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丁口论第三十七章之七无名之朴和无欲

 感通天下 2017-07-05
           在这一章,老子先是讲,万物自化而必然产生欲作,对付欲作的状态,他的态度和方法是吾将镇之经无名之朴。他认为只有这样,万物才会达到新的无欲的状态,即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如果真的按照老子的办法实行下来,天体世界里还能产生生命吗?生命世界里还能产生人类和人类社会吗?人类社会还能够产生头脑和身体高度发展的个体人吗?也许老子认为,这一切发展变化都算是自化的正常过程和应有结果。而自化过程中产生的欲作,是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的现象,有损于有害于正常现象的发生和展开。那谁又能在欲作之初就能够识别这一欲作的变化是有害和有利呢?只有在万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在万物竞争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进一步生存机会的才可以算作正常的自化,被自然淘汰毁灭的物种就可以说是欲作不正常自化的过程带来的结果。在自然界,这种不正常的欲作,自生自灭,也可以说是万物自化的一种正常现象。
  在人类社会,由于人有灵性能够认识事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道,能够给万物命名。所以对于认识的事物,能够从它的生命史全过程来较为准确的预测这一物种个体的生命史和全过程。能够在精确观察这一过程中发现不正常现象。能够发现某种作物如大豆的某品种某植株长得特别高大,豆粒特别大。这种变化在人看来是有利的,就单独收打,精心重播种,也许一种新变异丰产品种就从此产生了。如果老子认为这是欲作是怪物,提前就拔掉清除,来个镇之以无名之朴,那这种变异的好现象人就不能利用了。话又说回来,在小麦田里发现了许多草苗,人虽然不认识它、不知野草之名,却明确它是与小麦争夺阳光和水分肥料的,所以提前镇之以无名之朴,在人看来,是正确的有利作法。谁又知道将什么宝贝之苗毁灭了呢?人们不认识的野人参,被无知者当白萝卜喂猪的事也有。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理想是永远关闭魔盒,同时也可能关闭神门。毁灭新生事物。然而客观世界能因为这种镇之以无名之朴就从此再也没有欲作现象了吗?就真的能够达到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了吗?不可能。因为万物总在自化,自化必然有欲作。面对各种不正常的欲作,人类只好不断识别不断进行镇之以无名之朴了。这就是矛盾,人类就只能t生活在矛盾中。 
  老子其实讲的镇之以无名之朴,是有针对性的。是对于社会中那些贪欲特别强大的侯王们而言,由于他们的贪心太重,侈华无度,扩张心无度,导致战争和灾荒,导致人间无穷灾难,所以老子才用无名之朴的美好状态来指导这些人走正路,也就是无欲无为之路。给社会少些破坏。从这一点理解,老子是哲人是善人,愿望是在野党美好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听他的话呢?
   镇之以无名之朴,特别有利于继承传统的好作法,却可能产生阻碍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就人的饮食而言,保持过去的良好习惯,比每天都去追求新奇食物、品尝美味,对身体健康好得多。当然偶然尝一点新奇,也不一定就会有大害。却必须明白有可能产生过敏类大害。
   镇之以朴是一种无为治世作事的药方,对保持天下安定太平,也许会产生一定作用,然而天下如果真的静而有定了,社会还怎么向前发展变化呢?天下本无事是弱者的呐喊。天下本有事,强者自向前,这才是真实的人类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