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灸?天灸?某医院不要随便蒙人!

 shenbaomei 2017-07-03
三伏灸正解

  “三伏”说法的渊源

  所谓“三伏”,又称伏天、伏日,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其历史相当久远,具体时间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

  在古代,我国采用的是阴历纪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是按照天干地支循环排列组合来计算年月日的。而按此纪年纪日法,每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或“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或“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或“三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


  2017年三伏天一共40天,从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头伏:7月12日庚子日-7月21日(10天)

  中伏:7月22日庚戌日-8月10日(20天)

  末伏:8月11日庚午日-8月20日(10天)

  “伏者,金之降气也”,夏秋之交,金行肃降之用,由此上半年天地生发生长木火之气得以归纳入土。汉代学者刘熙在《释名》也记载:“三伏者,庚金伏于夏火之下。金畏火,故曰伏。”“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曰:“三伏之义,为庚金受囚也”,何义?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应五行木、火、金、水,由秋至冬,自春而夏,自然循环。而由夏到秋则不然,此阶段浮游于外之火燔灼炎上之势虽减仍盛,刑伐肺金,伤其体害其用,肺失肃降,犹“金受困伏而不出”之象,因而言“囚”也。故三伏治疗,救庚金,复金曰“从革”之用。

  “天灸”中“天”是借天时之力的意思。也就是说伏日里,长夏暑火仍有制约肺金的作用,秋季属金、庚日属金,与人体的肺金相通,此时调理肺经正当时令,“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借天时之力,调理和肺相关的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灸一词首见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该书载有:“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症。”这种将生鲜药物捣泥敷于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古代十分盛行。《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针灸资生经》《本草纲目》等均载有较多的验案。 晚清外治名医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对天灸的论述最为详尽。吴氏认为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他认为凡属内治汤剂均可熬制成外用贴剂治疗同类疾病。正可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同时,他还强调外用“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特别是吴氏认为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只是“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显然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后世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天灸常用的方法为“发泡疗法”,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它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达到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天灸是在三伏节气内做发泡灸,但是不能涵盖所有的三伏灸。以上中医病理也说明,三伏天灸对呼吸系统疾病,入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有特别的疗效。


  “三伏灸”三伏指的是时令,灸指的是方式,《说文解字》(灸) 灼也。今以艾約體曰灸。更应该是说传统艾灸。所以说,三伏灸还有一个更广义的理论基础——冬病夏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夏气通于心。夏季要避免动怒烦躁,不能因为天气炎热而烦恼,应保持神清气爽,舒畅自如。

  每年三伏天的这段时间,正是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大暑时节。在五运六气中属于四之气“太阴湿土”。是夏季炎热湿蒸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脾主长夏”,长夏多阴雨天,气候最为潮湿,空气中湿度大,而湿邪最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弱的人会出现困倦、疲乏、没胃口等湿气困脾的症状,所以夏季养生更要养好脾胃。只有脾胃好了中气充足则阳气充足,像阳光能制约湿邪,体内的湿邪自然就被清理掉了。我们这时候好好保护人体的阳气,用发泡灸和传统艾灸,扶助人体阳气,在秋冬阳气充足则不会生病。

  夏季包括了夏和长夏,夏对应心,而长夏对应脾,夏季养生要养好心脾。

  夏天万物生机盎然,自然界里阳气最充盛,人与自然界是相互感应的,在人体里阳气也最旺盛。阳气是人体的根本,此时我们要顺应自然,除了不让阳气受损还要传统艾灸扶养阳气。然而此时人体的阳气如兵力都浮越于外于上,中宫空虚,身体易受湿邪的侵袭,脾胃最易受损,所以更要用传统艾灸来调养脾胃。

  【熹艾灸】三伏期间调理

  疏通肺经、心经、脾经,后艾灸中脘、关元、食窦穴、以及肺心脾经上的相关穴位。根据不同的身体情况,结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有所侧重的定出每天不同的操作次序。

  2017年三伏时间表

  2017年三伏天一共40天,从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头伏:7月12日庚子日-7月21日(10天)

  中伏:7月22日庚戌日-8月10日(20天)

  末伏:8月11日庚午日-8月20日(10天)

  三伏灸期间请大家尽量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内,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一年一度的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熹艾灸】温馨提醒;夏季三伏灸养阳去病效果最好!
殷俊50元300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