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

 老孙766 2017-06-27

自魏晋以来,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抽象的文化存在,从来也没有谁给书法下过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确切定义。书法是什么,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内涵和功用。正因为其抽象,看书法如雾里赏花;因为书法的文化特性,普通大众又看不太明白;因其内涵的多样性,看书法又如看多棱镜,总是片面。我们盘点一下历史上对书法的认知,对于全面理解书法,也许有些益处。

1、在国家治理者眼中,书法仅是“小道”

在统治者眼里,书法只是一种技能。“六艺”(礼、乐、射、御、、数)就是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项技能,“书”具其中。在三国时的曹丕心里,也没把书法太当回事,他坚定的认为,文章才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即使到了书法高度成熟的唐代,唐太宗也认为:“书学小道,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之耻。”唐太宗本人就是个书法迷,他这样说,并不是有意打压书法,而是在告诫自己和群臣,不要太过崇尚书法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在朝廷大臣心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语)。”这四件事才是读书人的历史使命,才是大道。因此,就连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对书法也不以为然。蔡邕认为:“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事,未有其能。”东汉赵壹认为“此非所以弘道兴世”;如北齐颜之推认为“此艺不须过精”;黄道周更是认为:“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东坡笑黄庭坚字”几如树梢挂蛇“,山谷反讥苏轼字”甚似石压蛤蟆“,此时的书法成了学士们的笑谈。

在国家治理者心中,比书法重要的事太多太多。既是他们重视书法,也只是作为一种个人爱好,一种政治生活的身心调节。

书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

2、在科举考生眼中,书法就是加分项,甚至事关个人命运

在隋后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里,考官甚至帝王对书法的喜好,影响着众多士子的命运。书法不好,直接影响到卷面分。董其昌十七岁时参加会考,其文才本可名列第一 ,就是因为字写得太差,被考官忍痛改为第二。受此刺激,董遂发愤用功习书,终成一代大家。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 )科,殿试过后,阅卷大臣张玉书等人初拟的名次是:第一名吴昺,第二名戴有祺, 第三名杨中讷。康熙帝看了他们的文章和书法后,对戴有祺的书法特别感兴趣,就毫不犹豫地把他由第二提到第一。

看来,字还是得认真写,不一定达到书法的水平,总得让人看着舒服。既是现在的各种考试,字的优劣对成绩仍有影响。

书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

3、书法是一门艺术

有记载称,汉末的师宜官到酒肆喝酒,常不带酒钱。饮罢,取笔作题壁书法,向观书者收费抵酒钱。师宜官的字是为书法欣赏者而书,书法已被视为艺术。书法艺术不像音乐、舞蹈那么直观,对其理解也是各有千秋。

有的说书法是抽象的线条艺术。理由是线条是构成书法的基础。 刚劲雄强的线条是字之“骨”, 紧敛内含的线条是字之“筋”,丰润活脱的线条是字之“脉”,丰满柔韧的线条是字之“肉”。不同的线条才使书法成为生动活泼的生命体; 有的认为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通过结体、笔法、墨法和章法,使汉字艺术化,既能体现音乐的节奏感,美术的平面美感,也能表现书者的情感。书法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也是多种艺术的展示;有的认为书法是视觉艺术。书法作品的形、意、节奏和韵味都是看出来的, 应属于视觉艺术。虽然理解有侧重,但书法是艺术历来是共识。

书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

4、书法是“文化核心的核心

提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观点的是熊秉明先生。此论一出,就有不同意见,但也被广泛引用。此论夸大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站不住脚的。不要说书法不是文化核心的核心,就连核心也不是,中国哲学才是文化的核心。书法只是表现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已。

书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

5、书法既是书者的“心画”,也是时代精神的外化

西汉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情感、德行的直接反映。此观点得到后人极大认同,宋朱长文在《续书断·神品》里,夸忠烈之臣颜真卿的字“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

书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

书法不仅传达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蹈,那么,这舞姿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更是时代精神。

“尚韵”的魏晋书法,特别是王羲之的行书,形质坚毅,神采俊朗,洒脱飘逸,行云流水,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每个字都闪耀着“中和之美”的神采。因为魏晋时期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士人淡泊世俗名利,寻求精神人格的真实自在,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所谓“魏晋风度”,在魏晋书法里得到完美的体现。

“尚法”的唐代书法,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欧体与颜体,分别代表了内擫遒劲与外拓雄放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唐人似乎穷尽了楷书的结体法度与风格形态,千百年来无人企及;张旭与怀素的草书,冲出“二王”的古雅清韵,偏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墨随心舞,笔共意扬,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唐代书法与隋唐结束四百年南北朝割据,天下归一,政治开明、思想开放、文化交融,出现的“盛唐气象”互为表里。

“尚意”的宋代书法,注重个人意趣和个性,苏轼、黄庭坚等人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形成夸张变形的欹侧姿态,所以有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难求”。法向达意让路。宋代的书法风格, 与宋朝“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有关。宋代文人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享受人生乐趣,满足个人多层次需要。这与书法互相映照。

明清不清明,大兴文字狱,思想禁锢,精神压抑,所以在书法中再难见到率性而为的天真烂漫,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元明清出现的赵孟頫、鲜于枢、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书家,他们的书法虽技法娴熟,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他们既没有魏晋时期啸傲山林之精神气候,更没有唐代浪漫宽博的精神环境,甚至没有北宋那浓厚的人文气氛。可谓时代影响书法,书法反映时代。

书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

由于对书法的认知不同,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答案。在王羲之的眼里,书法就是寄给亲友的一封信;在颜真卿眼里,书法就是祭奠亲人的一篇文;在科举考生的眼里,书法就是卷面分;在商人的眼里,书法就是一堆钱;在写地书的老大爷眼里,书法就是一种爱好,一项健身的运动。但总的来说,把书法看作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比较恰当的。

虽然对书法的理解各有偏重,但不管是作为商品化的艺术,厅堂屋舍的装饰,还是修身养性的形式,书法都将是中国人永远的文化情结。

对于书法,您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