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云中一鹤fagop4 2017-06-26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素问 热论》:“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这是经络的表里传变。

按照六经开、枢、阖的概念应该为太阳(开)、少阳(枢)、阳明(阖);太阴(开)、少阴(枢)、厥阴(阖)。

《伤寒论》体现八纲辨证按照病位深浅(由体表到体内)顺序应该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表);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里)。

《伤寒论》中只谈“病”,而没有用“经”这个字眼。说明张仲景说的是病变类型。但我个人认为《伤寒论》虽然与《内经》在六经问题上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六经病都为经表之病,这个是存在的。《伤寒论》中六病也涉及到了六经经表病的问题。

前两天谈到了三阴三阳表里关系;以及内经中三阴三阳一年中,一天中的阳气的变化;以及运气中三阴三阳与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的基础概念。《伤寒论》中言三阴三阳表里关系是六经辩证的认识基础。可惜当代很多医生只重视三焦、营卫气血、八钢辩证,而轻视了远古的六经辩证。除此三阴三阳在人体循环是有一定基本规律的、这个在灵枢经中最早体现。指导临床辩证,和用药归经等。

在人体按照天地五运、六气的规律而起作用。说明人体疾病与天地气候的关系。这当中也能看出来中医总谈到“天人合一”的观点。

下面引用黄元御六经解的内容加以说明。

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也。人感天之六气而生六腑,故六腑为阳,感地之五行而生五脏,故五脏为阴。五脏者,肝、心、脾、肺、肾也,六腑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也。脏五而腑六,《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是为心包,合为六脏。六脏六腑,是生十二经。经气内根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脾、肾、肝、胆、胃、膀胱经行于足,是为足之六经,肺、心、心包、三焦、大肠、小肠经行于手,是为手之六经。手有三阴三阳,足有三阴三阳。脾肺之经,太阴也。心肾之经,少阴也。肝与心包之经,厥阴也。胆与三焦之经,少阳也。胃与大肠之经,阳明也。膀胱小肠之经,太阳也。经有十二,六气统之,两经一气,故亦曰六经。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也。

(《伤寒论》中太阳与少阴为表之阴阳互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中之阴阳互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里之阴阳互为表里。)

小肠手太阳之经,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循臑外后廉,交肩上,入缺盆,络心,下膈,抵胃,属小肠,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内眦。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膀胱足太阳之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中,循膂,络肾,属膀胱,从腰中贯臀,入腘中,贯踹内,出外踝,至小指外侧。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手太阳经主升(由手到头),至足太阳经主降(由头到脚),从经病上讲手太阳不升足太阳降就会出问题。】

大肠手阳明之经,起于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循臂上廉,入肘,上肩,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胃足阳明之经,起于鼻之交頞中,入上齿,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循颐后,出大迎,上耳前,至额颅,从大迎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街,抵伏兔,下膑膝,循胫外,下足跗,入大指。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手阳明经主升(手到头),足阳明经主降(头到足)。葛根能升阳明。按照药物归经,从经病上讲手阳明可以升,但足阳明必须降,从脏腑辩证上,胃气必须降。三阳经从头到脚,黄元御理论中胃气降带动肺气,胆气的下降。从经络上胃经也是主降的。】

三焦手少阳之经,起于名指之端,循手表腕,出臂外,贯肘,上肩,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至目锐眦。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胆足少阳之经,起于目锐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循髀阳,出膝外廉,下辅骨,出外踝之前,循足趺(趺 同跗。),入名指。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手少阳三焦经主升(手到头),足少阳胆经主降(头到足)。黄论中胃气下降带动胆气下降。所以从经络上讲胆气上升是不合理的。】

脾足太阴之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肺手太阴之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入寸口,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手太阴肺经主降(胸到手),足太阴脾经主升(足到侧胸)。肺气不降就会咳嗽,清肃收敛的能力收到影响的结果;黄论足太阴脾经升则带动肝肾气的上升,脾与胃一升一降,带动四维升降。】

肾足少阴之经,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循内踝之后,入跟中,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上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心手少阴之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从心系上肺,出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手少阴心经主降(心胸到手),足少阴肾经主升(足到咽)。心气下降,肾气上升,心肾才能相交。】

肝足厥阴之经,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膕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从目系下颊,环唇内,贯膈,注肺。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经,起于心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从胸出胁,下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三阴经三阳经之升降循环

【手厥阴心包主降(心胸到手),足厥阴肝经主升(足到胸)】

阳经在表,阴经在里。太阳在外,皮毛之分也,次则阳明,次则少阳,次则太阴,次则少阴,次则厥阴,近于骨矣。阳经则属腑络脏,阴经则属脏络腑。足之阳经,行于股外,阴经行于股内。手之阳经,行于臂外,阴经行于臂内。阳经之次,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阴经之次,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手之阴经,自胸走手,阳经自手走头。足之阳经,自头走足,阴经自足走胸。手三阳之走头,足三阳之走足,皆行于颈项而会于督之大椎。手足经之分走,异道环周,太阳、少阴,行身之背,阳明、太阴,行身之前,少阳、厥阴,行身之侧。是诸经之部次也。

经有十二,独言足经而不言手经者,手之六经,自胸而手,自手而头,所辖之部小,足之六经,自头而足,自足而胸,所辖之部大,经大则气旺,气旺则病加也。两经同气,病则俱病,但手经轻清而足经重浊,病则手经轻而足经重,以足经之气偏于重浊故也。

营气的循环路线

营气初行,常于平旦寅时从手太阴之寸口始,以肺主气而朝百脉也。自手之太阴阳明,注足之阳明太阴,自手之少阴太阳,注足之太阳少阴,自手之厥阴少阳,注足之少阳厥阴,终于两跷、督、任。周而复始,阴阳相贯,营周五十,明日寅时,又会于气口。此营气之度也。

(中医专业的都知道,针灸学中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营气的循环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卫气的循环路线

卫气者,不随宗气,而自行于脉外,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其行于阳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灵枢·卫气行》: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名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内眦,循手太阳,至名指之端。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下至跗上,入中指之端。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阴经。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如是者,二十五度,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如是者,二十五度,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于是从肾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亦周五十。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卫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出乎阳则寤,入乎阴则寐。此卫气之度也。

营起于气口,卫起于睛明,营气之行,阴阳相间,卫气之行,夜阴昼阳。起止不同,道路各异,非同行于一经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