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学习笔记丨肺部——胸腺瘤

 博爱小医师 2017-07-03


胸腺瘤

· 最常见的前纵隔肿块

· 可有钙化(边缘或斑点状)、或呈囊性(瘤体通常较大)

· 1/3为侵袭性,可种植转移到胸膜

· 类癌综合征(40%),重症肌无力(10%),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5%),低丙种球蛋白血症(10%)


影像学表现

一般影像特征

· 最佳影像线索:前纵隔肿块

胸片

· 胸腺瘤

生长缓慢,偏向一侧的椭圆形肿块,直径5?10 cm

中心位于心脏底部之上

侧位片最佳,能显示60%的病变        

钙化占10%,边缘或斑点状

· 胸腺增生

前纵隔肿块,胸腺形态正常

· 胸腺脂肪瘤

前纵隔肿块,体积大

常与心脏外形保持一致,类似心脏增大



CT表现

· 胸腺瘤

椭圆形,密度均匀肿块

1/3有钙化,位于边缘或斑点状

1/3为囊性,常见于较大肿瘤

CT可评价肿瘤浸润周围脂肪层情况

能种植转移到胸膜

经主动脉或食管裂孔向膈下播散

· 胸腺增生

体积增大,但形态正常

密度均匀,无钙化或囊腔(囊变)    

· 胸腺脂肪瘤

脂肪性肿块,其内混杂软组织索条和软组织岛

脂肪和软组织的比例相等或以脂肪为主



MRI表现

· 胸腺瘤

与CT相比,无明确优势

呈长T1、长T2信号

· 侵袭性肿瘤可有多发结节表现


推荐的影像学检查

· CT可显示较小肿瘤,肿瘤位于前纵隔为特征


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瘤

· 患者年龄较轻,肿瘤密度往往更不均匀

淋巴瘤

· 多发的淋巴结肿块.可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结组,脾脏可增大

转移瘤

· 有已知的生殖泌尿系或头颈部恶性肿瘤,无钙化

甲状腺肿

· 密度较高(碘沉积引起),与甲状腺相连

脂肪过多症

· 弥漫脂肪密度,具有类固醇应用史

脂肪肉瘤

· 脂肪密度中有较多软组织成分

 

病理

概述

· 正常腺体无分叶状表现,其作用为使T细胞成熟

两叶上部融合连接,左叶大于右叶

正常情况下,腺体内脂肪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年龄<20:最大厚度<1. 8 cm

年龄>20:最大厚度<1.3cm       

胚胎学-解剖

· 

· 来源:第3和第4鳃裂(如缺失:Digeorge综合征或第三、四咽囊综合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