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娃,你妈喊你回家吃馍啦!

 田园牧韵 2017-06-26



陕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其省会西安,曾经是十三朝古都,神秘莫测。在学者眼里,她是从梦想中失落的城市;在诗人的心里,她是梦里的大唐;而在美食家的嘴里,她是一座极其容易被攻破的城。在陕西,饮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舌尖2》中曾这样评价陕西:“从最日常的馒头、锅盔、面条,到肉夹馍、羊肉泡,再到花样百出的各色小吃,共同奠定了陕西这个面食王国难以撼动的基石。”关于陕西的面食,上一期小编已经介绍过面条,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陕西的各种馍。




羊肉泡馍

陕西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汤是利用羊骨加上多种香料大火煮,然后撤去浮沫,投入肉块,先大火,后小火烹饪而成,汤味浓香扑鼻,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


虽说羊肉泡馍几乎成为泡馍的代表,不过陕西的泡馍绝不仅仅只有这一种。常见的还有小炒泡馍,属于羊肉泡馍的分支,区别在于汤比较少,讲究配料多,口味重,必不可少的在制作中添加醋和辣椒;葫芦头泡馍,用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制成;此外还有三鲜煮馍,水盆羊肉、粉汤羊血泡馍、辣子疙瘩泡馍、渭南豆腐泡馍、豆花泡馍等等,恐怕就连陕西当地人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种。

葫芦头泡馍




肉夹馍

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简称,老百姓无需文绉绉地讲之乎者也,加上陕西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便当些。


肉夹馍,实际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白吉馍。肉用腊汁肉,使用陈年老汤卤制,极为酥烂,滋味鲜长,肥肉不腻口,瘦肉不柴不油。夹肉用的馍须是特制白吉馍才正宗,这种馍口感极酥,味道绵香。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肥而不腻,回味无穷。身居长安,随处可见,不觉其可贵;人在异乡,最勾魂的却是这满口留香的肉夹馍。




锅盔

锅盔也叫锅魁,是陕西八大怪之一。据说这种食物是古代军人行军为了方便用头盔烙出来的饼状食物,后来渐渐广为流传,成了关中地区人们最喜爱的面食之一。


锅盔,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厚如锅的盔甲一般的大饼。人称“睁眼锅盔像锅盖”,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正宗的锅盔锅盔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嚼劲十足,下咽回香无穷。





陕西花馍

要说陕西的馍,最“花样百出”的就莫过于“花馍”了。花馍,又称为面花、礼馍,是流行在关中地区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礼馍,以加工精巧、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寓意深长而著称,被誉为蒸出来的“可以食用的民间艺术品”。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陕西花馍是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传统的春节,当地的婚庆嫁娶,不但少不了这种馒头工艺品,而且还以它们增添喜庆的气氛。它的花饰以花鸟鱼虫、蝴蝶、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春节时期多做枣花馒头,象征幸福与多寿。



制作花馍也是女红比巧手的方法之一。制作工具都是手边的普通物件:剪刀、木梳等,关键是一双巧手。她们借用木梳、顶针、剪刀、筷子等简单的工具,通过搓、揉、压、折、卷、拼、剪、贴、扎、捏等各种手法,用面团制作出各种形态的动、植物,而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花馍一般都有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规格式样,但也尽可以别出心裁,作巧夺天工的创新。





石子馍

 石子馍历史非常悠久,它具有我国烹饪史上石烹时代的明显特征。据传:“神农时,惊讶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有关石子馍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唐代《资暇集》,那时称为“石鏊饼”。因其是将饼坯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烙制,故而得名,又称砂子馍。


清代时石子馍随着做官、经商的人传至江南,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称誉它为“天然饼”,对其用料、作法、特点作了详细记载:“泾阳张荷塘明府家制天然饼。用上白飞面,加微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小鹅卵石,衬而嫫之,随其自为凹凸,色半黄便起,松美异常,或用盐亦可。”


石子馍主要原料是面粉、调味料和动植物油,石子馍的饼胚放在一锅又黑又圆的石子上面,烤出来的面饼外观焦黄鲜亮,中凹边突,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石烙工艺讲究传热均匀,火力不能太小或太大。太小则无焦香味,更无酥脆的质感,太大则外焦而内不熟,对成品外型也会有很大影响。




