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球

 瑾瑾马 2017-06-30
非常谢谢你的信任!你的这个问题很好,因为这个问题在我投资的早期阶段,也曾困挠我很久很久,比如,我就曾“愤愤不平”地问道:为什么同在蓝天下,不同的公司市盈率待遇就不一样呢?难道用酒赚来的钱是钱,用空调赚来的钱就不是钱吗?后来我才慢慢地有些顿悟,甚至也有从猿类进化到人类的感觉!
    市盈率是个什么东西呢?抛开直接的定义不谈,你要知道,市盈率其实还是一种市场普遍预期的直白表达,明白了这句话,你就当明白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公司之间的市盈率“待遇”就不一样了。
    比如,我常谈行业“命相”这个问题,不同的行业其命相是不一样的,这是由其行业属性所决定着的。有行业命好,有的行业命差,所以,市盈率待遇就不一样。比如,同是家电,白电与黑电这两个品类的行业“命相”就不同,对这些东西,可慢慢体会。
    再如:那些能够满足人类本能需求、人性需求、精神需求的一些消费类行业,由于其具有“历史恒定”性质,未来发展的稳定性、确定性更强,市盈率估值就相对高,比如对标成熟市场,对有些优秀企业给予20-30倍的市盈率估值并不过份。医药行业被称之为永远的朝阳行业,所以,我们看到,无论传统的中医药同仁堂,还是化学药的老大恒瑞医药,历史上很少有30倍市盈率以下的机会。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行业的整体增速不同,决定了市盈率的平均水平不同,同时,这其间也有市场这种普遍预期的表达。与之相反,一些快速易变的行业与公司,可能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期并不乐观,或者确定性不强,因此,常常给予它们较低些的市盈率估值。
    以上,是就大的行业类比而谈的。
    新兴与传统行业的市盈率,也常常给予不同的待遇。这一点当很好理解。一个20多岁刚刚毕业的大学后,显然要比过天命之年的如我这样的大叔级投资人,给予的市盈率估值要高啊[俏皮]。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腾讯等,在它们的早期甚至是亏钱的,然而市场仍然给予它们并不低的市盈率估值。
    弱周期的行业与强周期的行业市盈率估值不同。弱周期的行业与公司适合运用市盈率,而强周期的行业与公司并不适合运用市盈率估值,甚至可以说市盈率估值是失灵的。
    就具体的公司而言:
    商业模式的优劣,如有经济特许权的估值就高;
    公司寿限,如长寿的企业估值高;
    公司所处生命周期,处于朝气蓬勃时期的公司估值自然高;
    市值大小,市值相对大了,市盈率估值重心会逐步下移的。
    市场普遍预期不同而市盈率不同,但预期又是双刃剑,更当具体分析,加以理性利用。
    所以,不同的公司需要具体的分析。其中最管用的工具,是在一些弱周期行业与公司里,运用peg去进行市盈率估值比较好用。
    此外,还可以与国外成熟市场同类公司进行对标。当然,这种对标要考虑到我们国家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别机械运用。
    投资其实只要在我们自己能够看明白的领域里进行就可以了。比如,朋友可能知道,我提出的“五性”标准,即长寿性、稳定性、盈利性、成长性,管理层有德性(用词并不准确,只为表达方便用)。我的投资标的主要是符合这种“五性”标准,如此,运用市盈率,结合其行业特点、生命周期等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考察,进行这么一番研究功夫,有时就能够发现下手的标的了。
    投资是技术,又是艺术,或者说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所以,有些东西只有依靠自己长期的悟道,并且具备一定的商业洞察力,而后者,似乎更多的是表现在艺术层面,甚至是无法运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也就没有墨守成规的估值范式。语言有时是苍白的,虽然我内心真的是想将我的悟道,毫不保留地抛售给你,但我也确实只能表达这份上了。不知,我这么一番论述,不知你能更明白些?[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