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 · 最常见的前纵隔肿块 · 可有钙化(边缘或斑点状)、或呈囊性(瘤体通常较大) · 1/3为侵袭性,可种植转移到胸膜 · 类癌综合征(40%),重症肌无力(10%),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5%),低丙种球蛋白血症(10%) 影像学表现 一般影像特征 · 最佳影像线索:前纵隔肿块 胸片 · 胸腺瘤 生长缓慢,偏向一侧的椭圆形肿块,直径5?10 cm 中心位于心脏底部之上 侧位片最佳,能显示60%的病变 钙化占10%,边缘或斑点状 · 胸腺增生 前纵隔肿块,胸腺形态正常 · 胸腺脂肪瘤 前纵隔肿块,体积大 常与心脏外形保持一致,类似心脏增大 CT表现 · 胸腺瘤 椭圆形,密度均匀肿块 1/3有钙化,位于边缘或斑点状 1/3为囊性,常见于较大肿瘤 CT可评价肿瘤浸润周围脂肪层情况 能种植转移到胸膜 经主动脉或食管裂孔向膈下播散 · 胸腺增生 体积增大,但形态正常 密度均匀,无钙化或囊腔(囊变) · 胸腺脂肪瘤 脂肪性肿块,其内混杂软组织索条和软组织岛 脂肪和软组织的比例相等或以脂肪为主 MRI表现 · 胸腺瘤 与CT相比,无明确优势 呈长T1、长T2信号 · 侵袭性肿瘤可有多发结节表现 推荐的影像学检查 · CT可显示较小肿瘤,肿瘤位于前纵隔为特征 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瘤 · 患者年龄较轻,肿瘤密度往往更不均匀 淋巴瘤 · 多发的淋巴结肿块.可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结组,脾脏可增大 转移瘤 · 有已知的生殖泌尿系或头颈部恶性肿瘤,无钙化 甲状腺肿 · 密度较高(碘沉积引起),与甲状腺相连 脂肪过多症 · 弥漫脂肪密度,具有类固醇应用史 脂肪肉瘤 · 脂肪密度中有较多软组织成分
病理 概述 · 正常腺体无分叶状表现,其作用为使T细胞成熟 两叶上部融合连接,左叶大于右叶 正常情况下,腺体内脂肪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年龄<20:最大厚度<1. 8 cm 年龄>20:最大厚度<1.3cm 胚胎学-解剖 · · 来源:第3和第4鳃裂(如缺失:Digeorge综合征或第三、四咽囊综合征) |
|
来自: 昵称4242240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