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路光影】杭州站百年变迁,见证杭州城独特历史文化

 alayavijnana 2017-06-29

杭州站,杭州城百姓习惯它叫“城站”,她穿越了自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的百年时空,是一部色彩厚重的文学史书。 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见证过太多的风云变幻,仿佛每一砖瓦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构成了杭州独有的历史文化。 



1


 应运而生 蹒跚起步 1906-1911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建沪宁(上海至南京)及苏杭甬(苏州经杭州至宁波)铁路。1898年10月诱迫清政府草签了《苏杭甬铁路草约》。1905年,美国商人也蠢蠢欲动,图谋垄断承揽浙赣铁路的建造业务。

      西方列强的巧取豪夺激起了浙、苏两省爱国绅商的义愤,不仅拒不承认合同、坚决不用公款,而且强烈要求废除该约。为此,浙江省成立了商办的“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推选浙江绅商、原两淮盐运使汤寿潜(1856-1917)为公司经理,着手筹办浙江的铁路建造事宜。他顶住来自清廷和列强的重重压力,从杭州闸口起,经南星桥、清泰门、艮山门的城墙外地段到拱宸桥修建一条江墅铁路支线(全长16.135公里)。

    “清泰站”便是杭站的前身,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建设的车站,见证着杭州城进入铁路时代的历史变迁,也由此翻开了杭站历史的第一页。1909年开始修建杭州城内的火车站,1910年才将清泰门站迁移至城内,改称“杭州站”,因是城内之站,所以人们又习惯称“杭州站”为“城站火车站


2


内乱外患 步履维艰 1911-1949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1911.10.10-1912.2.12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中,中国社会饱受内乱外患之苦,政局动荡,经济凋敝,铁路发展也随之飘摇沉浮,进程相当缓慢。设备陈旧,管理落后,运输效率十分低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颁布命令,指出“富强之策,全籍交通,亟宜从速兴建”。1919年秋,在他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在中国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设想。

 杭站第二次重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2月24日,杭州沦陷,城站被炸毁。杭州城站后经修复,再搭出临时棚才勉强维持运营。

新建的杭州站采用日本奈良时期的古建筑形式,砖木混凝土结构、大屋顶、绿色琉璃瓦、清水墙体、斗拱飞檐,檐口角上有4个铁铃,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这一建筑一直延用到1997年。

3



多难兴站 艰苦创业 1949-1978

中美建交,尼克松在城站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站克服重重困难,迅速重组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铁路在恢复旧线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铁路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相继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


4


励精图治  欣欣向荣 1978-1997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铁路重点在中东部地区一些繁忙干线增建二线,集中力量加速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组织30万铁路职工和铁道兵开展西南铁路大会战,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枢纽,电气化铁路发展,路网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杭站第三次重建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铁路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杭站随之迎来了新的重大变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杭州客运量的日益增加,城站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1997年6月26日至8月15日杭州站旧站被拆除。

新城站于1999年12月28日正式启用,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杭州城站的来历,在1999年12月28日杭州新客站正式启用时,在新客站的正前方国旗旗杆下紫红色的花岗岩上书写了“杭州城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5


追风逐梦 前程似锦 1997-至今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生了杭州铁路空前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铁路的快速发展,长三角铁路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车站运输经营持续高位增长,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商业旅游、便利交通起到了较好的拉动效应。



如今的杭州站是汇集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轨道交通和各类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大型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