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历 文 / 杨天林 (摘自作者的新书《阅读与感悟:天文学》,预计年内出版) 儒略历是对一个人的纪念,这个人就是罗马统帅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Jules César,公元前102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天文学家曾将“Julius”译成儒略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凯撒之前,罗马的历法一直采用阴历,而阴历来自希腊,这是一种用月亮的运行周期作纪年的标准,同时要加上默冬周期作为太阳年与太阴月的换算标准,使用起来总是不太方便。 公元前1世纪中叶,凯撒征服了埃及,在亚历山大里亚,天文学家建议凯撒使用埃及的阳历,以确保广大土地的历法统一和政令畅通。凯撒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把埃及的阳历带回了罗马。天文学家告诉凯撒,要每4年置闰一次,以保证埃及的阳历与太阳的运行相吻合。 埃及人很早就知道,一年的长度是365.25天,公元前4000年,埃及使用的历法规定一年12个月,每月30天。每年的岁末加上5天,这样一年就是365天了。这5天是分别献给俄赛利斯家族诸神的。这种固定的以365天为一年的历法没有置闰,它每4年要比太阳年落后一天。虽然他们知道一年的实际天数比365天要多一些,但宗教的保守力量制约了历法的更新。 凯撒决定在罗马推行阳历,历法规定,头3年为平年,1年12个月,共365天,第4年为闰年(366天)。因为凯撒出生在7月,为了体现自己的尊严,要求这个月必须是大月,天文学家只好将单数的月份定为31天(大月),双数的月份定为30天(小月)。这样一来,每年就多出了1天,必须从某一个月中扣除1天,当时,罗马的死刑都在2月份执行,人们认为2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所以从2月份里减去1天。 凯撒的专横由此可见。凯撒这个人足以同中国的成吉思汗相提并论。凯撒是政治家、军事家,甚至还是个历史学家。这并不是当时的世俗社会送给他的光环,而是经过时间检验后还原出来的历史的真实。 有关他和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传闻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一种说法是,凯撒征服了埃及,而克里奥帕特拉征服了凯撒。 我看过凯撒的传记,当凯撒饮马尼罗河、兵临帝王城的时候,克里奥帕特拉只有20岁,按今天的标准看,也只是一个孩子。就是这么一个年轻女孩,在罗马大军压境、国家面临覆没之际,却十分冷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好了如何对付征服者的策略。这显然不是靠姿色本身就能够做到的。我经常在想,用什么来形容这个女人才能表达人们心中普遍的感受呢? 凯撒死后,他的养子屋大维继位,这个屋大维同样专横,因为他的生日在8月,他也要仿照凯撒,通过改变历法来体现自己的威严,所以下令将8月份定为大月,并且从8月份以后将双月都定为大月。父子俩总算扯平了,但这样一来,一年就有7个大月,又多出了一天,那就再从不吉利的2月份减去一天。所以,我们今天的阳历中,2月是28天,如果碰到闰年,2月就是29天了。 总体来说,儒略历与地球气候的变化符合较好,特别是与节气的变化基本一致,能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节奏。公元325年,基督教罗马教皇宣布儒略历为基督教教历,以指导教徒的宗教生活和祈祷祭祀。 虽然儒略历的一年与实际回归年差别不大(前者比后者长0.0078天),但时间一久,这种差别就越来越不能忽略。到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宣布改革历法时,两者相差已有10天。教皇命令御用天文学家克拉维厄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历法,这种新历法就是格里高里历,也是我们今日使用的公历。克拉维厄斯是罗马著名的天文学家,在他的指导和倡导下,新历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与儒略历相比,新历法的主要不同有两点:⑴ 为了使历制和季节同步,格里高里历将公元1582年减少10天,即将公元1582年10月5日直接变成15日;⑵ 逢百之年只有那些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算闰年。这样一来,每年的误差已小至26秒,因而每3323 年才累积成为一天的误差。为了助兴,他将新年元旦恢复为原先的一月一日。当时,欧洲天主教国家采用了格里高里历,但新教徒国家却迟迟未改。 及至1752年,英国及其殖民地才同意将这年删去11天。据说,这个决定曾在伦敦引起骚动,有许多人非常愤怒,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11天被别人拿走了,也被骗了11天的租金,因此他们大叫着,让教皇还给他们11天。这也成为历法改革史上的一段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