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书升先生诊余杂谈【3】

 AB向往神鹰 2017-07-03

郭书升先生诊余杂谈【3】


肾阳虚,久用黑附子生火,可以配合黄柏,消除这种副作用。

白细胞低补气,红细胞低补血。

治疗泄泻用补气健脾止泻药无效,可先用葛根芩连汤加大黄、大白清泻一下,然后再补。补法用健脾止泻散:炒浙白术、吴茱萸、辽五味、补骨脂、芡实、炮姜、煨诃子、泽泻、炒白扁豆、木香、砂仁、黄连、黑附子。研末冲服。泄泻多由于水湿盛,散剂干燥,有利于去湿,临床体会比汤剂效果好。

白术以浙白术为优,色黄而有香气。糖灵脂活血化瘀,善化脂浊,比五灵脂效好,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辽五味以色红、肉厚、粒大、味酸、两粒串联为优,补气补肾收敛止泻止汗效好。

山楂消积化食,活血化瘀,可用于治疗肝脾肿大。治疗泻痢不爽,黑山楂配红糖煎水服有效。赤白芍活血柔肝,善治肝炎肝硬化,赤白芍消肝脾肿大效果好。

乳香、没药活血去瘀止痛效果良好,但服后容易恶心,有人还出现泄泻,故要炮制好,去油要干净。

用黑附子要注意黑附子的毒性。现在药商为牟利,不注意药物的炮制,应加注意。

巴戟天、补骨脂皆为温阳药,但补骨脂止泻作用强,巴戟天温阳通络行血作用比补骨脂强。

临床尤喜用大黄,认为大黄泻火导滞,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善入血分,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凡舌苔黄厚腻者,必用大黄,正如张仲景所说“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大黄等泻药不可长期服用,久用损伤正气,所谓用大黄“速战有功”。大黄常用应炒制,使其烈性变缓。气虚用黄芪配大黄,阴虚用太子参、百合、辽沙参配大黄。清热解毒药配大黄,可以使火热从下焦排泄。服用大黄可以出现小便颜色发黄。

下坠多由于气虚,用补中益气汤有效,如果补法无效,可加大白、大黄、木香导泻一下再补。

单纯舌根部黄厚腻为下焦湿热重,大黄用量宜重,舌两侧黄厚腻系肝胆湿热,大黄用量宜轻,全舌苔黄厚腻,用大黄需配芳香化湿药如藿香、白蔻仁、砂仁等。

黄药子、山慈菇、蜈蚣抗癌效果良好,黄药子对消化系统的肿瘤好。用量前二味10~15/日,蜈蚣2~3条/日。山豆根治疗喉癌效果好。

黄柏治疗下焦热,入肾善清肾火,坚肾,有壮水功能,水大能制火。

栀子善清心火,佐黄柏治肝病郁火失眠效好。

黄柏治疗下焦热,入肾善清肾火,坚肾,有壮水功能,水大能制火。

栀子善清心火,佐黄柏治肝病郁火失眠效好。

肝昏迷多阴虚阳亢挟毒。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用于热毒重偏实,至宝丹清心开窍,用于肝昏迷偏虚者。

肝脾肿大,脾软时可以升肝法,用黄芪时要量大,并配升麻、柴胡、桔梗。脾脏太硬时不用此法,待脾脏软化再用升肝法。

肝癌以阴虚内燥,血瘀有毒居多,方用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海藻、生牡蛎、百合、连翘、鸡内金、太子参、焦三仙、土元、黄芩、制鳖甲、炮山甲、赤白芍、佛手、牡丹皮。

肝腹水泻水前先行泻火,然后攻水,盖水火相济,水下火必浮越于上,如不先行泻火,急于逐水,即使腹水一时消退,水去火更旺,危急之候随即而发,可导致大出血,遗患无穷,不可不慎。

气血亏虚,有出血史或出血现象者用归脾汤加减;无出血史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乙肝康复散治疗乙肝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处方:炮山甲、制鳖甲、鸡内金、青黛、西洋参、虎杖、黄连、蚤休、辽五味、白芍、猪苓,研末冲服。

遗精多由于阴虚火旺,治以滋肾阴,清相火,并加以养心安神,处方:知母、黄柏、五味子、山萸肉、生地、熟地、白芍、煅龙牡、莲须、炒枣仁。

足根痛俗称“气落底”,方用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也可用细辛、川乌、白芷、川芎研末踩脚。

阴虚低热用地骨皮、知母、胡黄连、青蒿、制鳖甲、常山、草果仁、乌梅。草果要去皮,否则易引起胀满。

杜仲宜炒用,生杜仲容易导致拉肚子。肉豆蔻用面包灶心土炒用,去外包两层皮,将油去干净,否则容易泄泻。肉豆蔻有温补脾肾止泻之功。

哮喘多由于肾不纳气,可用蛤蚧、辽五味、紫河车研末冲服。白果、川贝也可用。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变机体的形质,对治疗哮喘、皮肤瘙痒也有效。

痤疮属肺胃热毒,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兼以驱风,药用蒲公英、白芷、防风、荆芥、薄荷、菊花从上焦宣发,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从中下焦泻下热毒,再加用活血化瘀之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组合成方,效果良好。

