脏病学会血运重建指南NSTE-ACS推荐:替格瑞洛用于中高危NSTE-ACS患者且不受初始治疗策略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一致推荐

医师介绍

郑华峰, 医学硕士,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主任医师。2006年7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 硕士毕业;2006年7月至今就职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专注于冠心病临床及冠心病的介入诊治工作,独立完成冠脉支架植入术数百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