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丁口论 第三十七章之四 化而欲作

 感通天下 2017-07-05
      老子讲的万物,主要是自然生命世界里的生物,也包括人类社会的人。地球上的物质在天体气象世界里获得机缘生出含碳有机物后,就又在不断自化,终于推陈出新,自化出了蛋白质类物质,自化出了单细类生命。最简单的生命体又不断自化,产生了整个微生物世界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动物世界里的古猿类又自化出人类来。人类又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自化。在这一切自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很显然,这一切进化过程的实现,不但是万物自化的原因,而且是生命力的本能冲动和选择,是老子讲的,是万物化而欲作的伟大成果。
  既然万物欲作造就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世界和人类社会世界,可见万物欲作是功莫大焉!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万物欲作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丙面性,第一,创造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世界和人类社会。第二也造成了无数生命的毁灭。就说恐龙吧,创造了自身那样庞大的身躯,当地球上空气中的氧含量下降后,身体小他几百倍的生命仍然顽强的活着,它却只能灭种绝迹了。应该说老子从叫作微明的唯物辩证法出发,是最早看清这种两面性的人。
  老子身处战国时代,中华民族的先祖在那个时代创造了冶炼铁的技术,进入了蓬蓬勃勃大发展进入了化而有作的新时代。作出了数百年的战争,毁灭了八百诸侯小国,也毁灭了无数生命,最后才创造出了秦王朝。老子没有看到伟大的结果,却实实在在看到了无数似乎当初很美好的诸侯小国和生命的毁灭。因此他指出这都是化而有作的大危害。因此他对化而有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办法。
  老子讲,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朴。
  针对化而欲作的万物,老子开出的药方是,镇之以朴。镇之以朴就是说让万物处于本初朴实的状态,在万物欲作的苗头,消除万物欲作化生新物的可能性。这种方法是不是有合理性可取呢?例如一种果树生长得过于旺盛,就不利于提前结出好苹果,就需要采取一些环割办法,就需要限制它的发育生长,促进它的生殖生长。这是人为的办法。实际上是镇之以朴的办法。比如孩子产生了偷盗的微小行为,家长不但给讲道理,而且严厉惩罚。就可能避免孩子由小时偷油发展到长大偷牛犯法的状态。
  老子镇之以朴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本能的危害整体生命世界的作法,可以有效的防止某些个体生命的有害成长,然而不可避免地会扼杀一些本能的天才的能够适应未来环境的好现象好苗头。不可避免地将伟大的发晨创造的苗头当成异端邪说消灭掉。中国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很多。促进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状态和坚实发展的状态,却阻碍了中国社会较快较早地进入商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状态。却又使中国产生了后发优势,较快的补上了资本主义阶段的功夫,较早地进入社会主义状态。镇之以朴的功过是非,也是一个唯物辩证法的过程和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