棒棒馍

棒棒馍是陕西蒲城特产,它是由小麦粉、植物油、茴香、黑白芝麻、精盐等精制而成,长约二十厘米,二指宽的一长条,形如大棒,难怪叫棒棒馍。口感酥酥脆脆的小面棒,既有小麦粉淡淡的甜,又有茴香和芝麻特殊的香,还有食盐那飘缈的咸,后味醇正干香,特别耐咀嚼。




椽头蒸馍

椽头蒸馍是陕西关中的渭南地区的特色面食,因其状如房屋上木椽的椽头而得名。。所谓椽就是盖房子时候的一种木料,在关中地区每家盖房都会用到。之所以做成“椽头”的样子,是因为一般过红白喜事时,要蒸大量的馍,如果像一般家庭那样一个一个的做会很慢,所以,制作着会把和好的面先弄成一个长条,粗细和椽差不多,然后放在案板上,一刀一个的切开,再放到锅里蒸熟就好了。它的样子就像是从椽上切下来的头,故有此名。


椽头蒸馍的制作方法更是别具一格:素有“一水、二面、三酵、四合、五压、六揉、七蒸、八起”的讲究,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由于椽头蒸馍具有馍白皮展、外酥内嫩、数日不裂、营养丰富、甘香盈口、便于携带,又耐久贮的特点,凡是吃过的人,无不拍手称绝。绝者有三:


一是色绝,光泽晶莹,体如美玉,摸拟凝脂,浑如元宝,亮丽呈彩,款款赛碧,十天半月,决不霉变,椽棱分明,掰开齐茬,千层万层,酥脆掉渣。


二是香绝,天然浑成,异香扑鼻。先水之究,用面之精,发酵之巧,和面之工,制作之妙,烧火之能,集于一身,原始之香,绿色食品。


三是味绝,食之味长,满口皆香,热吃不粘,到口松软,甜香清悠,回味无穷,冷吃香酥,自然疏散,嚼之有劲,咽之顺口。




黄馍馍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一定知道,黄馍馍是陕北人的最爱。黄馍馍原料由糜子面发酵,包裹蒸煮好的红枣、豆类挤压掺合成的豆枣泥馅蒸制而成,口感松软带甜,营养丰富易消化。因其颜色呈黄色,所以名为“黄馍馍”。陕北有些地方用小米面作为黄馍馍皮原料,营养价值以及口感与糜子面一样。




油馍馍

油馍馍是陕北最有特色的经典小吃,也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年茶饭。每到过年,家家户户总会精心准备制作油馍馍。油馍馍由糜谷磨成面炸制而成,呈圆形,环状,炸熟后,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甘甜可口。在陕北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逢年过节的筵席中都少不了它。人们说,只有吃着油馍馍才能感受到年的味道。




炕炕馍

炕炕馍原名扛炕馍,又叫芝麻馍、薄脆饼,是一种上面粘满芝麻的圆形或长方形的烙饼。碗口大小,圆形似满月的,叫圆炕炕;边厚中薄,长形似神牌的,叫长炕炕,由于采用天然木炭置于特制瓦片上焙炕而成,故名炕炕馍,为汉阴一带的著名即食小吃。


制作炕炕馍,完全是传统工艺,手工操作。主要原料选用汉阴本地特产的面粉、菜油、芝麻。面粉用老面发酵,充分揉搓。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虽然用的是普通面粉的发面,但在发面里掺进了油酥。油酥用菜油、碱、五香料等与面粉和就;这个油酥很有讲究,是汉阴名炕炕馍师傅的专利;油酥制作的好,饼子才能酥脆喷香,耐贮藏不变质。起油酥只能用上等菜油,千万别用猪油;用了猪油,坑坑馍不但难以久存,还容易出现异味。。制作时切面于案板上,捋成小坨,用木制擀面杖擀成中间薄、四周稍厚的圆形或方形饼坨,饼上每隔指许,剁有似断非断的刀印。涂水沾芝麻后,放入上下两面炭火的铁鏊中烘烤,至饼面发黄,芝麻起脆香即成。




