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收留一批难民,不出百年,难民冒出三位皇帝,统治中国半世纪

 明远小筑 2017-06-29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
  甘肃洮水河畔。
  断矢遍地,残旗无力,血染红了洮河。
  许久过后,地上爬起一个血人来。此人晃晃悠悠,摇摇不支,他插剑为柱,终于稳住了自己的身体。放眼四顾,到处是残肢断臂。充耳是惨叫呼号。
  可是,他已经放心了,目光所及,站着的没有一个是吐蕃人。
  这个人露出了惨笑。是的,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我们最终胜利了,我们终于回来了。就像奔腾的洮水汇入黄河一样,我们将融入中原这片土地。
  这个血人叫朱邪执宜,沙陀族的第九代首领。
  很久以前。
  在新疆的沙陀碛(新疆吐鲁番东南),有一游牧落部,他们逐水草而居,放雄鹰而猎。有一天,一位猎人在山崖上的雕窠里发现了一个男孩。这位猎人小心翼翼将这个婴儿带回了家。
  这个男孩在这个部落里吃百家饭长大。他的父亲是这个部落里所有的成年男人。他们称父亲为爷,所以,这位男孩有了自己的姓氏:诸爷。
  诸爷小朋友渐渐长大。在成长为男人后,他当上了这个部落的领袖。他的姓渐渐音变为朱邪,而他的这个落部也因地名被后人称为沙陀。
  一个全新的民族产生了。
  它的名字叫沙陀。
  沙陀是一把枪。
  一把锋利无比的银枪,如果仿百晓生兵器谱为胡人战斗力排行的话,沙陀可以排在第一。
  二百多年前,他们归附唐朝,成为天朝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沙陀人把自己磨成一把尖枪。
  从唐军平定西突厥,到薛仁贵西征铁勒,再到安史之乱。那些年间不多的打架斗殴事件,沙陀人俱有参加,皆有战功。安史之后,唐朝势弱,他们又依附吐蕃,在吐蕃与回纥,甚至与唐朝的作战中,沙陀这把尖枪冲锋在前,素不畏死。
  基本上有个特点,沙陀兵团站在哪一边,取胜的就是哪一边。这可不全是幸运。
  凭着这些战绩,沙陀人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华大地上头号雇佣兵团。
  可是,他们再厉害,也始终是雇佣的,厨娘做饭做的再香,能取代女主人吗,代驾技术再好,能把车送给他吗?
  他们的这把枪磨的再利再锐,可枪柄始终握在人的手里。
  鸟尽时弓会藏,敌尽时枪生锈。可是握枪柄的吐蕃人不厚道,事情没干完,他们就准备卸磨杀驴了。
  在利用沙陀人打了数次仗以后,吐蕃人觉得不太踏实,沙陀人太猛了。
  吐蕃人给沙陀雇佣兵团下了一个搬迁令,要将他们迁到黄河以北的青藏高原腹地去。
  沙陀人不干了,他们想起了唐朝人的好,很多年以前,他们是唐朝的臣民,现在,他们决定回归历史。
  他们收拾好细软,聚起三万多族人,沿黄河支流姚水而下,直奔东方。那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那里,有可以依靠的强国。他们只是希望能够活下去,延续部落的血脉。他们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也成为那片土地的主人。
  他们唯一可以估计的是,回归的路不会轻松。
  吐蕃人来了,气急败坏的吐蕃派出了狙杀的大军。数万兵马沿着沙陀人的车辙追踪而来。
  于是,就出现了本段开头的一幕。
  这是一条浸染鲜血的道路,在这条回归之路上,大大小小的战斗发生了数百多起。等沙陀人走到大唐的势力范围,他们三万部众只剩三分之一。
  可万幸的是,他们还是踏上了中原的土地,而事实证明,唐朝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朝代,是因为他有包容一切的胸襟。
  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对于这个曾经背叛过自己的部落,对于这些难民,唐朝人宽容的接纳了他们。给他们划分了土地,分配了房子,送去了牛羊,配置了战马,还安排了工作。
  当然,最主要的工种还是雇佣兵。他们干的如以前一样出色,战吐蕃,打回纥,守边境,平内乱。成为唐朝一支尖刀突击队,他们保持了一贯的辉煌:有他们参战的,从来都没有败过。甚至沙陀的第十任首领,朱邪执宜的儿子朱邪赤心在镇压庞勋起义后,受到了唐朝皇帝的接见,在那一次,他们得到了最高的荣誉:国姓。
  朱耶赤心被赐国姓,更名为李国昌。
  但且慢喝彩,他们依然是把枪,只是现在这把枪上刻上一个李字而已。
  这是挣脱不掉的宿命吗?
  不!我命由己不由天。
  公元895年,李国昌之子李克用割据山西,进逼长安。
  公元895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定都洛阳。
  公元936年,沙陀军将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请契丹为援,灭后唐,建后晋,建定汴梁。
  公元948年,沙陀军将刘知远称帝,建后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