感冒辨渴与不渴。口渴多属于风热感冒,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药用柴胡、葛根、天花粉、金银花、生石膏、知母、大黄、白芍等,咳嗽加枇杷叶、桑白皮。不渴者多属风寒感冒,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荆芥、防风、羌活、麻黄、桂枝、白芍、紫苏等,咳嗽加枇杷叶、蝉衣、杏仁、川贝。

伤寒和温病的辨别要点在于渴与不渴,不渴者为伤寒,渴者为温病。伤寒发展到阳明阶段和温病在气分阶段治法是一样的。

青年人患乙肝多属肾虚有毒,可用益肾解毒法,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山萸肉、辽五味、何首乌、枸杞子、土茯苓、郁金、元胡、虎杖、败酱草、蚤休、佛手、焦三仙、猪苓等。其中土茯苓、猪苓对转阴效好。

脱肛先予导滞通下,然后再补。导滞用大黄、大白、木香、二丑,再以黄芪、当归、枳壳、升麻升提。

失眠多由于心经火热,治以清心泻火养阴,药用百合、知母、黄连、莲子芯、麦冬、炒枣仁。交泰丸亦效。不要用热药。酸枣仁汤加夜交藤方效果也好,或者单用百合、夜交藤、鸡血藤开水泡茶饮用效果不错。鸡血藤除了活血通络外,还具有明显的补血作用。

治疗胃脘痛先用桂枝汤加大药量多能立即取效。药用桂枝20g、白芍60g、甘草30g.。恶心加左金丸、乌贼骨、竹茹,大便干结加大黄,合并有胆囊炎加金钱草。

雄蚕蛾、海狗肾研末冲服治疗阳痿有效。

6、经验方选介

(1)绛矾散:绛矾、鸡内金各等份,研末冲服。一次1~2克,大枣煎汤送下。功能补血散结,主治肝病血虚萎黄。

(2)退黄丸:猪胆汁、青黛、栀子、白矾等。加适量面粉为丸,一次1~2丸,一天3次,开水送下。功能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主治急慢性肝病热毒壅盛出现黄疸者。

(3)消徵散:炮山甲、制鳖甲、鸡内金、三七、人参、沉香、土元、水蛭、全虫、猫爪草等。研末冲服,一次5克,一天三次。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肝硬化、肝脾肿大、肝肿瘤。肝肿瘤可加蜈蚣、蜂房、全虫。

(4)清肝解毒散:黄芩、黄连、大黄、栀子、黄柏、蚤休等。研末冲服,一次3克,一天2次。

(5)温阳益肝散:西洋参、紫河车、炒白术、白蔻仁、辽五味、补骨脂、黑附子、吴茱萸。研末冲服,一次10克,1天2次。主治脾肾阳虚大便溏泻。

(6)小儿咳嗽验方:麻黄、杏仁、防风、半夏、川贝母、蝉衣、大黄,研末冲服。1次6~9克,一天2次。笔者曾多次使用,疗效突出。

7、肝硬化病案一则

郭建华,男,39岁,1987年4月10日初诊。1982年患肝病由于治疗不及时,于第二年患肝腹水,曾于当地及西安诊治无效。症见神疲乏力,肝痛,纳呆,口干、口苦,面色灰暗,腹胀大,腹部青筋暴露,下肢轻度水肿,小便短赤,舌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证属肝郁气滞,化火伤阴。治以疏肝理气,清肝火,养阴,利水。先予清泻肝火,处方:龙胆草10g、生地20g、当归20g、栀子15g、赤白芍各30g、黄连6g、生石膏30g、菊花15g、郁金20g、元胡20g、川楝子15g、五味子20g、大黄15g。二诊(4月15日):服上方3付,火热大减,仍腹胀,口干鼻燥,舌尖红,大便3次。再予泻火利水,处方:白扁豆30g、黄连6g、生地20g、白蔻仁15g、泽泻30g、猪苓30g、土元10g。三诊(4月16日):口干鼻燥除,腹胀消失,小便清,腹胀大消退。再以育阴活血,利水,处方:山药30g、泽泻30g、丹皮20g、栀子15g、郁金20g、百合30g、草果仁15g、猪苓30g、土元10g、赤白芍各30g、白扁豆30g、赤小豆30g、生地20g。四诊(4月20日):病情稳定,拟上方加黄芪、防己、陈皮、木香以益气利水消胀。五诊(4月24日):精神好转,腹水已经消失,大便紫红色。前法继进,处方:山药30g、丹皮20g、泽泻30g、白扁豆30g、黄芪60g、防己20g、陈皮20g、木香15g、百合30g、郁金20g、黑地榆30g、小茴香15g、猪苓30g、赤白芍各30g。六诊(4月24日):腹水退净,饮食正常。拟健脾消积,软坚散结以巩固收功。处方:吴茱萸、炮山甲、制鳖甲、土元、鸡内金、山药、白蔻仁、莱菔子。研末冲服。七诊(4月28日):静脉曲张消失,上方继续服用,并煎服赤小豆汤。八诊(5月6日):前法继进,处方:黄芪60g、防己20、山药30g、丹皮20g、泽泻30g、白扁豆30g、木香15g、茴香15g、神曲30g、郁金20g、百合30g、赤白芍各20g、猪苓30g、桂枝15g。九诊(5月16日):病情稳定,腹胀消失,饮食及大小便正常,面色变红润,上方去木香加莱菔子、败酱草,隔日一付。前后治疗半年,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