鼓气馍

鼓气馍是陕西石泉的一大特产,它的正确叫法应该叫鼓气饼,因为它是烤熟的圆形面食,但石泉人长久以来叫习惯了“鼓气馍”这个名字。制作鼓气馍时,需要上下双层的火来烤。面心用香油、五香面、精盐等扮成,放进生面中后,由于馍两面受热,面心膨胀,馍就向上鼓起。烤熟的鼓气馍黄亮亮,吃起来又香又脆,一定要趁热吃,加上红豆腐那更是一绝。





大荔月牙烧饼

“大荔有一怪,烧饼半个卖。”这是流传在关中东部的一句俗话。这半个卖的烧饼,状如新月、颜色金黄、空心饱满、酥香可口、所以,人称月牙烧饼。《大荔县志》记载:“月牙烧饼,是由于人们食用水盆羊肉的需要而渐次形成的。过去吃羊肉时,以烧饼为主食。早先的烧饼是圆形,要夹肉,还需把烧饼掰成两半,既参差不齐,又不方便。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与其把烧饼掰成两半吃,还不如制作时,将烧饼切成两半,既方便也美观,烧饼就由圆形改为半圆形。因其状如月牙,故名月牙烧饼。” 


大荔月牙烧饼原料为面粉、精盐、碱面、芝麻、小茴香,菜籽油,经和面、制坯、烙烤三道工序而成。特点外皮焦脆,内瓤酥松空软,好看也好吃。表皮黄亮焦脆,内瓢松软,有点甜。虽说只一指头多厚薄,却有若干层层,油油香香的。虽说那里边是空的,却能夹肉、夹鸡蛋、还能夹各种蔬菜。外边却沾着不少的芝麻,热吃凉吃均可。难怪歌谣说:“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今大荔县)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芝麻粒粒油层层”。




饦饦馍

饦饦馍是西安回族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饦饦馍是聪明的华人穆斯林汲取阿拉伯大饼、胡饼之精华,采纳中国传统烤饼工艺烙制的一种纯面粉的宜储便携的小圆饼,一般系用慢火烙制。饦饦馍是牛羊肉泡馍的主角,且随着牛羊肉泡馍知名度的提高,享誉食坛。


饦饦馍饼圆内侧爆起一道黄边,馍面有花色斑纹,绵软中透出淡淡的甜味,即所谓“ 虎背全国菊花心”。最初,饦饦馍被以阿拉伯语“食品”之音“图尔木”(Turml)命名,后来,其名演变为饦饦馍。现在,西安穆斯林说“饦饦馍”时,仍将“馍”读为“mu”,或简称“饦饦”。饦饦馍的成名,和牛羊肉泡馍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韧筋甜绵耐煮,掰碎后入肉汤旺火煮而不散,块与块之间互不粘连,饦饦馍成为牛羊肉泡馍的主角。


饦饦馍分软硬两种。软的是发酵过的酵面馍,用来做腊牛(羊)肉夹馍。羊肉泡用的是硬的死面馍,一般是九分死面加一分酵面揉成,烙到七八成熟,这样才能保证煮好的馍粒中间还有韧芯儿,吃起来依然筋道,不会软烂无骨。




锅盔牙子

咸阳的锅盔牙子夹馍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的时间已经很盛行了。 锅盔牙子的外形有点类似于陕西名吃“肉夹馍”:让馍+肉的组合成为经典。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别:锅盔牙子,比肉夹馍更香酥,更好吃。既然叫锅盔牙子,那就说明它秉承了锅盔的一部分特点,口味上完美继承了陕西锅盔“干、香、酥”的优点,即便是单吃白饼,都会觉得是惊艳般好吃。而“牙子”二字却又说明它不同于锅盔,仅仅是一个牙子、一点点而已。


锅盔牙子选上等麦面粉和死面,揉压成马蹄状,形似荷叶饼,厚不过一分,上碳火炉烘烤,至表皮酥黄,内里熟透,横面切开,夹入秘汁卤肉。其肉肥不腻,瘦不柴,夹入饼中,咬一口酥脆溢香,肉入口即化,吃一个是夹齿留香,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荷叶饼

