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那么多的电视剧,你分得清宰相和丞相吗?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06-28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的权利不可小觑。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影响力又或多或少的有些差距。这一群人就叫做:宰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宰”的意思是主宰、控制,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执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杀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在不同的时期管理着大大小小的国事,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

张仪(?-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曾和苏秦一起师事 鬼谷子先生,学习 游说之术。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清倪瑞璿《阅<明史·马士英传>》诗:“王师问罪近江濆,宰相中书醉未闻。”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为齐国上卿,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执政四十年,施行因势制宜,选拔士子,赏勤罚惰,统一铸造等治国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很多人会问,宰相和丞相是不是一回事?答案是否定的哦 !两者可并不一样,丞相是官职的名字,宰相只是统称。划重点: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叫丞相。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丞相只是宰相众多官名中的一种。

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宰相的官位,但宰相制的成形是秦国统一六国之后。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留守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采摭秦六法,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前196年协助高祖消灭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辅佐惠帝。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杨素(544—606.8.31)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因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故在其即位后很少任命,由左右仆射代表尚书省。唐高宗后,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参议朝政的百官加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衔的也是宰相。武则天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唐朝后期枢密院崛起,由宦官担任枢密使负责内外沟通,传达政令。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637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

宋朝采取二府制,打断了五代时枢密院达到巅峰一家独大的格局,回归一部分权力到中书门下(原来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神宗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徽宗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高宗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孝宗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受宋太宗赏识。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同年契丹犯宋,其力主亲征,真宗抵达澶州,射杀挞览,订立“澶渊之盟”。乾兴元年贬为衡州司马。著《寇莱公集》。

辽朝设立北南两个官制。北面又分北南两枢密院,北院掌军事,南院掌内政。北、南枢密院分别下设北、南宰相府和宰相(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官名)。南面:多仿唐制,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地位与北院面一样,但无实权。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重臣。任职近30年,官至中书令,备受重用。蒙古立国之初,制定了多种政策及典章制度。曾提出《便宜一十八事》,被皇帝作为临时法律颁行全国。有《谌然居士集》留世。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宰相制度几经变化,权利大小和职责也根据皇帝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直到1380年,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撤中书省,至此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宰相制度从名义上灭亡。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顺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0年)至十三年间,任左丞相,专权树党,威胁皇权。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被杀。洪武二十三年,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等以夥同胡惟庸谋不轨之罪名被杀,并作《昭示奸党录》颁布天下,株连三万余人。

但后来宰相制度又以内阁的形式出现,这是朱元璋始料不及的。由于皇帝政务繁忙,又设内阁大学士。随着内阁大学士的政务加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废除宰相制度之后,再无宰相正式名分。明朝的著名首辅,当属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嘉靖进士,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大胆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

清承明制依然设置内阁,但权力已不及明朝,待到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处处理,国议、内阁和南书房已被边缘化,清朝皇帝通过军机处这个唯皇命是从的机构实质上废除了宰相制度。

军机处

宰相制度的大致历史脉络就是如此,其中贯穿了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在这段历史中也曾出现了很多享负盛名的宰相。而宰相的好坏主体现在才、功、德三个方面,能在这三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的人确实寥寥可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