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丁口论第二章之六

 感通天下 2017-07-04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根本是不违背客观规律、不横加干涉客观事物。不是不作为,而是顺自然规律的大道,大有作为。是领军人物掌握精通无为哲学大道,尽管不是某一门类的专家,却对人世间的一切科学门类随时都可以作到无所不通。

    无为不言的效果是什么呢?是万物作焉而不辞。

    万物都有生命,都有本能,都能够与天地合一,自然生长。

    人类是从天体世界和自然生命世界里产生的,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掌握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无为不言哲学,更能够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劳动创造,更能够完善人生,追求幸福。人类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可以制造空间站,可以制造或热或冷的小气候环境培育作物,可以通过杂交之类手段,促进形成新的基因组合和生命。然而人类却必须时刻明白,人在无限的宇宙天体自然世界面前,总有渺小和无知的一面,一旦有为有言过头,必然遭受天体自然世界的惩罚,甚至有灭顶之灾。

    对于无言无为者本身是什么效果呢?是功成而不居。

    功成而不居,就是不贪天之功为己有。山林兴旺,庄稼长得好,是顺应了自然规律,是天地促成。我人只是尽了一份顺应的责任。发明创造、征服灾难、创立新的德功言业,从根本上讲是人民群众的功劳,我人只是被推上了潮流之巅顺势有所表现而已,我个人只是老百姓大海洋中的一分子,并不是人们歌颂的太阳领袖和英雄。太阳领袖和英雄的赞歌是赞扬那个时代。

    正因为这些无言无为的人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所以他们头脑清醒得很,始终不凌驾于群众之上,却永远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却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这就是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通读第二章,就会意识到逻辑性非常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为弗居, 
     是以不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