陕西荷叶饼,又叫白薄饼、面薄饼、卷饼、烙饼、烙馍,有大小之分,大者直径可超过25cm,小者只有巴掌大,是陕西城乡各地民间喜食的传统风味小吃。


荷叶饼是由秦汉时的“白饼”演变发展而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般将中间抹上素油的饼坯,两个叠放在一起上平鏊烙,一次就能烙两张,这样制作速度较快,烙出的荷叶饼更为柔软,同时也减少了火色。从荷叶饼的卷菜看,也是丰富多彩,既可卷素,也可卷荤。素菜有汆、炒豆芽中的黄豆芽、绿豆芽、碗豆苗、土豆丝、油炒酸菜、泡菜、粉丝、韭黄、炸黄豆、摊蛋皮丝;荤菜有熟肚丝、鸡丝、猪、牛、羊肉丝,肺条等。再加上一盘细嫩的鞭杆葱和一盘甜面酱,如果再卷入片皮烤鸭,则更有滋味。




扶风鹿糕馍

“岐山挂面凤翔酒,扶风鹿糕京里走。”这是关中西府一带流传的关于名特产品的民谣。这扶风鹿糕就是久享盛名的地方风味——鹿糕馍。 扶风鹿糕馍,是一种圆形的烙馍,又名鹿糕干粮。因为形似满月,碗口大小,厚寸许,皮薄如纸,内外一色,白中略带乳黄,背面微微隆起,正面中间有一小小圆坑,坑中装饰有一胭脂印染的朱红小梅花鹿图案,故名“鹿糕”。


扶风鹿糕馍的产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由重阳节的应节食品“重阳糕”演变而来。《岁时记》云:“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唐六典·膳部》又称它为“九日麻葛糕”。这里的“上置小鹿”就是在糕面上缀饰有鹿的图案。制作扶风鹿糕馍,是选用上等小麦特制的细白面粉,先合水发酵,后搅拌揉搓,调得十分干硬,再加香油或猪板油、鸡蛋及五香调料,用木杠在案板上反复压揉,直压得光如泥,再揉成长条,等分成团制饼,放在锅中,先武火后文火慢慢烘烤即成。成品有咸、甜两种。不干不硬,不顽不软,脆酥香醇,美味可口,久贮不霉变。




宁强核桃馍

陕西宁强著名的传统特色面食,将核桃仁去皮后与椒盐、芝麻等一起制成馅泥,再将油面经过三次发酵后,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炉里烘烤后制得的糕点。本品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特别适合老年人及儿童食用。


宁强核桃馍小如瓷盏,色橙黄,可见附着的核桃泥,味浓郁,未入口其香味已沁入肺腑,引起食欲,入口香酥,回味无穷。尤为可贵的是,这种馍即使在炎炎盛夏,放置数日乃至逾旬,其色、香、味依然如初,没有丝毫改变。




临潼罐罐馍

临潼罐罐馍,就是麦面馒头,因形似小罐而得名;又因造型独特,高挺白暄,酥香层离、久贮不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临潼罐罐馍从磨面、发面、和面、施碱、到成型、火候、出锅,都有一套细致的工艺流程。酵面的用量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和面水的温度要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所变化。揉好的面的饧制时间可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所变化。蒸制时要旺火沸水蒸制。这样做出来的临潼罐罐馍是底部小、腰身高、顶呈半圆形,形似小罐,吃起来才绵、筋、香、甜,余味无穷。




洋县枣糕馍

枣糕馍,原叫“早告馍”,馍的两侧镶红枣四只,再在馍面上捺出梅花图案,故名“枣糕馍”,是洋县一种口味酥香、花色独特的面点食品。人们一般用细草一组一组把几十个馍拴串起来,走亲访友时,将馍串搭在肩上或挂在胳膊上,非常方便。


洋县枣糕馍的作法很有讲究,要用甜酒发酵,不用兑碱,以发酵面团为主料,配以白糖、红枣等辅料,用力揉搓反复匀称,制成独特的如意状面团再蒸制而成。枣糕馍的口感非常好,特别酥,很耐嚼,甜丝丝的且有酒香味。三五日之内,只需在炉火上稍加烘烤,外观与味道如同新出;即使放置一两个月,也不会变馊,且风味依然。




