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胡宝勒德 2017-07-04


为进一步提高执法检查效率,全面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基础建设,规范统计行为,为了更好的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探讨,总结分析了对企业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基层企业对统计执法检查重视程度不够。通过近几年的执法检查工作发现,基层企业接受执法检查的热情不高,存在应付、推脱执法检查,需要在场的企业负责人、会计、统计人员不齐等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法宣传力度不够,基层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正确填报统计报表的法律责任。二是检查多、查不出来问题、处罚少,造成基层统计懈怠现象。对每家企业平均每年都会被以督导、执法的形式统计检查一次,并近几年基本没有发现重大违法案例。较高的检查频率和较少的严重违法行为,容易造成基层企业统计人员精神懈怠。

  (二)被立案查处企业主要差在指标理解上。近几年被立案处罚企业其实都不存在主观故意违法行为,主要还是个别指标数据出现差错造成的。经过立案案卷案例分析发现基层企业出现数据差错主要原因有:一是指标理解不透,制度学习不够,大多数基层企业统计人员习惯按照财务或税务思维定式填报统计报表,没有认真从统计指标的要求出发认真填写统计报表;二是对统计报表会不重视。有些基层企业统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统计培训会对统计报表工作的重要性,参加统计培训会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时做样子,没能真正理解指标口径变化和解释,填报统计报表时凭个人理解,遇到问题也不咨询。

  (三)执法检查方式有待改进。目前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由事先督导检查、日常执法检查和集中执法检查相结合进行。从近几年的统计执法检查效果来看,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1、被督导检查基层企业一般分不清督导检查与执法检查的区别,由于督导检查一般发现错误也不会立案处罚,被查企业在感觉统计执法检查频繁的同时也渐渐开始不太重视执法检查。尤其对于企业总数相对较少的旗区,执法和督导工作过于频繁,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接待检查负担,一方面造成了有些企业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执法表现麻木,甚至有抵触现象,影响了日常执法力度,削弱了督导检查服务企业的最初原则;(2)、督导检查质量不高。统计督导执法检查主要是以事先督导进行,安排在年报期间,与专业科室的年报工作同时进行,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了完成任务过于注重检查速度和结果,容易忽视与被查单位的沟通与指导,影响督导执法检查效果。

  (四)统计制度需要完善,个别指标设置解释不够详细具体。统计制度是企业统计人员填报统计报表的重要法律依据,但目前统计制度中的指标解释仅限字面解释层面,统计方法制度还经常变更,有些指标解释相对抽象、笼统,另外由于企业在记账时都是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记账方法混杂不一,这就决定了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指标取证难度较大,造成了业务科室培训与执法检查同一指标口径有出入,基层企业填报统计报表没有明确依据,容易出错。比如“应交增值税”这个指标,只解释应该按照“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这个公式计算,但是没有把应纳税额减征额的情况写入进来,而如果能把“应付职工薪酬”与“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标的主要区别明确在制度中,相信企业的出错率会下降很多。

  再举个例子,拿“应付职工薪酬”与“货币资金”指标来说,制度中规定来源于会计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余额填报,可实际情况是,有的企业执行的是新会计制度,也有“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但这个科目的内容只包括“应付工资”项,其它工会经费、社会保险等都不包含,如果说基层企业人员填错了,基层企业也振振有词“制度就这么说的呀”;而“货币资金”指标在有些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就没有这个项目。

  (五)执法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素质与现场实践经验,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极强的工作。执法工作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还要全面地掌握统计法律法规、行政法律法规、统计业务知识、财务知识等相关内容,具备一定的执法技能和沟通应变能力。目前统计执法队伍存在执法人员责任意识不高,执法经验不足等现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时候的执法检查工作查的不够细,没有仔细核查材料的真实性。

 二、改进的具体措施

(一) 继续加强宣传统计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法制

宣传让企业明白自己正确填报统计报表的法律责任和业务,增强法律意识;加大处罚力度,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的原则,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服务企业为根本,让企业重视统计报表工作。

(二) 加强与基层企业沟通交流。及时与企业以座谈会、培训

会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明确统计报表的重要性、对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示,引起基层统计人员重视,有的放矢,同时也要倾听企业声音,虚心接受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企业主动与统计机构沟通交流的积极性。

(三) 优化执法检查方式。督导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统计报

表填报过程中的错误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纠正。在执法、督导任务分配上应根据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量化,尽量减少进同一家企业的频次,在减少企业负担的同时,也能够提起被调查对象的重视程度,同时为检查人员与企业人员沟通交流与指导工作提供较为充裕的时间。

(四)完善统计制度。科学合理的设计统计报表,在满足统计报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的简化统计报表,尽可能的与财务、税务口径靠近,减少企业统计报表人员负担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五)科学建设执法队伍。执法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可以对全体执法队员进行网络教育培训,以在线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考试,时间灵活,课件内容丰富,学习目的和内容更直观,相信能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要调动全体执法队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不是被动的应付考试而学习,而应该为了自己更好的开展工作去努力,应随时学习、随时总结、不断进步;在掌握业务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把每一次执法检查工作做细,多方面论证考察证据的真实性才能取证,所以建设执法队伍不能光关注案件数量还得关注案卷质量。

  总之,为更好的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要从自身的执法队伍建设、统计制度完善和执法检查方式优化入手,结合每个区县的具体情况,科学分配任务,灵活培训业务、加强法律宣传、注重基层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全面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有效提供有力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