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十九章之二德善

 感通天下 2017-07-05
           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然而百姓之间是有不同利益人群的,圣人到底是以那一部分人的心为心呢?代表那一部分人的利益呢?在阶级社会,代表全体老百姓的利益是一个大帽子,大幌子,甚至是一句空话、谎话。圣人又如何能落到实处呢?老子在提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同时,提出了德善和德信的概念,回答了这个问题。
       各人的社会地位、阶级属性是历史地形成的。有阶级矛盾和斗争,却总是在同一个社会中,又紧密相关联,形成了国家民族社会共同体。只要阶级压迫和剥削还没有达到非生死斗争的地步,共同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状态还是社会主流。还会在社会法律与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将老百姓分成了两类人,第一类是善者,第二类是不善者。
       善者是保持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是将这种善良心能够充分呈现出来的人。比如对他人有爱心,有同情心,有帮助心,有助人为乐的本能、自觉和快乐。有为大众利益奋斗的心,希望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好的心。古代讲有仁义礼智廉耻的心。就以处于剥削阶级地位的人来说,总不会超越社会法律允许的范围和强度之外,总会让被剥削阶级有活路。而不是强取豪夺。与被统治剥削者之间并不处于你死我活的状态。同样被压迫剥削阶级中一些人,也能够承认社会阶级差别的现实,不妄想一下子改变推翻这种现实,而是企图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通过长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来达到较优越的社会阶级地位,不想偷也不想抢。社会上如果只是这些善者,圣人们也就是老子理想中的统治者侯王们,会高高在上无事的,天下会总是太平的。对于这些善者,圣人们的管理是很容易的,充分肯定表彰发扬他们的善心善行就可以了。按老子的话说,对善者要善之。就是以德报德了。
      然而社会上总有不善者。不善者中除了各种违法犯罪分子,还有大恶人,总看不习惯这个社会,明明自己比他人富裕得多,地位也高得多,他们却贪心不足,总想巧取豪夺。总企图将自己的富贵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总想维护一部分人的特权,为一小部分人谋最大的利益。圣人又应该如何对待这一类不善者也就是恶者的人们呢?老子的回答也是善之。
      第一,承认他们是人,是有人之初善心的人。
      第二,同情他们可怜他们在出生后受到了不良的社会环境污染,掩盖了善良心,变成了恶人。
      第三,企图用社会道德风俗文化习惯来引导他们弃恶从善。
      第四,将他们绳之以法。执行刑法的时候,也是可轻可重的情况下从轻,可杀可不杀的情况下从缓。关押期间也将他们当人看待,甚至发挥他们的所长,企图让他们改恶从善,成为守法劳动的善良人。
      实际上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待不善的战俘和不善的刑事犯罪分子,正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采取着善良的措施。才改造了伪满州国皇帝,改造了许多战贩。共产党人的口号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身民。也体现了类似古圣人德善的心情。
     老子讲,对善者善之,对不善者亦善之,就是德善。老子提倡的德善,是合乎大道的圣人的品德和作法。是当权者应该学习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