兴平乒乓馍

乒乓馍,原叫干馍,是兴平民间的一种古老食品,吃起来干酥味美,因形状酷似乒乓球,小巧玲珑,惹人喜爱而得名。做这种干馍不用酵面,用木杠子把硬面压到一定程度,做成小馍放在鏊里,上面架木炭火烤,下面用麦草火煨。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一锅只能做三斤馍,要用文火烘烤一个小时才能熟。食用时,不需加热,不用菜肴佐餐;直接食用,酥脆可口。这种色香味形皆佳的乒乓馍,堪称小吃一绝。




兴平云云馍

兴平云云馍,因它象古典图画中的一朵云彩而得名。看起来又象一副没带腿子的眼镜,所以俗称“眼镜馍”。造型美观,黄白色相衬,清香酥脆,越嚼越香,且久存不易变质。




开花馒头

开花馒头,也叫开花馍、花花馍,因其色泽洁白,蒸后自然裂开,形似盛开的花朵而得名。开花馒头在陕西农村是馈赠亲朋的礼品,因其制作复杂,耗时长,酵面发酵过大,花馍也开花,人们戏称“开花馍”。久而久之,人们就做成简易花馍,还一年四季上市销售。虽经千年,饮食品种变化无穷,但开花馒头却一直是陕西农村一款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形似棉桃、色泽洁白、彭松柔软、香甜适口是开花馒头的显著风味特点。




旬邑花子馍

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旬邑特色小吃。据考,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在旬邑民间的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较为流行。因其纯系手工制作,口味筋道,深受大众喜爱。


旬邑花子馍做起来很讲究,头一天夜晚用上等小麦面粉发酵成面团,第二天中午由家庭主妇在厨房里和面、揉面、看碱的大小、看面发酵的成色。取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和入揉匀,使面团酸碱度呈中性、筋光状,再揉搓成圆条,揪面提。当将面提反复揉搓成馒头状,用手压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5厘米的面饼,在其一面涂上猪油,取两快相向叠盖、压实,用切面刀十字等分成4份。取其一份,用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长成带状,在底部同向相缠,做成底座即成,放入铁锅进笼用大火蒸约20分钟就可出锅食用。出锅后的花子馍,两瓣分开,呈心心相连状,莹白如玉,美观美味。




柱顶石馍

在礼泉县,有一种传统风味食品,因其状似柱顶石而称之为柱顶石馍。此馍始于唐代,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色泽鲜美,醇香扑鼻,不佐菜肴吃亦美味可口,便于携带,又耐久贮。食者无不称赞。


柱顶石馍是很有特色的,以上等面粉经和面、搓条、揪剂,揉成圆锥状,并擀成底部浅凹的馍坯,状如柱顶石,入笼烙熟。皮薄瓤厚,酥脆爽,滋味清香。




锅塌塌

“锅塌塌”其实是一种蒸馍,以粗粮苞谷面经特殊厨艺制成。曾有人将它概括为“四奇”:一奇酸甜醇香人皆爱;二奇不用燕屉锅边贴;三奇经暑经寒不变味;四奇可添可掺可杂合。


此物在蒸制之前,须以酵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中卧发,待到面团产生出明显的酒香后,再加入适量的包谷干粉揉匀备用。这样做出来的成品酥绵滑软,微甜微酸,滋味独特,食之可口,齿颊生香。当然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里面添加不同的水果蔬菜,例如本地特有的瓢儿、水莎子等,风味又是不同。




旬邑狗舌头馍

狗舌头馍是旬邑传统食品,此馍不只用蒸制法做成,而是既蒸又烙,先烙后蒸。人们叫做“烧馍”。上等小麦面粉发好后,加入花椒叶沫及少许盐,揉成扁圆形,略长,用梳子压出花纹,放入铁锅稍烙,使之上色;然后进笼蒸熟,成品形似狗舌头,吃口筋道清香。麦收后庆祝丰收,招待贵客多用此主食。




汉阴米蒿馍

米蒿馍,又称香艾馍,是汉阴人的春季和夏季小吃。它是用酒米(即糯米)饭米浆搭配野生香艾蒸成的馍,碧绿清香,口感细腻,是纯真的绿色食品,深受当地人喜爱。汉阴米蒿馍,其香艾采自无污染的山野,营养价值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