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谭(25)

 山佳国学谭 2017-06-29

241孔、孟都是在反对愚忠——《孟子》谭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宣王脸色正常了,然后又问非王族的异姓卿大夫。孟子说:君王有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辞职而去。这是因为,对于异姓卿大夫来说,他们既没有王室宗族卿大夫那么大的利害关系和权力,也没有那么大的职责。所以,能劝谏就劝谏,不能劝谏就辞职而去,各走一方罢了。孔、孟都提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思想,而反对愚忠。

242孟子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人性善的思想——《孟子》谭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回答告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孟子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人性善的思想。人性善如同水向下流一样,是自然选择——天命也!

243这是孟子在驳斥性恶论,很有道理!!!——《孟子》谭 

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接着说:当下看水,水受撞击而飞溅起来,可高过额头;水冲击的一段激流,可涌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那只是自然形势迫使其如此的。人受到迫使同样可以做出坏事,但是,其本性依然是善的。这是孟子在驳斥性恶论,人之恶是欲望所迫,如同水的飞溅与激流,并不是水的本性,反而更说明了水的本性是向下流;如同人的本性是善的道理一样。很有道理!!!

244“四心说”为性善论提供了人性的论据——《孟子》谭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回答公都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为善的,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那不是天生性情的罪过。恻隐之心人人都有;羞恶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恻隐之心表现为仁;羞恶之心表现为于义;恭敬之心表现为于礼;是非之心表现为于智。孟子著名的“四心说”为人性本善提供了人性的论据。这“四心”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人本性善。

245人性善对现实的人来讲是天生具有的——《孟子》谭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接着说: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什么授予我们的,而是我们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因此,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这就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天生的性情的缘故。孟子进一步的说明:人性善的主要内容仁义礼智,对于每一个现实的人来讲,正是《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是天生具有的。那么,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人性善对人的欲望的制约的程度不同而已。

246山光秃秃是人为的采伐非山的本性——《孟子》谭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此岂山之性也哉?孟子说:牛山的树木曾经是很茂盛的,但是由于它在大都市的郊外,经常遭到人们用斧子去砍伐,还有够保持茂盛吗?当然,山上的树木日日夜夜都在生长,雨水露珠也在滋润着,并非没有清枝嫩芽长出来,但随即又有人赶着牛羊去放牧,所以也就像这样光秃秃的了。人们看见它光秃秃的,便以为牛山从来也不曾有过高大的树木,这难道是这山的本性吗?山光秃秃,是人为的采伐所致,非山的本性。暗喻人性善引出下文。

247、人性善需要后天的修养才有所表现——《孟子》谭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 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人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接着说:即使在一些人身上也是如此,难道没仁义之心吗?他们放任良心失去,也像用斧头砍伐树木一样,天天砍伐,还可以保持茂盛吗?树木日夜生息,在天刚亮时的清明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的也就那么一点点,可到了第二天采伐的所作所为, 又把它们窒息而消亡了。反复窒息的结果,便使他们夜晚的息养之气不足以存在了,夜晚的息养之气不足以存在,人也就失去了人性和禽兽差不多了。人们见到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和禽兽差不多,还以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过天生的人性。这难道是人的本性如此吗?所以,假如得到滋养,没有什么东西不生长;假如失去滋养,没有什么东西不消亡。孔子说过:把握住就存在,放弃就失去;进出没有一定的时候,也不知道它去向何方。这就是指人心而言的吧?孟子在此处是反复论证:人天生具有本性善,但如果不加以修养而放任其失去,就如同用斧头天天去采伐树木一样,即便是再茂盛的森林也会被砍成光秃秃的。而一旦人失去本性善对行为的把持,就会以为人本性善根本就不存在那。人天生具有本性善还需要后天的修养,才能在人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248人性善还是需要后天环境滋养的——《孟子》谭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说:大王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那也是不能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大王的奸邪之人就去了,其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一暴十寒成语的出处。还是在说明:人性善还是需要后天环境滋养的。
249人性善是需要后天专心致志的修身——《孟子》谭 

今夫奔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奔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奔秋诲二人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奔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接着说: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成语专心致志的出处。还是在说明:人性善是需要后天专心致志的修身。

250“舍生取义”志士仁人的终生信条——《孟子》谭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说: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道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坚持道义。这就是经典“舍生取义”成语的出处。孟子在这里把坚守道义看做比生命还重要。这是多少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的终生信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