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丁口论第七章之二圣人无私

 感通天下 2017-07-05

    天地是道的体现,本身是无感知能力的,是不会为自己的生存而有所作为的,天体世界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物质在宇宙时空里的自在惯性形式。老子将天地人格化,说它是无私的,赞美它的不仁无偏爱,赞美它公平地为万物提供资源和生机,赞美天长地久。而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为了自己生存,都必须为维持自身的生存而努力适应天地变化利用环境资源。都体现出一种自私的生命本能。特别是社会中的人,更有强烈的生存本能和意识。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的生存奋斗,就可能产生恶性竞争,结果是人人受害,人人不得安生。

    面对每个人都要活下来的强大本能、都有自私性竞争力的现状,杨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持肯定态度,鼓励态度。这样人类又与动物界何异?如动物一样竞争的结果,人类也许能够生存下去,却只是如禽兽一样的野蛮状态。只是自然生命世界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而不可能是能够劳动能够创造文明制度和文明生活的有情感有灵性的人类,不可能成为赖以自豪的万物之灵的高级物种。

    人类能够分工合作进行社会劳动,因此产生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所以人类之道有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将高级动物的情感母爱种种特性进化、提高、发挥到了一个全新的质的境界。人类的社会劳动成果也足以满足人类的文明生活,避免如动物一样相互残杀。所以儒家提出人之初性本善。希望将这种善根不断发扬光大,变成良心,变成人类的文明行为。战国时期动乱中的老子,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切,意识到人类社会中必须提倡人道,必须抑制兽道。并寄希望于统治者中的圣人。希望当今的圣人学习古圣的榜样。认为古圣人如大禹一类人,是人道的化身,告诉人们,这些圣人如天地生养万物一样,一心为社会大众服务。所以他们的无私却造成了全社会广大人民对他的尊敬爱护拥护服从。团结在他的周围,成就了治水的大功,大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兴旺发达。

    老子讲: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如大禹一样的最高统治者能够三过家门而不入,能够身先士卒,能够深入治水第一线了解水情水道,采取最合理的导的方法,所以他能够成功,能够化为人们心中的龙王,在中华民族心中永存。正因为他无私,奋不顾身,所以无论他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人们的拥护和敬仰。他化身人类历史天空中的英雄和领袖,化身为水神和龙王,谁又有他获得的荣誉和利益大呢?

    如果每一个人都学习如大禹这样的圣人,在荣誉和利益面前总是向后,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总是向前,周围的每个人都获得了他的好处,反过来能对他不好吗?能希望他遭罪吗?

   老子提倡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那怕是为了获得人人为我的结果,也是高尚的。这就是人道,老子希望这种人道得以发扬光大,改变社会中的恶性竞争,是善良的愿望,也有实现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