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智教育董事长郭超:智慧校园新时代所需的三大思考和五大能力

 二氧化硅2012 2017-06-26
当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不再新奇,后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智能化缓缓而来,直播、众包、分答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智慧校园建设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将高校信息化的进行曲唱响下去?全新的变化应对,我们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建设怎样的能力才能使师生满意,同时又能助力产业提升效率?来听教育服务运营商金智教育董事长郭超的解答。




一、智慧校园时代校园信息化建设三大变化



第一,如何利用互联网创新模式实现校园管理的创新。在数字化校园时代,我们基本上是遵循原有管理模式,进行计算机的实现,提高数据的完整性,提高流程运作的效率。在模式创新里面,大家已经无数次提到的“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本质上并不是“LMS(学习管理系统)”的升级。MOOC能否取得成功重要的原因,在于内容上如何与产业界、其他学校里面的先进知识有效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如何利用平台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评测。互联网领域新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如众包、直播、分答等模式,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应该考虑利用这些创新模式,重新设计的流程和服务模式,提升管理和服务的质量。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学校里面一直有校长信箱,但用邮件和学生直接沟通在操作层面却是很难达成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校长们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过去几年里面,有非常精彩的开学典礼,或者是毕业典礼的校长报告。校长邮箱方式效率太低,难以操作,也存在失控的风险;但问卷调查、分答和直播的结合是可以设计出更为高效的校长与师生的互动平台。


第二,面向师生的内外部服务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高度互联,信息系统的设计需要高度重视人的参与程度,系统的设计要以个体服务视角作为出发点,而不是从管理角度出发。站在一个普通师生的角度来说,对校园内部的管理服务,不需要区分学工处、教务处或人事处的部门分工。提供围绕个人的一站式的服务,从服务内容而言,不区分内部的服务和外部服务,要实现内外部服务的融合,实现水准应该是一个互联网级别的。同时内外服务的融合会增加用户的黏性,师生参与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万物互联的时代如何实现校园运行智慧化。物联网的发展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在校园内将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出现,人与这些设备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互动,这个场景的变化将会影响到校园安全、节能、出行、消费的方方面面,也会与我们现有的系统在在服务流程、操作界面、数据等方面融合,进一步提升智慧校园的价值。


二、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思维层面的三个思考


当前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我们在思维的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采用行之有效的变革措施才能确保智慧校园的建设顺利有效。



首先是确立“用户思维”贯彻建设的方方面面。师生是智慧校园的最终用户,应确立为智慧校园的主体。用户的满意度和用户价值的闭环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价值体现。产品设计的逻辑需要有用户思维,流程设计需要打破部门边界和校园内外的区隔,按照用户视角以统一入口的方式展现,支持移动终端、个人电脑、自助终端。确立面向用户的运营服务体系,在数据准备、运营服务、系统升级方面都是以确保用户价值闭环为目标。建设面向用户的培训和赋能体系,拓展用户的认知边界,了解各类创新模式,熟悉应用系统的操作。使用户方便参与系统的评价,以用户评价数据为基础,推动系统的优化迭代。


第二是学会利用“生态思维”组织资源,实现专业分工和资源整合。专业化分工是智慧校园建设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同时如何将各类角色有效的组合,保证整体系统的效率,方能确保智慧校园持续发展。智慧校园的发展需要诸如管理咨询、系统集成商、软件平台运营、应用软件开发、安全评估、数据工程、运营服务等角色分工,同时需要建立在线系统,以“任务”为颗粒度进行分工协作,收集全过程的数据,解决定价、任务评价、利益分配问题,只有在精准客观的数据系统上,建立生态协作规则,推进行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第三是具备“数据思维”推进系统的价值实现。智慧校园是一个持续优化的服务运营系统,系统的积累表现为管理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学科知识、流程规则等,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系统,以此为基础,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系统优化、流程优化、系统建设评价、用户服务的评价。数据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最重要的资产,数据思维将会提升智慧校园的价值实现。


三、面向价值交付,提升行业整体效率所需的五大能力


针对行业变化的趋势,解决好以上问题,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需要建设以下五种能力:



第一个能力是让智慧校园共性需求实现共享共性需求包含共性的功能、公共的运行环境、内容和复用的运营推广资源等。这部分内容不应该重复建设,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实现共享,提升整体的效率。


比如说复旦大学现在支付的通道,一年大概是三四个亿的支付,过去应该是在五六百个支付科目里面完成的,如果不共享统一的支付通道的话也就会变成说五六百个支付科目都要去跟支付宝对接,这种方式无论是费率和技术接入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再比如,智慧校园的运行环境,过去大多数学校都建设私有的数据中心,使得带宽、计算资源、储存和中间件环境无法按需复用。而在公有云平台上,可以更好的利用以上资源。金智教育与阿里云在高校信息化领域组成战略合作关系,就是希望为高校提供更加良好的运行环境。好大学在线(cnmooc.org)在公有云环境下为近200所学校提供MOOC的运行环境,同时有近200门的优质课程内容实现了学校间的共享;今日校园是为了汇聚智慧校园的服务入口,避免出现不同的业务部门、院系向师生群体重复推广官方微信号,运营推广资源没有被重复利用。


第二个能力是实现定制需求及时响应和成本可控。我们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要有定制化的工作。定制化工作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定制需求的响应速度无法达到运营要求;二是定制成本居高不下。解决定制需求的思路,如何利用众包的方式,有效的组织学校本地资源满足定制需求的开发和服务。首先需要提供统一的开发工具平台,流程引擎,降低定制需求实现的难度,同时有利于质量的集中控制;其次提供培训支持,使得更多的人员能参与其中,通过众包平台分解任务,组织资源,评价工作质量,利益分配。


第三个能力是要形成内外融合的生态系统。如何面向师生服务,将智慧校园内外服务提供者有效融合,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涉及学校信息部门定位的调整,从规划建设为核心的主体,转化为生态系统规则的制定,日常运营准入的审核,运营发现高质量的服务,推动融合协作。整体的评价是以智慧校园面向师生的价值实现为目标,持续推动系统的优化迭代和生态系统效率的优化。


第四个能力是实现基于过程数据的智慧校园运营交付。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学校发展而言,如同水电一样,是办学的基础。对此,基础能力需要随着应用的深入不断优化,需要将智慧校园全过程的各类角色的行为数据记录下来,包括工程人员的任务分解、完成工时、验收评价数据;用户的使用时长、留存率、用户评价等数据;要在行为数据基础上提供系统的优化决策,评价验收,利益分配。只有在基础数据框架下的各种制度和规则建立,才能使得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是减少震荡,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第五个能力是建立面向智慧校园的赋能培训体系。智慧校园的价值是否能充分实现,除了系统建设和运营的投入外,还需要提升智慧校园生态中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尤其是在思维转型和创新模式的理解方面,需要提供大量的培训和研讨。智慧校园的建设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人的思维和能力提升是关键,建立一个开放的培训和赋能体系是重要的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