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课程”领取内经、伤寒课程教材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伤寒”领取伤寒论讲座全集(视频)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内经”领取内经讲座全集(视频) 五味学苑 公众号内回复“唯象”即可得到唯象中医学讲座全集(视频) “迷于术则失于道 ” 来自五味学苑 00:00 02:00 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吴熙教授在多年妇科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妇人经病,有因先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调经则病自除。此为经病治疗的一般原则。但在具体运用时,还应该结合四诊以辨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而分清寒、热、虚、实。 调理气血 若肝气郁而不达,血行不畅,则月水后期,或经前乳胀,或临经腹痛。郁而化火,迫血妄行,则经行先期或经水过多,选用柴胡、白芍、郁金、青蒿、女贞子等。郁而化火,迫血妄行,则经行先期或经水过多,选用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等,补水使火自消。若肝气逆乱,气乱则血乱,血海蓄溢失常,则见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选用白芍、香附、郁金、枳壳、合欢皮、焦白术、当归、柴胡等。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选用白芍、香附、郁金、枳壳、合欢皮、焦白术、当归、柴胡、熟地、菟丝子、龟板、丹皮等。此皆责之于肝,故有“治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之说。治法当根据郁者宜疏,亢者宜柔宜缓的原则,顺其条达之性。但疏肝之品味多辛窜,大都有劫津伤阴之弊,宜兼养血益阴,以免伤正。 健脾和胃 《女科经纶》引虞天民语云:“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临床每遇月经初潮延迟,或青春期月经失调,或更年期月经紊乱,往往皆责于肾,一则因肾中精气未实,一则因肾气逐渐衰退所致.故补肾调经,更为重要。而肾有肾阴、肾阳。若偏于肾阳虚者,则宜温肾助阳以益生发之本.选用鹿茸、鹿角胶、鹿角霜、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沙苑蒺藜、菟丝子、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葫芦巴、冬虫夏草、紫河车等。偏于肾阴虚者,则宜滋肾填精以资经血之源。选用黄精、枸杞、旱莲草、女贞子、桑葚、鳖甲等。阴阳俱虚者,则宜并补之,使肾中阴阳平衡,精气俱旺,则经病自愈。 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居下焦,肝血赖肾精以养。若肾精不足,肝失所养,木火偏亢,则易致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先期,或淋漓不止。若肝血不足,肝阳偏亢,灼伤肾精,又易致月经过少,甚或经闭、不孕。故临床常肝肾同治,取其精血相生之义。选用山茱萸、鸡血藤、何首乌、枸杞、熟地、白芍、郁金、柴胡等。肝肾同司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肝肾同为冲任之本,故临床通过调补肝肾,以体现调补冲任,故养肝肾即是益冲任之源,源充则经流自畅,病乃愈。故养肝肾也是调经重要大法之一。 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可见补益心脾,亦为治疗经病之重点。选用茯神、丹参、黄芪、白芍、炒枣仁、制远志、熟地、木香、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当归、木香、陈皮等。 此外,对经病治疗,还应掌握时机,适时用药。以痛经为例,如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经行不畅者,宜于经前3~5天服活血调经之剂,使经水畅行,则痛自又止。如暴崩下血不止,又当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止血为先。总宜随其证情,灵活运用,方可尽调经之事。 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在拟定各种治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剂与药物如影随形,可分而不可离。因此,据理析证,随证立法,依法用药,堪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吴熙认为,中青年妇女的月经疾患,多系情怀抑郁,隐曲内蓄,迟留不发所致。故病理机转与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不能维系整体气机的涤陈更新,宣展布化有关。其初为气机紊乱,升降失序,继而木横乘土,损失脾胃,不仅生化之源受到影响,且气分怫郁,则血运失衡,气血不和,于是经水无定、痛经、闭经、经行头痛、经行泄泻诸恙由之而生。然其总以疏肝解郁,调营健中为要则,方宗逍遥散化裁,恒奏卓效。(王小红 严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