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在陷入困境时,往往都会生出两个想法,一面相信“命运由天定”,抱怨上天对自己不公;另一面又告诉自己“努力不够”,然后继续砥砺前行。这是中华民族“唯心与唯物”的矛盾下,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愚公移山(徐悲鸿) 面对灾难:我们有祭祀上天,祈求解救的虔诚之心;也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百折不挠的故事; 面对罪恶:我们有佛堂忏悔,求得心安的悔改之意;也有弃恶从善、身体力行、偿还罪债的悔改之事; 面对人际关系:我们既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抵触之心,也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好客之情。 这种看似矛盾,却实际十分和谐的两种理念,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大成的写照,并且这种矛盾的对立理念早已根深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精卫填海 因为上古、夏、商、周时期的文明积累,汉族先人们便已发现了“天地不仁”的社会现实,因此老子就在道德经中就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文中可译作:靠上天是没用的,只有靠自己)”。但经过后世的观察,人们发现有的时候只靠自己也没有用。因此又有了“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的客观唯心主义出现,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当代国人的行事准则。《悟真篇》中讲“我命由我不由天”,历朝历代总想逆天改命者比比皆是,比如长生不老。但实际上,整个历史上,又有谁成功逆天改命过? 汉人相信鬼神,所以汉人刻画出了各式各样的鬼神,借以告诫世人: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但汉人又不完全相信鬼神,所以才会有愚公移山、后羿射日这种宣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的神话故事。 纵观整个中华民族史,民族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以唯心为指导的唯物主义观。唯心即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做事要问心无愧。唯物即万事都要靠自己,只有努力争取才会得到。这样的一种辩证关系引影响着国人走至今日,凡事既要自己努力争取,也要相信是非曲直自有天断。 因此上面这句绕口之言简而括之就两个字:中庸,也即适度。 若您想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ntd520),中国历史人物论坛:http://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